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心靈秘密的探索者雅克·拉康 第三節 意識流與心靈結構之一

發表時間:

[提要]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後果之一,是對語言的重新思考。在文學創作中,語言既是材料又是方法。我們怎樣使用語言,是可以選擇和改變的。拉康在和超現實主義者的接觸中,吸取他們對語言的關注,又通過他們走向結構主義,最終把它和精神分析學結合起來,提出對弗洛伊德思想的另一種解釋。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El psiquiatra y psicoanalista francés Jacques Lacan (1901-1981). Foto: Le Seuil/Jerry Bauer
廣告

問:上次你談到拉康參加了喬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的公開朗讀會。他大概是從心理學,而不是從文學角度來關注這部著作吧?

答:你的這個猜測很有道理。因為《尤利西斯》這部小說,就是運用意識流手法創作的最著名的著作。而意識流這個概念恰恰是心理學概念。它是美國大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來的。詹姆斯的說法是,“意識並不是一節一節地拼起來的,用‘河’或者‘流’這樣的比喻來描述它,才說得上是恰如其分。此後再談到它時,我們稱它為思想流、意識流、主觀生活之流吧”。喬伊斯寫《尤利西斯》時就用的這種手法。小說沒有故事,也沒有固定的場景,用一些互不連貫的意向,來表現主人公內心瞬間的活動。這部書翻譯成中文有三大卷,1260頁。其實只寫了主人公布魯姆在都柏林生活的18個小時的活動。你想想,如果不是寫思想活動,哪有那麼多的事兒可寫?所以書中充滿川流不息的思緒,變化不停的場景。讀起來彷彿是漫無頭緒,但仔細讀下去,又能感覺到它是一個不斷的、互相牽連的整體,像江河流動,一會兒平靜,一會兒洶湧。這部書第18章沒有一個標點符號,是一篇真正的意識之流。喬伊斯傳的作者埃爾曼說,喬伊斯寫這部著作時,曾經嘗試用弗洛伊德的詞語聯想理論。他用一串兒不相關的詞組,比如燎泡、琥珀、銀子、橘子、蘋果、頭髮、玫瑰緞帶,然後從這一個個詞組中勾聯出很多生活的意向和場景,以及心理活動。所以他的文學創作,藉助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前葉,心理學發展的成果。我想這就是拉康關注喬伊斯著作的原因。

問:但是拉康的本科是心理學,他研究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呀。

答:對。我們下面就談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的創見。首先,當威廉·詹姆斯提出意識流的時候,他並沒有對人的意識結構進行區分。所謂意識conscience這個詞,描繪的就是主體與外部世界,認知、交流的心理過程。在意識中,確實常常雜亂紛紜,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體會的。我們常說,腦子亂了,說思如泉湧,說不知道想到哪兒了,這些都是意識的活動。它表現為意識流的運動。但是有流就必然有源,也就是要問,這意識流的源頭在哪裡?弗洛伊德對人的意識結構作了區分,這實際上就是對人的意識之流做尋本溯源的工作。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是由無意識、潛意識、意識這三部分所組成。但是聽友們一定要注意,意識的結構不像房屋的結構,有一個實體的框架在那裡。它是非實體性的,只是描繪人的意識活動的不同層次。我們說它有個結構,只是在比喻的意義上。拉康恰恰就在這個結構上,作了許多的研究,這個我們後面再談。由於意識活動是人的心理活動,所以它不具有空間上的廣延性,而只有時間上的持續性。雖然當今的大腦成像技術可以準確判定人腦不同區域,支配着人的不同活動能力,但意識活動仍然只能在時間續發的意義上加以探討。前面我們曾在介紹柏格森時,給聽友們講過他的“綿延”概念。柏格森把意識表述為沒有空間形態的、內在的、與生命相通的綿延過程。這和弗洛伊德對意識的描述相當接近。

問:所以有人認為,柏格森也是意識流的闡發者。

答:對。弗洛伊德所謂的意識,是人可以知覺到的心理活動。它包括記憶、聯想、想象、幻想、推理能力、意志力等等,是人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外部世界的認知與反應能力。人的意識裡面有各種心理材料,這些材料是在人形成一個生命體的過程中,在與外界的對峙中,通過神經系統的反應而獲取和積存的。但是這些材料並不會同時湧現在人的頭腦中,它是根據面對外界的需要,而持續的、有選擇的出現。所以弗洛伊德說,“我們賦予心理推理過程以三種品質,意識的、前意識的、無意識的。這樣畫分具有這些品質的材料,既不是絕對的,也不是永久的”。我們試着解釋一下這三個層次。首先,無意識。照字面的意思,就是說,在你的心理活動過程中,絕對不會知道有這種材料存在。但它卻有可能成為你行動的某種動因,這個過程我們在下面講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時,再詳細地講。第二,前意識,則是指那些無意識的心理內容能夠進入到意識當中的內容。弗洛伊德自己舉過一個例子,一位會議主持人說,會議代表都到齊了,散會。在這個例子中,可能由於身體疲倦或某種無法忍受和說明的原因,會議主持人盼望不要開這個會。但面對會議代表時,他意識到他應該宣布開會,於是真實的欲求被壓抑,成為無意識的。但是無意識的內容卻能衝破抵抗,(“抵抗”是弗洛伊德常用的一個心理術語,我們後面也會講到),成為前意識的內容,從而把它表達在意識中了。這個內容就造成口誤,散會。弗洛伊德藉此下了一個定義,他說,“因此,可以把以這種方式活動的,並且容易從無意識狀態轉化成有意識狀態的一切無意識的東西,更好地描述為‘能進入意識的,或是前意識的’”。

問:好,那你已經開始進入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了。講拉康確實需要先介紹一下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

答:這就是我在一開始說的,我要先給聽友們介紹一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基本概念。不這樣做,聽友們就會對拉康談的那些東西,摸不着頭腦。我們上一次講到拉康和超現實主義者的關係,也談到了超現實主義者的自動寫作方式。而拉康在巴黎警察局附屬專科醫院時,跟隨的精神病學導師克萊朗博爾有一個創見,叫做“心理自動性”(mental automatisme),用來解釋某些心理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理能量,讓自己的心理能量自動地固着於某個觀念或某種認識。我們在生活中常遇見這種心理類型的人。我們北京人叫他們“一根筋”,但這種心理髮展嚴重了就是偏執狂。它會使個體無法面對社會,而使自己的生活全盤毀滅。如果這個病人掌握有權力,那麼社會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我們知道,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希特勒,他是被診斷為嚴重的偏執狂。我們現在仍然面對着不少這樣握有最高權力的人。當然,偏執狂和權力的獲得,是一個互相惡化的過程。這一點我們有機會再來談。在克萊朗博爾看來,偏執狂就是心理能量不受控制地自動湧出,而這種心理自動狀態,正是超現實主義詩人刻意追求的創造境界。拉康卻很聰明地把這種心理自動性,歸為弗洛伊德所指明的“無意識狀態”。因為他認為,這種自動湧現的心理能量,正是被壓抑在無意識層面的心理能量,要進入前意識的努力。那麼所謂無意識究竟指什麼呢?照我們上面所引的弗洛伊德的話,無意識指那些很難進入人的意識層面的東西,那些強烈又無法為外部世界認可的慾望、恐懼、衝動。聽友們要記住,弗洛伊德的心理學可不是什麼純粹的、脫離肉體的精神活動,恰恰相反,他是和個體的生物層面上的存在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弗洛伊德自己定義說,“如果我們致力於從生物學觀點思考精神生活,那麼一種本能概念就會出現於我們面前。它處於精神和身體的交界處,是從有機體內部產生,而達於心靈刺激的心理代表,是由於心靈與身體的關聯, 而由身體向心靈提出的一種工作要求”。這話很重要,我們下次再談弗洛伊德的另一個重要論述,人格結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