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歐盟/香港/政治

歐盟派員旁聽民主派涉違國安法案件以訂對策 自稱義務急救員被指暴動囚4年

歐盟據報因應對《港區國安法》的關注,自去年中起派員旁聽民主派人士被控涉嫌違反國安法和《公安條例》的相關案件,做法一如中國內地維權人士的審訊。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形容,這是外國使節憂慮香港司法獨立岌岌可危的表現,親身搜集資料以作出適切評論和對應策略。她強調,欠缺民主制度的香港,司法獨立是維持香港特質的「最後堡壘」。

中歐峰會9月14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歐盟輪值主席默克爾、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之間舉行。
中歐峰會9月14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歐盟輪值主席默克爾、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之間舉行。 © 網絡圖片
廣告

與此同時,抗爭者因參與反修例運動而被法庭判以重刑的案例仍不時傳出,昨(18日)天便有一名在2019年8月31日被捕時自稱義務急救員的男子被法庭裁定暴動和無牌管有無線電通訊器具罪成,判囚四年。據悉被告會上訴。

根據《蘋果日報》報道,歐盟發言人回復該報查詢時證實,27個成員國去年7月24日同意就《港區國安法》採取聯合行動,歐盟駐港澳辦事處及其他在港有外交事務的成員國早前已開始派員旁聽民主派被指違反《國安法》和《公安條例》的案件,其他聯合行動還包括考慮根據《國安法》帶來的後果採取相應的難民、移民、簽證和居留權政策;進一步監察和限制特定的敏感器材和科技在港使用,以及進一步支持及與香港的公民社會聯繫。

發言人重申對國安法深表關注,認為立法不符《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的國際承諾,令人質疑中國履行國際承諾的決心,並破壞對中國政府的信任,更影響歐盟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美國駐港領事館發言人亦向《蘋果》表示,透過法庭消滅反對聲音是獨裁政權的標誌,美方向來有派員出席世界各地包括香港在內的聆訊,重申會持續與盟友捍衛港人的權利和自由。

不過,歐美派員旁聽未必惠及普通抗爭者,在昨日的區域法院中,法官姚勳智不接納於前年8月31日港島大型衝突中被捕的被告陳佐豪是義務急救員的說法,指被告被捕時身穿護甲和黑色衣物,有同伴襲警企圖協助他逃脫,認為他必然曾經參與暴動。法官指出,雖然案中無證據顯示被告有使用暴力或擔當領導角色,但暴動罪是嚴重罪行,當日暴動的規模亦屬龐大,牽涉超過三百人,在動亂的半小時內,有人縱火和擲汽油彈,場面甚具威脅。而根據上訴庭案例,暴動罪量刑須考慮暴動群眾的行為,在考慮事件沒有造成人命傷亡的情況下,酌情扣減刑期,最終裁定將被告監禁4年及罰款5000元。

被告為25歲運輸工人陳佐豪,控罪稱,他2019年8月31日在銅鑼灣區記利佐治街1號一帶,連同其他人參與暴動,另於同日同區的百德新街22至36號外無牌管有一部對講機。辯方求情時強調,無證據顯示被告案發時使用暴力、煽動他人或持有攻擊性武器,參與度是過往暴動案中最低。

本案共有7名被告,除首被告陳佐豪罪成外,其餘6人經審訊被裁定暴動罪名不成立,律政司早前已向第二至第五被告的裁決結果提出上訴。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