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法國南北極專家談氣候變化對南北極的影響及中國策略

發表時間:

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小組以及國際氣象組織在馬德里氣候峰會召開前夕發表了有關氣候變化的多份研究報告,報道再度警告指出,2018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再度創歷史新高,氣候升高造成南北極的海冰的面積日益縮小,冰蓋融化,冰層的退縮,導致海平面持續升高。2019年九月與十月,北極海冰範圍日最低值連續創衛星最低記錄。而在南極洲,2019年連續多個月的海冰範圍都創下了最低記錄。氣候變化對南北兩級所造成的影響遠遠高於地球的其他地區,有科學家甚至預測,25年之後,北冰洋將很可能出現無冰期。那麼,冰層退縮的現象是否已經不可逆轉?另外,中國政府對南北極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中國是南極擁有最多的考察站的國家,正在南極修建第五個考察站,人類在南極的活動,尤其是最新發展的南極旅遊被認為是造成南極氣溫上升生態演變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夠保護南極地區的自然生態 ?國際社會是否有可能就限制人類活動保護生態達成一致?如何評論俄羅斯與中國近日抵制再度設立南極生態保護區?

法國南北極問題專家米迦·莫雷(Mikaa Mered)先生的專著《極地世界》(Les Mondes Polaires)。
法國南北極問題專家米迦·莫雷(Mikaa Mered)先生的專著《極地世界》(Les Mondes Polaires)。 RFI 法廣
廣告

就以上一系列問題,我們採訪了法國巴黎ILERI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南北極問題專家米迦·墨雷先生(Mikaa Mered)。米迦·墨雷德先生最近推出長達五百多頁的新作《極地世界》(Les Mondes  Polaires )。

米迦·墨雷先生在訪談中介紹了氣候變化對南北極地區的影響,分析了中俄兩國近期為何否決了一個在南極地區設立海洋生態保護區的原因。並且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政府對南北極地區的戰略對策。

法專家談中俄為何聯手否決南極海洋保護區

法廣: 首先請您具體介紹一下氣候變化對南北極地區的影響,我們先從北極開始。

 Mikaa Mered: 北極地區的總體狀況是非常具有災難性的,但是,不應該因此而束手待命,坐視旁觀。當然,今天看來,很明顯,許多的研究著作都指出北極的生態環境已經進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也就是說,北極目前的自然生態以及不可能繼續維持下去。具體來說,今年夏天北極浮冰的面積同四十年前相對比減少了40%,也就是說,一個新的海洋正在逐漸的形成,先是一年一度,主要是在夏季以及春秋季節,到本世紀末最終或者將逐漸擴展到冬季。這是第一,第二是冰蓋的問題,也就是蓋住地面的冰帽,最重要的冰帽當然主要位於格陵蘭島,倘若,這些完全融化的話,可以將海平面提高五米以上,當然,這些冰帽的融化需要時間,在今後數十年之內都不可能發生。第三個問題是冰土的問題,冰土融化自然也會對海平面造成影響,但是,最嚴重的是隨着冰土的融化,被封閉在土壤中的溫室氣體以及細菌等將散發到空氣中。冰土中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含有別的溫室氣體,例如甲烷,甲烷對地球升溫的影響遠遠高於二氧化碳。此外,融化的冰土還會釋放一些早已滅絕的細菌,而對這些另一個時代的細菌人體或者動物都早已失去了免疫能力。這些菌株很可能形成一種新的病毒,會使當今的醫療界無能為力。比如說炭疽等等。這一切聯合國氣候變化專家小組在今年九月份公布的報告中都有明確的說明。這一切都顯示,我們必須嚴肅認真地對待上述問題;因為北極的生態狀況很明顯已經走向了不可返回的道路,所以,必須儘可能地減少氣候變化對北極地區的影響,因為這些後果已經開始顯現。

法廣: 冰土融化釋放細菌,構成新的衛生威脅,這不僅僅涉及北極,南極也同樣存在同樣的問題,那麼國際衛生組織對此有何建議?

Mikaa Mered:還沒有,因為 新的細菌的將會是什麼?目前還很難預測,所以國際衛生組織也不能對此作出什麼明確的對策。今天可以肯定的是,冰土融化還會釋放出有毒的水銀,北極理事會已經嚴肅地提出了這一問題。因為水銀流入到海洋將造成嚴重的污染,對海生動植物構成致命的威脅。這對俄羅斯,挪威,冰島以及法羅群島等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因為這些國家都期待隨着海冰的融化,可以進一步發展魚類養殖業,但由於海水受到水銀污染魚類養殖業很可能會胎死腹中。

法廣: 同北極相對比,南極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地球升溫的反面例證,但是,今天氣候變化對它的影響也日益明顯,能否請您具體地介紹一下南極的狀況?

Mikaa Mered: 南極的狀況確實與北極十分不同,因為一直到2014年甚至到2015年,對氣候變化始終持懷疑立場的人總是把南極作為例子來說明地球並沒有升溫,因為南極的冰塊不僅沒有融化,而且恰恰相反,存在加厚的趨勢,因此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就經常在網絡以及社交媒體上以此舉證。但是,事實上,氣候專家一開始的時候對此確實有些驚訝,但是,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南極的狀況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2015年之後,今天,南極的冰塊比北極的冰塊融化的速度要快得多。這是一個新的現象,學者還沒有足夠的資料來對此進行解釋,並且將這一變化具體數量化。其中原因,是因為今天在南極沒有一個長期檢測冰塊狀況的檢測站,對冰塊融化的進行近距離的觀察以測量,從而尋找為何冰塊會從少量融化到大規模融化的原因。

法廣: 但是,多個國家都在南極設有科學考察站,僅僅中國一個國家,就在南極建設第五個考察站, 為什麼這些考察站沒有跟蹤冰塊融化現象呢?

Mikaa Mered:對,但是,科學考察站都設在南極極地,而我們對南冰洋的情況十分不了解。因為在南冰洋幾乎沒有設立考察點,尤其是在冬季。最近法國冒險家Jean Louis Etienne的探險計畫 Polar Pod 計畫就是要圍繞南冰洋設立一個全年的觀察站,至少要持續三年。同樣,一年半前,瑞士與俄羅斯聯合展開的一個行動的目的也是圍繞南冰洋航行以便獲取相關的信息,但是,事實上,要獲取冬季南冰洋的信息十分複雜,而且代價昂貴,因為在海上設立觀察站尤其是在冬天的費用昂貴。就拿中國來說,中國儘管在南極地面正在建設第五個考察站,但是,中國的科研工作者也同樣缺乏有關南極洋的信息,而中國是目前對該地區擁有最多科研信息的國家。最後,我要強調的是,無論是在南極還是在北極,今天都出現了我把它叫做“後極地區域”,也就是說,這些地區已經不再符合我們傳統想象中的冰天雪地的極地,因為,北極地區多個地區無論是冬季還是夏季都出現了無冰期。比如說,位於俄羅斯與挪威北部的巴倫支海,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白令海,以及格陵蘭島的西南部,今天冬季與夏季都出現無冰期。同樣,在南極也有一部分地區全年沒有冰塊,比如說,南極與南美洲最靠近的半島地區。 這裡幾乎全年無冰,最多也是冬季的時候出現很少的冰塊。也就是說,南北極地區的狀況正在急劇的變化,對其中某些地區來說,無冰期現象已經成為常態。

法廣: 您剛才說科學家對造成南極冰塊融化的現象尚未找打答案,從環保組織提供的分析來看,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似乎應該是人類在南極地區的活動,尤其是最近幾年來突然飛速發展的南極旅遊熱。您對此有何看法?

Mikaa Mered:今天許多國家在是否應該開發南極旅遊的議題上存在分歧,南極地區今天的旅遊業應該增加40%,而去年就已經創下了最新記錄,就已經上升了8%。今天南極遊客的人數預計應該達到75000人,這是前所未有的。開發南極旅遊的國家雖然也認為應該對此進行適當的限制,不應該因噎廢食。但是,要禁止旅遊似乎十分困難。事實上,人們在說到南極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到南極洲,但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南極包括極地以及他周邊的國家。南極洲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並不屬於任何國家,儘管有七個國家在1959《華盛頓公約》簽署之前曾經對南極宣誓過主權,所以這些聲明已經完全失效,儘管依然有美國與俄羅斯聲稱保留對南極的主權。除了以上九個國家之外,人們一般認為南極並不屬於任何國家。但是,南極的旅遊行業,具體而言,是南極之外的地區與國家的公民到南極旅遊之後再返回這些國家,這些國家包括阿根廷,智利,南非等國,他們在開發旅遊業的同時,都有將其國家延伸到南極的意圖,所以,他們都在積極開發對南極的海陸空三道旅遊,因此要禁止南極旅遊事實上十分困難,因為這些國家都有意圖繼續開發。

那麼,如何將能夠有理性地限制對南極地區的旅遊開發?南北極地區事務的決策究竟掌握在誰的手中?中國政府在兩極地區投入了巨大的投資,引發南北極周邊國家的警惕,如何評論中國政府的南北極政策?中俄在南北極地區的戰略合作狀況如何?請關注本台對米迦·墨雷先生(Mikaa Mered)採訪的第二部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