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反送中啟示:港交所收購倫交所恐觸礁因難擺脫中國白手套形象

香港交易所發動一項“不請自來”的收購行動,擬以316億英鎊收購倫敦交易所,受消息刺激倫交所股價11日一度大升15%,但後回軟至收市時升幅6.5%。不過根據英國的經濟學人分析,由於外界對“香港政府到底能獨立於北京以外有多少程度,普遍有所懷疑”,收購的前景恐怕難如願以償。

資料圖片:倫敦交易所入口處圖標。攝於018年8月23日
資料圖片:倫敦交易所入口處圖標。攝於018年8月23日 路透社/Peter Nicholls/File Photo
廣告

港交所突然提出收購倫交所,此舉還可能破壞上個月倫交所與金融市場大數據公司Refinitiv所達成的收購協議,倫交所答應以27億美元收購後者。

報道指出,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並非是事事遷就北京之輩。例如倫交所與Refinitivd達成交易數日之後,中共解放軍發放視頻顯示大批部隊集結接壤香港的深圳邊境,並舉行反示威演習,李小加曾對此有所保留。香港的示威浪潮持續,但港交所仍保持冷靜。到了昨天(11日),港交所向倫交所發動一項大膽而涉及316億英鎊的收購行動,並且還會“擊沉”倫交所與Refinitiv之前達成的協議。

報道指出,在正常時期,專家或行內人都會讚揚港交所此舉充滿先見之明。香港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加上倫敦,今後可以挑戰紐約的地位。香港本來可受惠於亞洲新興市場的動力,港交所在收購倫交所的提議中,還提出誘因,例如一旦人民幣國際化,英國的經濟將分享一杯羹而有所增長,而且還有更多的中國企業跑到倫敦上市。

不過經濟學人指出,倫交所以及它的股東們似乎不會為港交所的建議而心動。董事局表示將會仔細審核收購建議,但已經將這次收購形容為“未經邀請、初步而且是高度的有條件性”。倫交所重申它將履行與Refinitiv的協議,而倫交所的股東們今年年底時將表決通過。

報道指出,建議中的“東西結合”,充滿政治風險。跨國界的交易所合並,經常因為國家敏感問題而觸礁,好像倫交所2017年試圖與德國交易所合並就無功而返。

報道說,港交所的收購建議意味着一家中國企業(港交所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將來會擁有英國和意大利(倫交所2007年收購意交所)最主要的金融市場以及歐洲債券市場的主要清算系統。英國的從政者和市場規管官員或許希望脫歐後兩者的合並可以藉此而刺激英國的經濟,但美國和歐洲大陸卻恐怕不如是想。

報道指,李小加並非是一個對北京唯命是從的人,例如去年深、滬交易所禁止大陸的投資者購買在香港以同股不同權架構上市公司的股票,李小加就曾為此而向北京當局據理力爭,但港交所的12人董事局,有6個人乃香港政府委任,外界對香港政府到底能獨立於北京以外有多少程度,普遍有所懷疑。而且倫交所的股東們對港交所提出的收購價只是溢價23%,恐怕難以誘使他們放棄早前與Refinitiv的協議。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