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中國/台灣

布林肯傳18日訪北京 台總統參選人若欲與中對話 AIT:美不會阻止

法新社引述美國官員透露國務卿布林肯將於6月18日抵達北京進行訪問,其間將會晤中國外長秦剛等高層。在據報布林肯將於下周訪華前,駐美大使謝峰7日稱,台灣問題是美中之間最大的“風險點”,也是雙方必須加以管控的當務之急。白宮官員說,兩國關係要改善必須從對話開始,布林肯想出訪的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希望能重啟美中軍事溝通。當華盛頓尋求與北京對話之際,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表示,台灣總統參選人若願意和中國對話,執行面雖很有挑戰性,但美方會支持,因溝通就是好事。

美中台三角關係
美中台三角關係 © 網絡示意圖
廣告

據法新社周六報道,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準備在6月18日訪華。此前,他因為間諜氣球風波而推遲了原定2月份的訪華計畫。

報道稱,布林肯將在18日抵達北京,這也將是自2018年10月時任國務卿蓬佩奧訪華之後,到訪中國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截至目前,美國國務院尚未正式確認這一行程。但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不久前曾經表示,華盛頓方面將在“近期”宣布高級官員的出訪行程,也沒有提供更多的細節。

法新社指出,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雙方似乎重新開始尋求控制緊張局勢,包括上個月白宮安全顧問沙利文在維也納與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進行了閉門會談。

拜登政府當下着眼危機管控 專家:美中或需“勉強互相容忍和剋制”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 Politico 8日已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安排下周訪問中國。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日前表示,拜登政府尋求與中國對話是希望與中國建立類似美國和俄羅斯在冷戰時期的危機管控機制,但對美中之間的合作前景,這位官員則認為“挑戰巨大”。

另據美國之音10日報道分析,美中關係到底能否走出低谷,雙方還有沒有沒有合作空間引發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關注。華盛頓的兩家頂級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和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正在組織學者們聯手對美中在競爭中保持合作的可能性進行研究。

在這兩家智庫聯合舉辦的一場相關話題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承認,因為美中結構性的競爭,現階段美中合作確實面臨巨大挑戰,但是,他們同時指出,競爭,包括安全領域的競爭,與合作並非“互相排斥”。

據美國之音引述蘭德公司高級政治學家邁克爾·馬紮爾(Michael J. Mazarr)指出,美中可能需要一個比“競爭和合作”更複雜的框架,即:“勉強互相容忍和剋制”框架(grudging mutual toleration and restraint),並在這個基礎上共存。

何為在此基礎“共存”?他解釋說:“這不是一種明確的合作,而是在特定問題上,我們雙方都採取足夠行動的方式努力穩定局勢。我們已經採取了這些行動。我們不認為這是合作,但我們願意承認他人,並包容他人在某個領域的行動、聲明和立場。他們也會容忍我們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有限的程度共存。”

孫曉雅:台灣總統參選人若有意願與中國對話 不會阻止

近幾年來,美中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不斷升級,其中最主要的摩擦點之一就是台灣問題。

外界注意到,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據報將於下周訪問北京前,駐美大使謝峰7日稱,台灣問題是美中之間最大的“風險點”,也是雙方必須加以管控的當務之急。白宮官員說,兩國關係要改善必須從對話開始,布林肯想訪問北京的最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希望能重啟兩國軍事溝通。

準備角逐台灣2024大選的3位參選人,現都已積極展開競選活動。對此,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表示,她已見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國民黨的侯友宜及民眾黨的柯文哲,這3人她都相當喜歡,3人也都提出和中國對話的政見,她表示,美方必定會支持。

據台媒上報11日報道,孫曉雅9日參加網絡訪談節目《大雲食堂》時,提到自己見過3位總統參選人,AIT過去與台北市、新北市、副總統辦公室都有相當好的合作及工作關係,除了認知他們是參選人身份,也相當了解參選人們過去的工作內容。

孫曉雅說道,美國尋求與中國對話及交流,因此3位參選人若有意願,不會阻止,她並指出,美方所謂的維持現狀並非不對話、不交流之意,而是期盼達到和平與穩定,不是如受威脅的現況。

她也聽聞藍、綠、白黨都有想與對岸溝通的意願,儘管各黨的切入角度稍有不同,目標看來卻是一致的,就算執行面來說,非常有挑戰性,但仍絕對會支持,因為溝通就是好事。

站在美方立場,孫曉雅強調,美國對於台灣的支持是跨越黨派限制的,在國會當中更是橫跨參、眾兩院,未來無論美國政府有何變動,又或是台灣的領導階層出現變動,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也始終不會動搖。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