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立法會

立法會新風?委員會取消公聽會 團體批避質詢兼損公眾參與權

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原定下周一就香港落實國際人權公約的情況舉行公聽會,但在中國人大常委會透過港府取消四名議員資格而導政全體民主派議員總辭後翌日,建制派的委員會主席周浩鼎以疫情為由,取消公聽會,改為要求各非政府組織遞交意見書。事件引起公民社會反彈,指責議員迴避公民社會質詢,嚴重踐踏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

2020年11月12日,香港立法會留任民主派議員集體總辭表達抗議,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面對近半空場的立法會會議。
2020年11月12日,香港立法會留任民主派議員集體總辭表達抗議,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面對近半空場的立法會會議。 REUTERS - TYRONE SIU
廣告

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港府須定期向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提交落實公約的報告,當局和立法會均會在期間聽取公民社會的意見,而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原訂下周一(16日)舉行公聽會,讓官員和議員可一起聽取公民社會對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下次討論的港府第四份人權公約落實報告的意見,但委員會主席周浩鼎昨(12日)發信予委員,聲稱收到部分議員10日來信,關注疫情有上升趨勢,取消公聽會,他考慮疫情最新情況後,決定取消,着秘書處聯絡已登記出席會議的團體,讓團體在今天下午5時前遞交意見書。

秘書處稱,已有61個非政府組織登記出席公聽會。據本台了解,部分團體獲悉新安掛後大表不滿,擬聯署聲明,抗議委員會的新安排,認為疫情並非真正的原因,因為包括港府在內也會使用網絡會議代替,而非即接取消;亦有團體表示,民主派議員退出立法會後,難望建制派議員捍移人權,拒絕提交意見書,反建議透過人權論壇等已有機制,直接向官員反映意見。

民權觀察其後發表聲明,對立法會委員會的決定表示強烈不滿,認為立法會是政府與民共議的標誌性場合,在香港疫情持續的情況下,立法會一直如常運作,其他委員會亦未有取消與市民會晤,質疑周浩鼎的決定是出於政治考慮,漠視公民社會聲音。

國際特赦組織亦表示,公聽會是社會團體公開向官員表達意見的場合,取消公聽會是剝奪港人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

但周浩鼎強調,不存在政治考慮,希望團體不要抹黑。不過,他沒有解釋為何議員和官員合計也有二十多人卻毋須因疫情而避席。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