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教育

特首擬年內變動通識科以改變社會運動 教協斥港府欲政治干預教育 須停止

被部分建制派視為年輕人參與大型社會運動「推手」的中學通識科面臨「整頓」風險,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教育不可成為「無掩雞籠」,今年內一定會講清楚如何「處理」通識科的前景,並指其他科目亦須做好把關工作。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不滿其指控,指特首是要製造白色恐怖,為政治干預教育鋪路,必須停止。而建制派的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雖不贊成「殺科」,但建議當局考慮重新評估通識科的課程設置和考試導向方針。

香港特林鄭陣月娥在新聞會 2020 2 3
香港特林鄭陣月娥在新聞會 2020 2 3 REUTERS - TYRONE SIU
廣告

林鄭月娥今(12日)早出席會議前響應傳媒時強調,自己沒有說要「整頓」通識科,但通識科己有十年歷史,現時須全面檢視,其課程宗旨能否一如當初設計般,培養學生廣泛知識基礎、尊重多元文化、明辯是非、增強國民身份認同等,相信這亦是課程發展專責小組的研究內容,待小組提交報告後,教育局會向她提出響應。

她指出,在過去一年,社會對教育的關心和批評是有目共睹的,她相信,沒有人會反對教育須要把關,而政府、辦學團體、校長及老師均是把關者,他們須對學制、考試、課程、教材作出把關。當局現時正審視有十年歷史的通識科,

林鄭月娥在昨天刊登的《大公報》專訪中表示,有人「在校園內傳播失實、偏頗的歪理」,指「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出了問題必須要處理」,並會於今年內「處理」通識科。她又說,除了通識科之外,其他科目也會「被滲入」,所以需要有人把關,以保障心智未成熟的學生不被歪理荼毒。

對於林鄭月娥的說法,教協發表聲明,反駁林鄭月娥的「無掩雞籠」論,指各科老師和學校當局均是本着專業及客觀的準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求林鄭月娥撤回言論和向教師致歉。

聲明又指,特首指其他科也會「被滲入」,要求各層面都要把關,反映港府有意對教育作出全面干預,已經並非針對個別科目,促請政府立刻停止無理施壓。

教協重申,2015年已有大學調查反映通識科與學生的政治參與度沒有明顯關連,通識科反而令學生更容易跳出自己固有框架,更全面分析社會議題。聲明指,林鄭月娥的說法只是為自己的施政失誤開脫,企圖要教育界成為她的代罪羔羊。聲明又引述教協去年底的一項針對通識教師的調查顯示,七成七的受訪者同意維持通識必修必考,可見維持通識核心科目地位是教育界的共識。

本身是港區人大代表的教聯會長黃均瑜認為,通識科有泛政治化、時事化問題,令學生過於政治早熟,容易想到挑戰權威。但他強調,不應把社會問題全部歸咎於通識科,更不是通識教師的錯。他建議局方考慮重新評估該科目的課程設置,讓通識科令學生有廣博知識基礎。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