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媒體

逾5.8萬人聯署反對港府迫害記者 港台改口稱程序有不足而重啟調查 受壓記者會上喊寃

香港電台上月底突然重啟針對該台記者利君雅在記者會上質問特首林鄭月娥的投訴,並藉此延長其試用期,港台管理層與員工舉行大會時指出,事件因程序不足引致,但未能消除員工疑慮,指處方是對人不對事;而利君雅更在大會上喊寃,稱自己白白受屈。另在會後,「撐公共廣播運動」向港台代表遞交近5.9萬名要求港台撤回重啟調查決定的聯署人名字,聯署人既聲援利君雅,更反對港府迫害記者。

"撐公共廣播運動“到2020年10月12日港台請願。港台代表伍曼儀(中)接過近5,9萬名市民聯署。
"撐公共廣播運動“到2020年10月12日港台請願。港台代表伍曼儀(中)接過近5,9萬名市民聯署。 © "撐公共廣播運動“臉書
廣告

重啟對利君雅的調查,被指是港台屈服於政策局壓力的政治決定,引起社會和員工不滿,廣播處長梁家榮和負責重啟調查的副處長馮建業今(12日)午應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之邀,與員工會晤。據與會者透露,管方拒絕透露由誰要求重啟已經完結的調查,只是說,投訴處理時若有不足,負責升遷的委員會將缺乏足夠的數據作出決定,顯然是程序不足,故認為要重啟調查。

據了解,局方是不滿利君雅被投訴一事未有在其工作評核報告中反映,難以阻礙她正式成為公務員,而向港台施壓,以便有所交代。

但馮氏說法遭工會代表質疑,認為程序不足是管理層的問題,不應因此牽連前線同事。會上更有其他曾被投訴的記者質疑,管方會否重啟指她提問態度不佳的調查。

當管方未能釋除員工疑慮而又呼籲與會者給時間讓馮建業處理此事時,涉事的利君雅質問誰給她時間?她聲稱含寃受屈,更不滿管方聲言以「無罪推定」的態度來處理其調查,好像她是嫌疑犯一樣,是毀她誠信和人格。管方其後收回「無罪推定」的說法,強調會合法合情合理地處理事件。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趙善恩會後繼續質疑管方引用的《公務員事務規例》條款,是「對人不對事」,工會更質疑管方重啟調查的時間不符規例規定,是不符程序。

港台說詞前後矛盾

另外,監察港台的民間團體「撐公共廣播運動」發起的「我們都是利君雅 我們反對港府政治逼害記者」聯署,在不足兩星期內獲58733人支持。當中,近九成聯署者來自香港,其次是加拿大(2126人)和美國(1457人),有趣的是,台灣的聯署人數反不及澳洲和英國多,而中國和法國則各有四十多人參與聯署。「運動」今午聯同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代表向港台管理層遞交聯署簽名,並表達不滿。

「運動」指出,港台在沒有新理據的情況下重啟已經完結的投訴調查,明顯是向政策局的壓力低頭,欲託辭「懲罰」盡職提問的記者,以配合港府打壓傳媒和新聞自由之舉,但卻因行事倉卒而出現前後矛盾,例如身為副廣播處長的政務官馮建業響應高級製作人員質疑時,聲稱公務員的三年試用期不適用於利君雅所屬職級,利君雅適用的是「新合約條款」,意味管理層可以在期滿後中止合約,但若然馮氏的解說屬實,港台最初發給利君雅的信件,便不應有延長「試用期」120天之說。

「運動」續稱,馮建業指試用期只適用於最低級別的助導,有「搬龍門」之嫌,而這種破壞制度之舉,亦令一眾未滿試用期的公務員憂心忡忡,影響員工士氣,最終令服務質素受損,影響市民。

「運動」認為,港台處理利君雅事件的手法,以及近年來多個節目被警方以致政府支持者投訴而被腰斬、下架等事實,正正突顯港台作為一個政府部門難以避免政治干預的尷尬局面,不符合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對公共廣播的定義,重申港府應該讓港台脫離部門行列,並提供足夠的獨立財政支持,以便港台可真正履行公共廣播服務的職能,令港人享有更多元化的言論自由空間。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