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美國

香港國際地位再受威脅 美國四成參議員促取消香港在多邊組織獨立投票權

正當香港特首李家超率領官員在北京拜會各部委以推動香港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同時保持國際化之際,美國參議院40名跨黨派議員聯合發起決議案,譴責北京政府通過《港區國安法》來摧毀香港民主和法治,敦促美國政府以制裁及一切現有手段對付中國鎮壓港人的行為,更鼓勵美國聯同其他國家促請多邊組織取消香港的獨立投票權地位。一旦成事,香港的國際地位勢必被削弱。

香港特首李家超(上中)2023年3月5日在北京人大會堂出席第十四屆人大年會。
香港特首李家超(上中)2023年3月5日在北京人大會堂出席第十四屆人大年會。 AP - Ng Han Guan
廣告

這是美國國會第二次針對香港在國際的獨立地位提出議案。較早前,以盧比奧為首的兩黨參議員提出議案,要求撤銷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在美國的外交特權和地位,因為經貿辦享有特權的前提,即香港不受中共威權控制丶可續享人權自由的條件已被香港國安法破壞。

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和儼如香港小憲法的《基本法》,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之後,仍可單獨與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發展關係。而由參議院最資深的外交關係委員會t前主席李斯(Sen. Jim Risch音譯)在當地時間周三(15日)發布的決議訂明,香港現時在多個國際組織擁有獨立於中國的投票份額,使中國在一些關鍵性組織有雙重話語權,這些組織包括亞太經貿合作組織峰會丶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丶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專門防制洗黑錢的金融行動工作組織( 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這份獲得有一百名成員中的四成參議員聯合發起的決議案,表明「鼓勵美國聯同其他政府在多邊組織採取行動,確保在投票程序中,香港與中國不再有實質區別。」而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新聞稿則直接表明,「鼓勵美國聯同其他政府竭力要求(press)多邊組織,不再給與香港有別於中國的投票權。」

決議:中國打壓香港行徑影響台灣前途和國際秩序

決議案列出香港人權受壓的情況後更指出,中國破壞香港民主,對包括台灣前途在內的國際秩序都會產生不良後果(ramifications)。

決議案表明,參議院支持香港人為行使基本權利和自由而抗爭;譴責國安法及其造成的人權打壓,促請所有珍視民主或自治的政府,就香港自治丶法治及自由被毀而向中共追責;議案又譴責中港政府作出政治檢控,要求港府立即釋放所有以煽動和與國安法相關罪行檢控的人,並特別提到傳媒大亨黎智英和天主教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

議案又把港府對付《蘋果日報》的行動形容為「國家指使的盜竊」行為,對此深表關注,認為香港的監管和法律環境已經倒退,不再配享有國際商業中心的地位。議案沒有闡釋港府的具體行動,但公開資料顯示,港府先以國安法動結黎智英和《蘋果》相關資產,後又對其進行清盤和取消其上市地位,令股民涉及數以億元計的股票變成廢紙。

決議案要求總統拜登行使2019年通過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賦予的權力,以制裁等手段,使破壞香港基1自由和自治的人負上責任。

李斯在聲明中表示,《港區國安法》已令香港與中國無異,港府必須停止以出於政治動機的錯誤控罪針對港人。另外,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孟南德 (Bob Menendez音譯)對決議獲得眾多議員支持感到驕傲,認為這反映他們對受壓的不同港人的支持。

以美國為基地的香港關注團體「香港自由基金委員會」主席祈福德(Mark Clifford)發表聲明,指決議案有助阻延中共對香港的打壓,對國會推動議案表示欣慰。

截至2022年10月底,香港已經有超過一萬人因為參與2019年反修例運動被捕,而被指危害國家安全而被捕的人數亦超過二百人,當中,備受國際關注的民主派初選47人案和立場新聞案正在審理中,而黎智英涉及的勾結境外勢力罪則排期9月開審,逾三十年來組辦六四燭光悼念晚會的支聯會被指煽動顛覆案,仍然開審無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