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居中國港人投票可能胎死腹中 評論稱北京憂落實會民主播種中國 DQ議員更簡便

港府一度急推讓居住中國內地港人投票選舉議員的計畫,明顯放慢,不再提聲及明年的立法會選舉落實,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衛更表明,港府對內地投票持開放態度,「沒有說一定做或唔做」。政界和學者估計,港府「急剎車」可能是北京憂慮港人的自由公開選舉會在內地播下民主種子,帶來政治風險,而現時隨意褫奪議員資格(俗稱DQ)更方便,毋須冒險開放內地港人投票。

2020年11月11日,香港立法會民主派議員宣布總辭,以抗議港府遵循中國全國人大意見,剝奪四名立法會民主派議員資格。12日立法會大會民主派議席(圖右黃圈範圍)空無一人。
2020年11月11日,香港立法會民主派議員宣布總辭,以抗議港府遵循中國全國人大意見,剝奪四名立法會民主派議員資格。12日立法會大會民主派議席(圖右黃圈範圍)空無一人。 © RFI法廣中文部-麥燕庭
廣告

香港建制派面臨原訂9月進行的立法會選舉時,曾力促容許居內地港人投票,以增加勝算,特首林鄭月娥上月仍表示,讓內地港人投票是「社會要求」,而早已印製的《施政報告》附篇亦提及,研究在內地設投票、點票站,以方便選民在明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投票。但親建制網媒《香港01》在施政報告發表前一星期,突然刊登不時反映中聯辦意見的撰寫員文章,指港府內部對「境外投票」突然「收油」慢駛,主因是北京正在「拿捏得失」,憂慮開放讓港人在內地投票可能播下直選的「民主種子」政治後果難料;而另一方面亦未必真的有利建制派選情。文章更直指,若施政報告沒有就安排作實質性宣布,「計畫『胎死腹中』的機會極大」。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曾國衛昨(27日)天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談到境外投票問題時表示,政府仍需就此詳加考慮,「我們採取開放的態度,沒有說一定做或唔做,亦不會在未曾確保工作能做得好之前推行」,他其後舉出要考慮的問題,多是民主派人士之前提出的技術問題,包括預先登記安排、如何有效運送選票及票箱、投票及點票安排、違法的執法工作等,強調現時沒有具體時間表,亦否認港府「褪軚」,他強調,最重要是選舉須在符合公平公正和誠實等大原則下進行。

至於建制派建議的其他選舉安排,包括增設「關愛隊」供有需要者投票、電子派票等,曾國衛表示,成熟一項做一項,而舉例時則大談「關愛隊」,聲稱香港作為關愛社會,有需要提供「關愛安排」,指不同國家及地區亦有專長者、孕婦優先投票的安排。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岳認為,政府改變想法,除了因為容許中國內地居民投票會引入選舉活動,從而可能影響內地的政治氣氛之外,亦因為港府可隨意用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來褫奪議員資格,根本毋須冒險開放讓內地港人投票。他預期,根據曾衛國的說法,香港在未來一段時間都不會落實境外投票。

民主黨議員林卓廷亦指出,容許內地港人投票的技術和法例限制一直都存在,現在拿來說事,是因為當局亦憂慮,開放投票會衍生很大的政治風險,不化算,故此急轉彎。

另外,鼓吹港府開放內地港人投票的建制派議員麥美娟,對港府的新態度表示遺憾,但亦理解,期望港府儘快解決技術問題。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