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科技之窗

極端氣候可以引發內戰

發表時間:

最新研究指出:在南半球發生的衝突中,五分之一同周期性的厄爾尼諾海流回歸有關係。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範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後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它的基本特徵是太平洋沿岸海面水溫異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漲,並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動。它使原屬冷水域的太平洋東部水域變成暖水域,導致海嘯和暴風驟雨。

廣告

氣候對戰爭的勝負有時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歷史上不乏一些著名的戰爭例子來佐證:恐怕最著名的要算拿破崙發動的俄羅斯之戰了。拿破崙大軍一舉攻進俄羅斯,直搗莫斯科,勝利似乎近在咫尺。然而,千里長征、配給嚴重缺乏的法軍,被西伯利亞嚴酷的冬天凍死一批又一批。最後功虧一簣,被庫洛佐夫將軍指揮的部隊消滅殆盡。

還有許多跡象促使科學家這樣去思考,極端氣候可能加速了瑪雅王朝和高棉王朝的毀滅。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Solomon Hsiang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在『自然』雜誌公布了相關的研究結果。他們提出:即使在今天,氣候因素仍然有助於發生內戰。他們舉出大量證據來論證戰爭與氣候的關係,並以1950年以來在南半球國家發生的234場國內戰爭同發生在同一階段的厄爾尼諾現象進行因果比較。

不過,研究人員很謹慎地把世界大戰以及國家之間的戰爭排除在外,理由是他們手中掌握的實例太少。相反,在研究內戰與厄爾尼諾現象的關係時,他們掌握着大量的實例。他們的結論是,在1950年以來發生的所有內戰中,厄爾尼諾海流起到的作用比例高達21℅。但研究人員強調:這並不是說這一現象直接引發了戰爭。打個比方,這就如同車禍一樣。你可以永遠歸咎於司機操作失誤,但是,如果公路潮濕或者路面結冰,發生車禍的次數就會很多。

三分之一因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戰爭屬於大戰級,共造成超過千人以上 的死亡。厄爾尼諾現象使戰爭發生的可能性增加了6℅,還有一種拉尼娜現象,它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它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是熱帶海洋和大氣共同作用的產物。陰冷而濕潮,隨着厄爾尼諾而來,但它使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只增加了3℅。

全球一半人口受制於厄爾尼諾,它們持續的階段在9個月到兩年之間。每三年到七年循環一次。當這一現象非常突出的時候,它可以在南美洲、非洲以及南亞挑起嚴重的乾旱,並給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尤其在地球上魚類最充足的地區之一 在智利長長的海岸線造成巨大損失。非洲的索馬里、尼日利亞以及蘇丹,常常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被衝突撕裂。

1982年,在秘魯,一場迅猛而來的厄爾尼諾造成嚴重歉收,導致食品價格飛升,從某種程度上催生了秘魯反叛者組織“光明之路”。

當厄爾尼諾現象表現得很極端,就在一連串國家引發嚴重的衝突。1972年,在薩爾瓦多、菲律賓、烏干達、津巴布韋;1997年在剛果、厄爾多而,印尼也都是如此。當然,最窮困的國家也是抵抗力最弱的國家,遭受極端氣候的危害也更大。1963年,1976年和1983年,蘇丹都出現了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引發族群血腥對抗,直到今年才真正結束了長達幾十年的內戰。

法國史學家勒華拉杜里認為:我們不能說,過去所有偶然的氣候變化都同內戰的發生有直接聯繫。但氣候變化更像再給予輕輕一擊,於是挑起了生存危機,導致價格高漲。他舉例說,在法國歷史上,1566年的新教徒暴動,1648至1653年的投石黨運動爆發初期,也都是在經歷了引發糧食嚴重歉收的嚴冬後引起的。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