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新冠之後還想吃野味嗎?

發表時間:

新冠病毒的起源目前雖然尚不明朗,但是,如果我們排除人工製造或者實驗室泄露等可能,無論病毒是直接來自穿山甲還是來自蝙蝠,無論武漢人是否是全中國最喜歡吃穿山甲的人,總之,病毒的出現與動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關聯。事實上,多個國家的病毒學家專家幾年前就早已預測,亞洲地區再度爆發大型傳染病的機率極高,其原因除了亞洲民眾接近動物的生活方式之外還在於亞洲是近期來自然生態環境最遭受破壞的地區之一。

穿山甲被認為直接或者間接向人類傳播新冠病毒的動物,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幾十年前就將它納入保護對象。
穿山甲被認為直接或者間接向人類傳播新冠病毒的動物,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幾十年前就將它納入保護對象。 AFP/File
廣告

十多年前非典疫情出現之後,中國官方曾經公布了一系列保護野生動物的法令,新冠疫情出現之後,北京再度禁止了野生動物的買賣,中國輿論也高調呼籲必須加強立法,監督執法,必須紮緊野生動物管護法治的“籬笆”。 也有國際輿論呼籲必須加強國際立法,儘快推出有關生態罪的一系列立法,對破壞生態,殘殺動物並且因此而造成重大生命與財產損失的責任者送上國際刑事法庭。但是,利益與美味的誘惑依然有可能使民眾鋌而走險,從而導致無可挽回的後果。

所以,我們不防換一個視角出發,如果無力嚴之以法,或許能夠曉之以理。如果人們都能夠意識到,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飼養動物都是自然界的生靈,它們同人類一樣享有生存的權利。這或許是阻止人們販賣或者食用貓頭鷹和孔雀的第一步。

今天在西方,尤其是在年輕人中,素食已經成為時尚,除了保護環境,遏制地球升溫的因素之外,保護尊重動物也是決定性的原因。這場被輿論形容為是動物革命的爆發是長期以來科研成果積累的結果。

就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對動物顯示出同情,用描述人類的詞語來形容動物往往受到嘲笑!一直到本世紀初,人類對動物的看法才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導致這一轉變的原因,荷蘭人種學家 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認為這同基因學研究的重大發現有關,當我們知道人類與猿類分享98 %的基因之後,人們對猩猩,猴子以及其他所有動物的感覺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遺傳學與生物學研究的新發現逐漸縮小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距離。生物學家與神經科學家們也越來越對動物的感覺以及智慧感興趣。他們最具有標誌性的研究成果就是著名的《劍橋宣言》。

《劍橋宣言》

2012年七月七日晚間,來自世界頂尖級學術研究機構例如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十多名神經科學研究專家在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出席下共同發表了一份題為《動物和人類一樣擁有意識》的共同宣言。

這一歷史性的宣言徹底顛覆了人對動物的看法,宣言聲稱“沒有大腦新皮層的動物也同樣擁有神經基質,也有能力表達意向性行為。”也就是說,沒有大腦新皮層的非哺乳動物,也具有與人類相類似的意識狀態。動物與人一樣能感知,一樣能夠有情感上的反應。世界上所有的哺乳動物,以及許多鳥類, 魚類都同人類一樣擁有意識,擁有感知。也就是說,即使是看上去麻木不仁的章魚,它的眼神或許也表達出某種含義。

意識是什麼?

劍橋宣言的宗旨是動物與人類一樣擁有意識,但是,意識的精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科學界尚沒有統一的說法,法國當代哲學家孔德-斯彭維爾(André Comte-Sponville認為意識是世界上最難以定義的詞彙之一。一般認為,意識是人的神經反應,當人出生時意識就與生命同在,是一種自我感受、自我存在感與對外界感受的綜合體現,意識的基礎是個體具有自我意識與對自身的認知能力。但是,如何來量化這種自我意識與自我認知?必須達到什麼樣的最低限度的認知標準才可以被歸屬於人類?對此,法國十六世紀哲學家笛卡爾的回答最為經典“我思故我在!”。

對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克里斯托弗·科赫(Christof Koch來說,所有擁有最原始神經系統的生物都擁有意識,即使是蚯蚓也有意識,雖然一定沒有人類那麼複雜,但是,他強調說,當一條蚯蚓一定也很了不起!

動物是否會思考?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南非神經解剖學家 保羅·曼格(Paul Manger)認為,人類永遠無法知道動物是否思考以及思考些什麼,這也就是美國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 湯瑪斯·內格爾(Thomas Nagel)文章《當一隻蝙蝠會是什麼滋味?》的含義所在,除非你是蝙蝠,你不可能知道蝙蝠的感受!這句話對中國人來說其實並不陌生。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 “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 ? 中國古代兩位哲人惠子與莊子的這段對話人所皆知, 莊子當時說到魚之樂,但是否真的相信魚會感知快樂?恐怕他更不會預想到有朝一日科學竟然可以證明魚同人類一樣擁有意識,甚至感受到喜怒哀樂?

事實上,今天科學試驗已經證明老鼠會笑,豬的脾氣喜怒無常,而家禽比如說雞能夠假設未來,荷蘭的人類學家,靈長類學家Frans de Waal.確認說,雞能夠預測倘若拒絕吃它們不喜歡吃的食物,主人就會給它們吃別的更好的食物。這就說明它們有預見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棉花糖測試。還有著名的鏡子測試,使人們了解到不僅大象等許多哺乳動物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許多鳥類,比如說非洲的灰鸚鵡和比較常見的喜鵲和燕雀也同人類,同猩猩以及大象一樣能夠在鏡子面前認出自己。

當然,一般認為,動物對自身的意識並沒有人類那麼發達,但是,既然人類知道了動物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存在,人類是否還可以一如既往地安之若素地對待動物?全世界那麼多的以折磨動物為基礎的生物實驗室是否還應當繼續運作?

人的生命的延續焉能以犧牲動物為基礎?

美國著名神經科學家,斯坦福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教授菲利普羅伊Philip Low是《劍橋宣言》的執筆者之一,他在《劍橋宣言》發表後就毫不猶豫地表示今後再也不吃肉了。因為在知道動物同人一樣具有意識之後,他就再無法繼續吃肉了。這不僅對動物而且對人類自身的健康也有益無害,同樣,在動物身上做實驗不僅殘忍無比,而且也有損經濟利益。因為全球每年花費200多億美元在一億多隻脊椎動物身上做試驗。而這些試驗絕大多數都是無果而終,其中僅有6%的試驗結果被用來開發新的料藥。所以,以動物做試驗,不僅是巨大的浪費,而且以犧牲一些動物的生命來延長另一些動物的生命,這本身就是一個倫理道德問題。

當然,今天全世界絕大多數實驗室都遵守最基本的倫理規則,但是,人類長命的延長是否可以建立在別的種類的痛苦之上?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之後,種類歧視或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重大社會學課題。

《劍橋宣言》發表將近十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人類應該停止高高在上藐視動物的行為,尊重保護動物,不僅有益於動物,而且也有益於人類自身。

目前正在肆虐全球造成數萬人死亡的新冠病毒就是對人類的一大警示。雖然病毒的最終來源目前尚不明朗,但是,過去幾十年的歷史已經證明食用野生動物已經導致多起全球性的大傳染病,工業飼養家禽也是禽流感等疾病爆發的主要因素。總而言之,許多大型的流行病都與人類食用動物有關,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人工飼養動物。亞洲之所以是許多世界性流行病的起源地也正是由於亞洲馴養動物歷史悠久,並且其飲食文化也以食用珍稀野生動物為最美味的享受。

如何敦促人們善待動物?如何促使各國從司法層面加強對動物的保護?2019年3月,法國土倫大學的兩名法學學者Cédric Riot et Caroline Regad聯名發表《土倫宣言》,作為對十八年前的《劍橋宣言》的回應。《土倫宣言》要求在法國的法律條款中增加一個新的概念:“非人類個體”(personnes physiques non-humaines)。因為法國目前的法律將動物歸屬於物體一類,《土倫宣言》呼籲創造一個介於人類與物體之間的專門針對動物的新的法律術語:“非人類個體”,要求給予這些“非人類個體”以相應的權利。《土倫宣言》的撰寫者雖然僅僅是兩位初出茅廬的法學專家,但是宣言公布之後卻受到全球動物保護着們的熱烈歡迎,目前該《宣言》已經成為除了法國之外,包括印度,美國,加拿大等國在內多個國家修改動物保護法的依據。

其實,《土倫宣言》的內容或許還應該擴大至植物,因為植物又何嘗沒有認知呢?今天科學已經證明樹木花草雖然沒有任何神經元但卻也同樣能夠互相幫助,互相保護。有學者甚至認為樹木的根莖其實就象是大腦的神經,先鋒派的學者已經提出了植物神經學的概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知道樹木在想些什麼。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