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科技之窗

紅色金槍魚發出的信號

發表時間:

紅色金槍魚,多方覬覦、超量捕撈,這是一個走向滅絕的魚種。但是日本等國堅決反對禁止捕殺,據說連中國也同日本的立場一致。

法國2月3號宣布禁止國際金槍魚交易
法國2月3號宣布禁止國際金槍魚交易 Reuters / Tony Gentile
廣告

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會議很少像今天這樣引起人們的興趣。許多觀察家認為,這一正在卡塔爾召開的會議成為熱點的關鍵因素可能是紅色金槍魚,這是一個多方覬覦、超量捕撈而面臨走向滅絕的魚種。是否禁止捕撈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加之今年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之年,更加重了人們對這場會議的關注。
據全球保護自然協會的統計,儘管超過三分之一的野生生物面臨消失的危險,國際社會有關制止破壞生態系統的承諾遠遠沒有兌現。相比之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卻是一個多方的,真正顯示過效力的公約,以至於不少國家開始向它求助。
這一於1973年通過的公約宗旨就是監督每年高達幾百億美元收入、涉及三億五千萬標本的全球野生動植物買賣不要威脅到生物自身的生存。該公約的發言人指出:我們每天都在銷蝕着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通過我們的飲食、我們的傢具、我們的衣着、我們的首飾、我們的藝術品、我們的藥品、我們的燃料進行銷蝕。如果我們管理好,大自然就能自動更新資源,如果我們超越了界限,我們就敲響了生物滅亡的喪鐘。
三萬三千種生物已經被列入保護名冊,其中近一千種屬於一級保護,包括巨猴、大象、豹子、老虎、烏龜、鱷魚、猛禽、蘭科植物、仙人掌科等等。這一策略已初見成效。1989年通過禁止買賣象牙,是該公約誕生以來經歷的最具歷史意義的時刻。沒有這一禁令,今天地球表面可能已經沒有大象、老虎、犀牛以及海龜的蹤跡了。
專家認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力的工具,首先,它使用的是商業武器。其次,它的運行體制是多數決定而非一致通過制度。因此,一個國家不可能阻止一個決議的通過。最後,該公約懂得如何實施它的決定,那就是動員港口和機場海關實施禁令。同1992年通過的生物多樣性公約截然不同的是,後者僅制定了籠統的目標,籲請各國政府自覺自願地參與,結果一事無成。而前者所做的決定都很具體,並且使之落實。假如一國不正確地執行它們的決議,這個國家可能會被全面禁止參與所有註冊生物的商業交易。
正因為這一公約的有效性,它最初覆蓋領域的僅僅是一些標誌性動植物,今天擴大到大範圍商業交易的動植物領域。比如其他保護機制無法有效保護的海洋生物,一些 珍貴的樹木品種等等。都已囊括其中。金槍魚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國際大西洋金槍魚保護委員會早已制定了規則,但卻由捕魚國具體管理,結果屢禁不止,導致其中一些國家回過頭來求助國際生物瀕臨滅絕保護組織。但這樣一來,促使一些越來越強大的利益集團也糾纏了進來,外交關係趨於緊張。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也不應該掩蓋它面臨的局限。成員國仍然可以以“保留”意見的方式來拒絕實施某一項決議。儘管一旦這樣做這個國家在政治上要承擔後果,尤其面對本國日益強大的環保壓力;另外一個重大的局限是國際生物瀕臨滅絕保護公約不能管理一國內部的商業交易,國內市場交易也是動植物走向滅絕的的一個重大原因;最重要的一條,由於自身缺乏手段,『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落實決議仍然得依靠相關國來實施、控制、與偷獵作鬥爭。而偷獵是一個相當重大的威脅。這些不健全的機制就解釋了為什麼亞洲生活的老虎和犀牛儘管早就劃入名冊,但一直面臨滅絕的危險。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