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

港府未能為北京禁美國記者在港工作釋疑 泛民憂美對港報告更強硬

中國在驅逐三間美國傳媒機構的記者之時,公告同時禁止有關記者在香港和澳門特區工作,被指有違《基本法》,外國記者會要求港府澄清,強調若外國人在港工作簽證不再由入境處獨立處理,是反映「一國兩制」被嚴重侵蝕。不過,港府晚上的響應只重申因應個案情況處理。香港記者協會主席楊健興認為,港3迴避了問題,而高官甚至不敢評論,情況令人憂慮。泛民議員預料,在美國快將發表香港民主自由年度檢視報告之際出現有關決定,將令報告的立容或措辭更強硬;更有政界中人預料,成為中美角力棋子的香港,最差可失落獨立關稅區地位。

因新冠病毒疫情,香港金融區已看不到往日人群熙攘的景象。攝於2020年3月2日
因新冠病毒疫情,香港金融區已看不到往日人群熙攘的景象。攝於2020年3月2日 REUTERS - TYRONE SIU
廣告

香港有約20份外文報章在港註冊,不少國際傳媒更以香港為區域基地,其記者在港工作只須申請普通工作簽證,毋須像其他駐華記者般要另外向外交部申請記者簽證才能在大陸採訪。但外交部昨(18日)天的公告訂明,《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華盛頓郵報》記者交回簽證後,不單止不能在大陸採訪,亦不能在港澳進行採訪。駐華外國記者會譴責中方變相驅逐記者的決定,指以記者作為外交籌碼,不會有贏家;而香港的外國記者會除了對事件感到震驚之餘,更憂慮外國記者在港工作受到北京影響。

外國記者會在聲明中強調,《基本法》保障新聞自由,並訂明包括記者在內的外國人,在港工作的簽證事宜由香港入境處獨立處理,若制度有變,「反映一國兩制原則被嚴重侵蝕」。該會要求港府立即澄清事態,並確保在港外國記者可如常工作,以及他們申請來港工作的簽證事宜不受中國政府幹預。

港府發言人到了晚上才作出回應,但沒有響應會否按外交部要求而拒絕向他們發出工作簽證,甚或拒絕他們入境。港府的回應只是重申,香港享有新聞自由,港府亦一直對各國媒體和記者在港從事採訪工作提供便利。就每宗入境香港個案而言,入境處會因應個案情況,按香港法律及入境政策處理。

香港記協主席楊健興今早在電台節目中形容,港府的回應「有講等於無講」,明顯迴避了問題,他認為,北京的決定已僭越了基本法賦予香港入境處的權力,但高官昨天被問及時亦不敢評論,情況令人憂慮。他續稱,只怕日後有外國記者申請來港工作時,會面對一如外國記者會時任副會長馬凱在主持被指港獨組織的發言人後被拒續簽工作證的情況,甚至被拒入境也不作解釋,讓大家「心知肚明」,他認為,有關情況難免會損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地位,因為營商者難以評估他們在港的簽證或工作何時會受中國決定牽連。

香港成中美角力棋子美對港報告料更硬

泛民主派議員普遍憂慮,美國國務院預料於5月或之前發表因應《香港人權民主法》而須呈交的香港檢視報告,北京此時作出削弱香港自治的決定,難免會令美國的報告內容更強硬。當中,早前訪美與相關智庫交流的公民黨議員譚文豪表示,美國會認為今次事件扭曲了「一國兩制」,報告內容會比去年指「香港高度自治倒退」的用辭更強硬。曾任職記者的議員毛孟靜亦同意美方報告會更嚴厲,但預料不會動真格,以免事件鬧得太大,激怒北京,採取更激烈措施。

事件亦引起西方關注。前港督彭定康、前外相聶偉敬聯同跨黨派國會議員向英國外相藍韜文發聯署信,稱對事件深表關注,批評事件不但是在全球對抗武漢肺炎、要確保疫情高度透明期間,公然對新聞自由作出攻擊,而有關做法亦嚴重違反《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敦促英方以最清晰有力的態度提出反對。

此外,國際記者聯會、無國界記者、保護記者會以、「人權觀察」、國際特赦組織及以英國為基地的「香港觀察」先後發表聲明譴責事件,要求北京撤回決定。

不過,中國外交部則繼續為決定辯護,發言人耿爽表明,有關措施是對美國無理打壓中國媒體駐美機構的必要反制,而禁止記者在港澳工作,亦屬於北京對外交事務的職權範圍,強調當前局面的起因及責任不在中方。另外,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亦有類似回應,並反駁道,「所謂『中國政府幹預香港事務』的指責荒唐透頂」。

根據駐華外國記者會,今次至少有13名美籍記者會被中方驅逐,而由2013年至去年底,已有9名外國記者被中方驅逐。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