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新冠肺炎

單向式排污渠恐成播疫渠道 港95%大廈存隱患 港府延誤公布、安排混亂捱轟

香港一連三日出現逾百宗武漢肺炎確歲個案,絕大部分是本地病例,其中一個新增感染群組是居屋屋苑麗晶花園的D室單位,專家指出,屋苑排污設計與2003年爆發「沙士」(SARS,中國內地稱非典型肺炎)的淘大花園類似,但相信危險度較低;不過,香港廁所協會副主席熊志權表示,香港有95%的大廈污水渠採用類似麗晶花園「疫區」的單管式設計,存在隱患,呼籲居民須確保去水位的U型隔氣位須保持有水。

爆發新感染群組的麗晶花園,懷疑傳播途徑的單向排污系統設計,與全港九成半大廈類似。 (網上圖片)
爆發新感染群組的麗晶花園,懷疑傳播途徑的單向排污系統設計,與全港九成半大廈類似。 (網上圖片) © (網上圖片)
廣告

麗晶花園多名居民確診經傳媒前(9日)晚報道後,衛生防竣中心才匆匆於深夜公布,有多人染疫的第6座,全幢居民須強制檢測,昨早經專家認定後公布新群組,並令全幢樓宇同向單位的78名居民均須隔離,同座其餘居民和另外兩座出現病例的同向單位居民則全部需要強制檢測。但對於是否同一大廈有四人確診便須強制檢測,官員之間亦有不同說法,檢測安排亦遭居民投訴出現混亂,以致有醫生憂慮,這顯示中心人手不足和缺乏熟悉公共衛生人士領軍,若不改善恐影響抗疫工作。

香港昨日新增112宗病例,令確診人數累增至7291人,而在昨日的102宗本地病例中,包括一名麗晶花園第6座D室單位居民,令該座D室單位染疫人數增至8人,分屬五個樓層,另外,同一屋苑的第18座D室和第4座E室各有一人確診。

港府抗疫專家之一的袁國勇昨早視察屋苑後表示,大廈排污系統設計與2003年爆發「沙士」(SARS)的淘大花園相似,即廚房、廁所及浴室的去水位全部接駁同一糞渠,懷疑是傳播渠道,但由於麗晶花園屬單向式,天井並非密封,較淘大包圍封閉式天井危險性較低,故此即使情況雷同,亦不會很嚴重。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巨業更發現,有兩名居民確診的D室單位的廁所糞渠曾經改裝,削弱隔氣功能,增加病毒倒流入室內的風險。

袁國勇又說,第6座已成「疫區」,所有D室居民需要撤離至檢疫中心,其他居民因為檢疫設施不足,只能進行檢測。何巨業則認為,港府只撤離D室居民未必足夠。

麗晶花園首宗確診個案在上月23日出現,及至前日仍未能在下午的記者會上公布情況,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昨午解釋,該處首個確診個案距現在已相隔較遠,加上近期小區傳染嚴重,多一、兩個個案並非奇事,所以「可能遲少少先會知道」;而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亦解釋,因為召開記者會時,相關個案資料仍未到手,為未及時公布表示「唔好意思」。

但官員之間對強制檢測標準有不同說法更教人覺得混亂,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和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都表示,沒有硬指標,須作風險評估;不過,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則說有初步準則,如同一大廈4個不相識的單位有確診個案,該幢大廈的居民均須強制檢測,但又補充,這不是硬指標,要看環境污染和風險評估等情況。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亦認為,防護中心發現麗晶第6座出現垂直傳播「在時序上有延誤」,突顯負責接觸追蹤的職員工作量過大,須解決人手問題,若再出現延誤,市民不會接受。他又認為,港府缺乏熟悉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領軍抗疫,以致造成亂象。

位於九龍灣的麗晶花園,是上世紀80年代中建設的私人蔘建居屋屋苑,有5904夥住戶。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