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盟/香港國安法

香港國安法:歐盟為啥遲出牌?

歐盟7月13日舉行4個月以來的首次外長會議。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在會後宣布,為支持香港自治,歐盟將協調立場採取措施,包括向港人提供簽證和助學金,限制出口維安武器。此前,歐盟對香港國安法問題反應遲緩,廣受批評。

歐盟與中國旗幟資料圖片
歐盟與中國旗幟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法國《世界報》7月8日發表社論說,北京對前英國殖民地的打擊,考驗歐盟捍衛自己價值觀的意願:歐盟必須做出更堅定的反應。

 

該報說,自從6月30日北京為壓制民主派,強加給香港所謂的“國安法”以來,歐盟多次表達了“關注”。但無論是以“非常”,“嚴重”,還是“深切”來形容這個“關注”,這些商定的外交辭令,都掩蓋不了歐盟27國無法對習近平施暴香港達成共識的尷尬。 

 

世界報說,北京踐踏自己的國際承諾,埋葬了“一國兩制”原則,該原則應保證香港居民的言論自由和獨立司法制度,直到2047年不變。至於歐盟,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經常宣稱要“學會講強權的語言”以捍衛歐洲的利益和價值觀”。現在真正的挑戰來了,因為這些價值觀被踐踏了。

 

該報接著說,然而,布魯塞爾非但沒拿出必須的堅定立場,其反應的懦弱令人吃驚。華盛頓表示準備反對向香港出口敏感武器和技術,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加拿大凍結了與香港的引渡條約。英國允諾為300萬香港人獲得英國公民身份打開道路。而歐盟27國卻囿於在經濟上與中國的不對稱依存關係,對北京的行徑,僅從嘴裡擠出一句不情願的譴責。

 

一些歐盟成員國,近些年來,屈從北京的魅惑呼喚,同意與中國結成經濟夥伴。德國不算脆弱(7月1日開始輪值歐盟主席),但德國要超脫15年來耐心建立的對華經濟關係卻不容易。這個關係可讓柏林每年有超過2000億歐元的貿易額。安吉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總理知道德國的經濟基礎是貿易順差,所以她和愛麗舍宮一樣,對香港問題保持沉默。她擔心疫情過後,重啟經濟之際,她與北京的關係變壞。

 

習近平的中國 面具掉下來了

世界報說,這不是要歐盟與中國對抗,也不是站在美國一邊,通過單邊主義解決與北京的爭端。單邊主義手段到目前為止並不太有效。但是,如果27國大概知道他們不想做什麼,那麼,他們也必須對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達成共識,以便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

 

該文說,現在,中國會保持現狀不變的幻像已然消失。隨着疫情大流行,面具掉下來了。習近平的中國變得不再約束自己,它向四面八方出擊,展示武力,用咄咄逼人的言辭支持其政策,抹黑歐洲模式。這些行為都證明布魯塞爾2019年將中國定為“系統性競爭對手”的合理。

 

世界報的社評最後說,北京對香港的粗暴控制,對於歐委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鍾愛的《地緣政治委員會》來說,是一次“碰撞測試”。歐洲至少可以接納希望逃離北京強權的香港人來歐定居。如果歐洲要自己成為全球事務的參與者,並受到尊敬,就別無選擇,只能對中國發出更大的聲音,並商定一系列可信的共同措施。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