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社會

港府禁網上煽惑暴力言論 信息及泛民憂為「網禁」鋪路

香港高等法院頒發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在互聯網平台,包括香港抗爭人士常用的「連登」及Telegram(Tg)發布煽惑他人使用暴力的言論。信息科技界人士憂慮,禁制令是要製造寒蟬效應,有損言論自由和信息港通,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更憂慮這是為港府實行網禁鳴鑼開道。

香港警察使用水槍驅散抗議者。
香港警察使用水槍驅散抗議者。 Reuters/ANUSHREE FADNAVIS
廣告

這是港府三星期內第三次單方面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以限制港人行為,資深大律師梁家傑表示,如此難以執行、存在灰色地帶以及模稜兩可的禁制令,法庭不應批出,呼籲法庭嚴謹把關,以免讓人以為法庭配合政府來收窄港人自由空間,損害市民對法庭的信心。

在過去四個多月的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風波中,不少人在網站「連登」和通訊軟件Telegram去溝通、策畫及動員,但港府昨(10月31日)晚發出公告,指律政司以公眾利益守護者身分申請臨時禁制令,以禁制任何人非法及故意在任何互聯網平台或媒介(包括但不限於LIHKG連登和Telegram)上傳播、發布或重新發布任何促進、鼓勵或煽動使用或威脅使用暴力的信息,同時有意圖或可能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害;及任何協助、造成、慫使、促致、唆使、煽動、教唆或授權他人從事上述行為或參與上述行為。

代表律政司的資深大律師杜淦堃陳詞時表示,包括連登及Telegram等網上平台教人如何製造汽油彈、襲擊警察或支持警察人士等,須予禁止。

法官高浩文頒下臨時禁制令時指出,網上發布言論煽動他人作嚴重傷害或破壞他人財物,本身屬於刑事罪行,法庭頒下禁制令目的之一,在於告訴大眾,網上言論並非不受法律所限。臨時禁制令的有效期將維持至本月15日提訊為止,屆時法庭會決定是否延長禁令。

泛民憂為網禁先兆建制喜可更有效執法

曾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的資深大律師梁家傑指出,現行法例已有條文處理相關罪行,禁制令是架床迭屋;而在已有法例的情況下發出禁令,明顯是要令市民不敢在網上發表相關言論,以免面對司法程序,讓人自我審查,製造白色恐怖和寒蟬效應。

他又說,禁制令執行上亦十分困難,以煽惑他人使用暴力為例,檢控須證明發言者有煽惑動機,以及有人因相關言論導致他使用暴力,但現時google已有不少教人製造武器的文章,檢方難以證明個別人士的行動受什麼影響,更遑論港府會否向海外註冊的網站傳達禁制令。若不傳達禁令,便難以用藐視法庭來檢控相關網站違反禁令。

他續稱,法庭考慮批出單方面禁制令時,若禁令難以執行、存在灰色地帶和模稜兩可,便不應批出,以此為原則,法庭不應批出上述禁令。

對港府最近接二連三成功申請單方面禁制令,梁家傑指出,律政司有「以法治人」(rule by law)的趨勢,期望法庭謹慎把關,否則,客觀效果上會讓人以為法庭在配合律政司,收窄港人自由空間。

他認同信息科技界人士的憂慮,在明知作用不大的情況申請禁制令,是為「禁網」鋪路。

信息科技界議員莫乃光亦憂慮,禁制令立下極度危險先例,猶如將中國「防火長城」的網上言論審查,引入香港,損害市民網上發表言論的自由。他更擔心,港府逐步引入過濾互聯網,顯示港府別有用心,欲把香港變成「一國一制」。

香港信息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律政司此舉似乎是「禁網」前的預備動作,因為「禁網」的難度較高,故先申請禁制令,禁止市民的言論,但有關做法已影響香港信息自由的形象。

他又從技術上指出,有關禁制令在執法上有難度,因為連登和Telegram的服務器都不在香港,而Telegram和連登的用家,身分亦不易辨別和追查。

香港互聯網服務供貨商協會主席葉旭輝更憂慮,網絡服務供貨商會成為禁制令規管目標。他指出,網絡服務供貨商只是提供服務供應,無法知悉互聯網平台上的內容,遑論Telegram等加密通訊渠道。

相反,建制派則歡迎港府的做法,民建聯議員葛佩帆和經民聯議員梁美芬均認為,獲取禁制令後,當局在程序上可更較現行法例更有效打擊煽動他人犯罪。

香港律政司在過去三星期已單方面成功申請三項禁制令,分別是禁止任何人堵塞21個警察宿舍及紀律部隊宿舍一帶的道路和損壞宿舍、禁止任何人披露警務人員及其家屬的個人資料,以及今次的網禁煽惑暴力言論。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