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化/紅磨坊

紅磨坊:一百二十五周年的華麗轉身(1/4)

一個多世紀光陰流淌,夜幕下的夜巴黎徐徐拉開厚重的紅色帷幔,視覺和聽覺盛宴永不停歇:鮮艷的服飾,輕盈的羽毛,旋轉的彩燈… 輕歌曼舞的巴黎有個譽滿天下的名字:她叫做紅磨坊。

巴黎標誌性建築之一:紅磨坊
巴黎標誌性建築之一:紅磨坊 網絡照片 DR
廣告

 

蒙馬特高地的法式康康舞

1889年的法蘭西共和國自豪依舊,因為世界以巴黎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展開。在歷經一百年前大革命後的1889年,巴黎已經開始享有“光明之城”的美譽。第十六屆世界博覽會便在此進行,巴黎也趁此機會向世人展示法國在所有人類所及領域的精湛表現:埃菲爾鐵塔堪稱建築界大膽創新的典範,截至1889年,它仍然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

就在埃菲爾鐵塔在戰神廣場迎接來自世界各地,數以千萬計的遊客之際,白色廣場也在蒙馬特高地見證着一家名為“紅磨坊”夜總會的開張。紅磨坊夜總會坐落於Clichy大道和Lepic街的交彙處;剛剛開張,便以一種新型舞蹈博得夜夜爆滿。這種舞蹈名叫“康康舞”。

康康舞源於英國倫敦,是一種由女性表演的,帶有雜技性質的列陣舞蹈。康康舞的表演者常手提層次及其繁複的裙擺,左右揮動的同時,向前高高踢直腿。

當時,紅磨坊的創始人約瑟夫•奧列和查爾斯•約瑟夫•基德勒認為,在巴黎進行的世界博覽會不失為推廣新思維的最佳機會。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是極具前瞻性的。早在1879年,奧列便對賽馬的同注分彩法進行了大膽的設想。這一設想便是前三名和前四名獨贏的同注分彩法的前身。至於基德勒,他兼任演員經紀人和馬戲,咖啡廳小型音樂會等表演的企畫。奧列對於商機的敏銳嗅覺,加上基德勒的藝術想象力,這對組合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

1889年的蒙馬特高地,可以和現在的香榭麗舍大道相媲美。樂於夜遊的人們如果不在各個寬敞的大道上,就一定在蒙馬特高地享受白夜清歡。奧列和基德勒遊走於世界博覽會的各個展台之中,設想着打造一間具有革命性建築風格,集飲酒,跳舞,進行多種娛樂活動於一身的場所。演員亮麗的服裝摺射着旋轉彩燈的光芒,舞台裝飾變幻之迅速,令人應接不暇。紅磨坊最初的主打王牌,到如今風采依舊。

奧列和基德勒的構想大膽而直接:在夜總會的門口放置一架與真實磨坊大小相仿的模型,顏色是大紅色。在這座擁有十多座風力磨坊的小鎮,紅磨坊的招牌大可以成為小鎮的代表形象。紅磨坊這一形象即使從遠處也十分醒目。後來,奧列和基德勒為紅磨坊接上了電。自此,紅磨坊便成為了巴黎第一座通電的建築。人人都認為自己多少懂一點紅磨坊的歷史,但很少有人意識到紅磨坊的歷史在風雲變幻的歷史舞台上意味着什麼。

1999年,紅磨坊開始正式上演夢幻歌舞秀(Féérie)。該歌舞秀的指導人特里在同年慶祝其正式入行38周年。他曾表示:“世人對老巴黎的印象極深:苦艾酒,悲傷的故事,以及對暗無天日時光的敘述。

但巴黎還有另外一面:它是快樂的,充滿着節日氣氛。光明一面的巴黎,歸功於圖魯斯•羅德列克的海報。”這位被人稱為“蒙馬特之魂”的法國後印象派畫家,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曾經為紅磨坊設計了“令人着迷到死”的海報,以至於紅磨坊在大眾心目中的象徵意義有增無減,並在2014年繼續作為世界上被拍攝次數最多的建築之一,譜寫着傳奇。

作者:王呢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