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沈遠的 « 晝之星 » 和借屍還魂

發表時間:

沈遠說她在借屍還魂,讓無用的東西有用,讓有用的東西無用。這種轉換和顛覆在自由與界限和約束的關係中成為沈遠的藝術手段,在看起來平凡但考究的工藝中塑造有思想的審美。

沈遠的 « 晝之星 »
沈遠的 « 晝之星 » 沈遠
廣告

沈遠的 « 晝之星 » 和借屍還魂
沈遠的 « 晝之星 » 和借屍還魂

藝術家沈遠正在巴黎左岸著名的 Kamel Mannour 藝廊舉辦題為 « 晝之星 » Étoiles du jour 的個展。

這是針對個人或美術館收藏而舉辦的展覽。一般情況下,藝廊要關注商業上的成功,藝術家要考慮是延續已經受到歡迎的創作還是開拓或發掘新的內容和方法。

沈遠的作品近年來持續受到世界上最有社會經濟地位、也最有興趣參與文化生活的藏家的關注。我注意到一個特點,他們對沈遠作品裡不動聲色地運用罕見的或者極致的工藝手段的作品尤其喜歡,就好像在繪畫界,幾百年來包括梵蒂岡和歐洲皇室都喜歡在技法上登峰造極或者讓人研究不透的畫家的作品。沈遠的一件可以讓魚兒在有限制的內雕山水裡遊動的岩石裝置作品就放在巴黎弗朗索瓦一世廣場 La place de François 1e 一位法國商業巨頭辦公樓的庭院里。她的另一件用意大利 Murano 玻璃工藝打造的監控和觀賞魚兒的溫度計也被重要的藏家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最有意義的作品之一放在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空間里陪伴自己的人生。這兩件作品題材上都跟受限制和自由有關,工藝看起來好像只是上乘,但實際上是上乘中最複雜和最難得的那部分。

這次 Kamel Mannour 藝廊 « 晝之星 » 的個展在主題上仍然和限制與自由有關,但表達上層次更豐富。

整個展覽由三件作品組成。一進門的一件裝置作品由厚重、光滑、透明、殘損、疊加的玻璃版墊底,上面擺放着用兩塊白瓷燒制的很褶皺卻又很薄很薄的雕塑,白瓷一塊是完整的 ,另一塊是破裂的。作品取名 « 漂移 » Dérive , 既象徵冰川和冰河的關係,又和世界變遷中地域界限受到自然的改變有關。第二件作品是一組水彩畫,就像警察給受到他們管制的人拍身份照片一樣,沈遠用水彩畫了一組皮色各異的土豆的正面和側面像,在藝術家借用的表現主義的形態下,他們的華麗或者卑微都被虛化了,留下的是這些土豆的眼睛和他們生命的符號。這次展覽中最大的一件作品放在藝廊的裡間,要先經過前兩件作品才能看到這最後一件。這是幾十雙被你瞻仰的眼睛,有大有小,有清澈規整的,有魔幻的,用樹脂製成,排列在用很簡潔但很美的玻璃燈箱版上。布局就像一個神廟或墓葬,外圍由鐵絲網圍着,所以又象監獄。這件作品取名 « 晝之星 » , 因為眼睛在地上,而不是天上,所以這既象是一種反射,又好像是地上的幽靈在被限制的環境中看天、看活人,而活人的眼睛更象是白天里的星星。我們隔着鐵絲網看地上的眼睛,就像看 Murano 吹出來的玻璃溫度計里的活魚。

展覽里,我們可以看到,沈遠對材料和空間的運用,對比例和層次的把握就像對繪畫中的顏料、機理和透視的調度一樣,有過一番周密的考慮,很講究,最後在效果上讓三件作品相互呼應,層次錯落有致。

回到工藝的話題。這次展覽里,沈遠對高級而獨特的工藝的運用更加含蓄、更加鬆弛,瓷器的燒制,樹脂的造型,技術含量相當高,但絲毫沒有在表面張揚。工藝的驕傲在豐富的造型層次中被融化掉了。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請巴黎市立塞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 Musée Cernuschi 館長易凱博士 Eric Lefebvre 和法國雷諾現代藝術收藏中心的負責人、藝術評論家和藝術史家安娜辛格莉女士  Ann Hindry  和沈遠一起來談談這次展覽。

訪談中,沈遠對自己作品的解釋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她在借屍還魂,讓無用的東西有用,讓有用的東西無用。這種轉換和顛覆在自由與界限和約束的關係中成為沈遠的藝術手段,在看起來平凡但考究的工藝中塑造有思想的審美。

Shen Yuan : Étoiles du jour
Galerie Kamel Mannour
6 rue du Pont de Lodi, 75006 Paris
11/12/2015 au 23/01/2016

1:00:38

Culture RFI par LIN Zuqiang avec Shen Yuan Eric Lefebvre Ann Hindry 11 jan 2016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