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區議會選舉

新區議會只剩19%直選議席 民主黨派未定是否參選 選舉熱度料降

港府公布民選議席只餘不足兩成和功能大削的新區議會制度後,幾乎全屬建制派的立法會內所有政黨均表示支持,亦會積極參選;但泛民政黨則狠批新制度是倒退,顛倒區議會監督政府的職能,是把區議會「部門化」和矮化,參選民檻又十分高,但是否參選,仍須在黨內商討後再作決定。一般估計,來屆區議會選舉,踴躍程度和投票率均會退減。

資料圖片: 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 選民踴躍投票, 今年被指是大倒退的區選, 選民的熱情會否退減惹關注.
資料圖片: 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 選民踴躍投票, 今年被指是大倒退的區選, 選民的熱情會否退減惹關注. © (2019年資料圖片)
廣告

本身是政治學者的蔡子強估計,以現時的選舉安排,即使民主派參選,頂多隻能取得近一成議席,因為近兩成直選議席用的是「雙議席單票制」,由44個選區產生88名區議員,若民主派每區均派人參選,很大可能是建制和民主派在各區各取一席。本台以此計算,若民主派取得44席,亦只是佔總議席的 9.4%。

曾是區議會選舉第一大黨的民主黨,其主席羅健熙今(3日)早在電台節目表示,對新方案十分失望,一是直選比例極低,二是把區議會把民意由下而上反映的本質改為由上而下丶由政府統領指派,功能大打折扣。他質疑,日後的區議員「應該系幫市民抑或系幫政府護航」?而選區選民人數大增十多倍,他亦認為難以照顧。

未有參選經改革後的立法會選舉的民主黨,至今仍未鬆口會參選。雖然早前有報章引述消息人士指民主黨傾向參選,而前主席劉慧卿亦已向傳媒表示,期望民主黨在可行情況下繼續參與選舉,但羅健熙只是說,「卿姐」的說法是民主黨一貫的大方向,若有空間會儘力做,但究竟新制下剩多少參選和服務市民的空間,仍須與黨友商討後才作決定。

但他昨日在一個線上記者會曾質疑,港府認為區議會應當配合政府,是將議會「部門化」,變成服務政府,這值得商榷;他又說,新制是反映港府對市民的不信任,不排除有支持者會對民主黨參與以服務政府為目的的「新區議會」出現反彈。

另一個老牌民主派政黨「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對參選未有定案,本身是區議員的民協副主席李庭豐對新製表示失望,指八成議席有政府委任性質,市民難以監察;而直選議席減少,自然會影響民主派參選,但是否參選,須留待該黨會員大會商討。

另有派員參選的激進本土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其主席陳寶瑩表示,區議會本身權力有限,卻是最貼近「地氣」,新制是大倒退,令市民聲音更難獲得反映。但該會曾經當選的三名區議員中,梁國雄和岑子傑因參與前年的民主派初選案而被控《港區國安法》罪名,仍在還柙;曾健成則因不欲宣誓而在2021年9月請辭。

退出民主黨後創立政黨「新思維」的狄志遠表示,新方案與期望明顯有落差,但仍會積極爭取參選機會。他期望,港府在國安問題穩定後增加區議會民主成分。

一些主攻民生服務的親民主派人士則意興闌珊,曾多次參選的「將軍澳民生關注組召集人」陳展浚表明不會參選,因為新選舉制度不公平,要他向收納不少現屆區選落敗者的「三會」取提名等於要他向敗選者或不同立場的人「求」提名,實屬荒謬。

不過,建制派政黨紛紛表示支持新制,亦會派員參選。最大政黨「民建聯」表示,支持改革方案,認為有利維護國家安全,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防止反中亂港分子進入區議會,而混合組成模式能具廣泛代表和均衡參與;該黨副主席周浩鼎今早在電台節目表明,現時是商討如何派員參選的問題,至於選區擴大和市民難以尋找委任區議員幫忙的問題,他期望日後委任區議員開設地區辦事處,共同服務市民。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