訪問主要內容
科技之窗

這些法國人為什麼選擇去火星

發表時間:

荷蘭“火星一號”基金會初選了第二批去火星的自願者,共有1058人,其中有22位法國人。這是一次“有去無返”的單程,但是,這麼多法國人躍躍欲試讓人奇怪?法國費加羅報試圖找到一個答案。

廣告

這些人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他們並非“壯士”。他們只是普通人:教授、工程師、記者、走鋼絲的雜技演員,理髮師或者研究人員等等。職業也好、生活也好,都完全不一樣。除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信仰:人類的前程再也不只在地球上決定,而在別處。哪裡?在遠離我們的宇宙! 就是這一信念把他們推動到這種地步。去年,他們向“火星一號登陸計畫”提交了候選書。在全球20萬候選人中,這22名被初選的法國人今天與其說在法國,不如說他們離他們從未見過的火星更近。

“大地是人類的搖籃,但人們不能在搖籃中度過整整一生”,30歲的鮑爾塞女士這樣表述自己的心境。她是法國電台的一位專欄記者,2013年年底她受到了她被選中的通知書。她說:“對我而言,登陸火星代表着可以找到涉及生存問題的科學回答。這些問題是:我們從何而來?為什麼產生了生命?生命是如何產生的?這也是一個在一個健康的基礎上重新學習的機會”。52歲的克洛德是一位在圖魯斯工作的工程師。對他來說,“火星計畫是人類自1970年代以來的第一個勇敢的行動,它預示着人類征服宇宙的行動將被重新推動。在我們的地球的結局都已清楚的時刻,給人類提供一個倖存的機會是至關重要的”。

克里斯蒂娜是一位年輕的理髮師,她在法國南方的一座小村莊生活。她覺得,“一想到有一個小團體要去流放,去創建一個新的社團,立刻就激發了我的興趣”。她說:“對我來說,有機會成為這樣一場空前的奇遇經歷的參加者,能使我重新找到人類的價值:尊重、交流、文明與團結”。

不過,坐單程車去火星,永遠告別了地球,害怕嗎?這一前景並未讓這些未來的探索者感到害怕。對他們中最堅定者,此行如同“出發去發現自我”,“賦予生活以意義”,“為人類更好地生存而行動”。對他們來說,這一旅行行動似乎更接近於一種“犧牲”。另外一些稍有猶豫的志願者,則擔心這場如同“監獄般”的旅行生活。35歲的羅朗說:“出發去火星,然後一去不返,這讓你怕得要死。我保留隨時取消這一計畫的權利”。他是一位教授技術與工藝的老師。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毫無疑問,未來科學技術的大舉進步,可以做到在我們的藍色星球與它的姊妹星紅色星球之間來回往返。米哈伊,27歲,在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他認為:“如果這一火星登陸計畫成功,如果一座火星營地開發,並且能夠自給自足。那麼,許多事就會變成現實。比如建成一條地球去火星,再從火星返回地球的太空航線”。

想想太空的生活:在狹窄單調的地方幽禁……。火星一號計畫的創始人提醒大家:在距離地球兩億五千萬公里的太空,平均溫度只有零下63度,大家在封閉着的太空艙一起過日子,當然會有不少束縛。再過一段時間,大約是2015年,將進行最後的選擇,24位被選中的“地球大使”應具備在任何考驗面前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的優勢。有自信心,很冷靜,法國22位初選者相信他們的運氣。有的強調自己有“團隊精神”,有的強調自己有“公關經驗”,有的認為自己在考驗面前具有韌性和彈性。還有的說自己有“足夠的科學知識”,還有的則強調自己“好相處”。當然,如果到2025年時,他們還希望把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的話,上述優點中的每一點也許都很管用。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