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府新班子

香港新班子頭二把手均為武官 評論指「武進文退」已有妥協但料仍強硬

北京任命香港候任特首李家超的問責團隊,二把手政務司長由紀律部隊出身的現屆特首辦公室主任陳國基出任,意味下屆港府的兩位領頭人均為「武官」。

香港新政府班底2022年6月19日
香港新政府班底2022年6月19日 © 麥燕庭
廣告

候任特首李家超的問責團隊已獲北京的中央政府任命,當中作為第二把手的政務司長由紀律部隊出身的現屆特首辦公室主任陳國基出任,意味下屆港府的兩位領頭人均為「武官」,而21人新班子中,曾被批評的公務員和政務官,則仍佔新班子的三分一,政治學者蔡子強表示,這是北京對「武進文退」的一種妥協,亦反映公務員體系仍是香港的最大人才庫;而更多「非傳統精英」進入港府領導層,亦反映了新政府講求的是忠誠和強硬施政,側重國家安全。

李家超下午帶領新班子會見傳媒時形容,新班子涵蓋多元背景,是多元、團結、忠誠、執行力強、有共同施政理念、重視團隊精神,及以結果為目標去解決問題的團隊。會積極有為,迎難而上,爭取市民信任。

中國國務院今(19日)早任命了由7月1日起履新的第六屆香港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一共26人,當中除特首外的最高級三名司長中,只有財政司長陳茂波獲得連任,新的律政司長則為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林定國;至於三名新設的副司長職位,分別由已退休的前創新及科技局常任秘書長出任副政務司長、現任發展局長黃偉綸出任副財政司長、最大政黨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簡稱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出任副律政司長。

從吸納外界人才論,共計21人的新問責班子只能吸納四人,人數遠比2002年引入主要官員問責制(簡稱高官問責制)時有半數屬非公務員體系少得多。除上述的林定國外,其餘三位新人分別是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出任醫務衛生局局長的盧寵茂、由航空公司行政總裁轉為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的丘應樺,以及新從選舉委員會晉身立法會的「港漂」學者孫東,他將會領導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港漂」孫東成首位普通話官員 評論料陸續有來

孫東的背景尤為惹人注意,他是在中國出生及成長的「新香港人」或「港漂」,來港二十多年,但仍以普通話為主要語言,是首位以普通話為主要語言的議員和官員。時事評論員李慧玲在其網上節目表示,預料未來以普通話為主要語言的官員有很大機會陸續有來。

至於另一名由立法會議員轉任局長的,是左派香港工會聯合會副會長的麥美娟,她將會成為合並後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

未能達到從外界吸納人才原意的結果,是新班子仍有至少七人為原來的政務官和公務員,他們包括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發展局局長寧漢豪、房屋局局長何永賢、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

蔡子強:林鄭班底「清零」證北京否定態度 政務司長屬「儲君」

由現有班子留任的,有四位,除陳茂波外,余者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至於競選立法會失敗後獲委為副教育局長的左派教師聯會成員蔡若蓮,今次再上層樓,正式成為局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指出,現有班子中有八人未能留任,當中不少是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的「愛將」,例如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等,可說是林鄭的班底「清零」,顯示北京的中央政府對其「班底」的否定,亦側面反映,她不尋求連任,並非其本意。

他又說,早前建制派不斷抨擊公務員辦事官僚、虛應故事、得過且過,但新的問責班子仍有近半來自公務員體系,顯示公務員仍是最大的人才庫。但新問責班子已不再由香港大學出身的「傳統精英」壟斷,蔡子強承認,新班子領導層已有「非傳統精英」晉身,反映新的年代講求論功行賞,有人以忠誠以及與北京社交關係來另闢蹊徑爭取上游。

曾在警隊出身的李家超當選時已預言新班子將是「武進文退」的蔡子強指出,現時仍是「武進文退」,但有所妥協,就是由已「漂白」五年、出身紀律部隊的前入境處長陳國基坐上港府第二把交椅,而非由之前盛傳、同屬警隊出身的保安局長鄧炳強出任。但細數包括廉政專員由前懲教署長鬍英明出任,主要官員中有8人來自紀律部隊,人數絕對不少。

他指出,在北京眼中,政務司長是有機會接替特首之位的人,位置等於「儲君」,必須忠誠及得北京信任,而由陳國基和李家超分任港府頭二把手,顯示李家超雖揚言要建立包容政府,但未來五年應該仍是強硬路線和側重國家安全為主。

時事評論員李慧玲則指出,外界,尤其是商界,不熱衷加入新班子,反映現時的政府雖沒以前那麼難呆,但面對制裁的風險不少,甚至會累及家人,故此對他們加入政府仍是隱憂。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