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金融

港美會計師互認安排明年脫勾 論者料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與美國會計師互相認證安排,將於本年底終止,不再延續。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受影響的人不多,但有財經界人士憂慮,這會影響日後基金來港上市的意欲,削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形容這是美國對港開打金融戰,影響投資者信心。

港美會計師資格互認安排年底終止,小圖為公會聲明。
港美會計師資格互認安排年底終止,小圖為公會聲明。 © 資料圖片及網頁截圖
廣告

港美自2011年起實行會計師資格互認,雙方三年前開始討論新的協議安排,美方希望,美國經驗可取代在香港工作一年才能申請成為香港執業會計師的要求,否則將不再更新協議。但香港會計師公會月初在其網站發出聲明,確認該會與美國的國家會計委員會全國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Boards of Accountancy)屬下的美國國際資格評估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Qualifications Appraisal Board, 簡稱IQAB)的會計師資格互認協議將於今年12月31日到期,往後不再續約,意味協議在當日後便會失效。

聲明提到,協議要求申請在港執業的美國會計師需有一年的香港工作經驗,是要確保海外申請者在香港從事審計工作時,了解香港相關法規的要求及達致一定的專業水平,故此不能以美國的工作經驗代替。

聲明又指,公會現時與全球會計聯盟(The Global Accounting Alliance,簡稱GAA)成員機構及其他專業會計機構簽署的互認協議,均要求海外申請者需具備一年香港工作經驗,方可在港成為執業會計師。

美國IQAB沒有解釋為何談判兩年多後突然放棄,但不少財經界網紅分析,事件應與香港會計師公會的發牌權力自去年10月起轉往港府的財務彙報局有關,認為這會打擊會計師的獨立性,而美國對日益受中國影響的港府亦信心不足,日後由香港會計師簽發的報告會否像中國會計師簽發的報告般「成分變紅」?自然會令美國卻步;而更令人憂慮的是,今年10月起,財彙局將在一年內兩度擴大權力,獲授權檢視會計師公會的所有數據,屆時並會改名為會計及財務彙報局。有關時限與協議的失效日期相距不足三個月。

香港與多國會計師互認協議11月到期未見續約安排

當中,「政經短打」的網紅形容,這是美港金融戰,因為兩地會計師脫勾後,大型或跨國公司來港上市的核數報告將不能兼容單具香港會計師身分者,會計師行需要聘請兼具英美會計師身分人士以吸納有關生意,而現時大宗基金投資主要來自美國,日後這些基金會否來港頓成疑問,這自然會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親北京的《香港經濟日報》亦以「中美金融戰」標示港美會計師脫勾的消息,報道時更附以一段背景資料:「香港自去年底起,由財務彙報局取代會計師公會,負責發出會計師執業證書、執業單位的註冊,以及調查和紀律處分所有會計師、執業會計師以及執業單位。」

根據香港會計師公會的網站資料,該會與英國、新西蘭、澳洲、加拿大、南非及津巴布韋等八個國家的會計師專業組織簽訂互認協議,當中絕大部分在今年11月中旬到期,該會未有公布新的協議,未知會否受今次港美脫勾事件影響,網上意見亦頗為紛紜。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認為,脫勾影響不大,他向《明報》指出,香港會計師若要獲取海外資格,多選英國、加拿大等地,到美國的不多;而美國會計師日後若要取得香港資格,可由當局逐一審視申請個案,與現時分別不會很大。至於上市公司的審核委員會成員須包括豐富財務審核經驗人士,個別上市公司或聘有美國專業資格的人擔任審核委員會成員,估計影響不大。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