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王維洛:中國水利界必須對水壩的利弊做出徹底的反思

發表時間:

今年夏天,中國南部長江流域的水災接二連三,造成重大的人員與財產損失,為什麼長江的水患越來越嚴重?而在中國歷史上黃河才是洪災的源頭,這與長江沿江修建的水壩是否有關聯?我們再來請旅居德國的中國水利專家王維洛先生來談談他的觀點。

長江水位升高令人擔心會爆發大洪水。這是長江三峽大壩7月20日泄洪的情景。
長江水位升高令人擔心會爆發大洪水。這是長江三峽大壩7月20日泄洪的情景。 路透社
廣告

法廣: 王維洛先生,您好,非常感謝您再次為法廣的聽眾朋友們來做講解。自從今年夏天以來,我們已近是第三次關注中國國內的洪災問題,先是,廣西桂林一帶的水災,再是長江中下游尤其是關係三峽大壩的抗洪調動的失誤導致的重大水災,今天要來關注的是造成重慶發生四十年來特大水災的長江第五號洪峰。因為這場洪災十分詭異,1981年,重慶爆發特大洪災是由於連續6天的特大降雨,而這一次,也就是八月20日第五號洪峰出現的時候,重慶並沒有降雨;而且,前幾天也沒有降雨;那麼,這一洪峰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洪水究竟來自什麼地方?

王維洛:李克強到重慶視察災情的時候,旁邊就有老百姓在說“天災” “天災”,洪水最初當然是來自降雨,來自老天,但是,降雨之後,這個洪峰是怎麼形成的? 這個問題在中國國內就你不夠問!簡單的說因為四川所有的水都在重慶彙合,這在形成了洪峰。中國98000多座水庫修建的目的是抗洪抗旱,但是 ,事實上,這些水庫 都不能發揮正常的功能,其實至少18000座水庫不安全。每到洪災的時候,政府要求首先必須保護水庫的安全,也就是說,洪水來的時候,必須首先泄洪。由於長江上游的水庫程梯級形狀,一座泄洪之後,下游的水庫都接二連三地泄洪,這才會形成特大的洪峰。中國現在實行水庫責任制,一旦出事,水庫管理負責人必須那人頭來擔當,誰都害怕承擔責任。

法廣:那這種現象已經延續了許多年,為什麼今年的水庫的安全特別成問題呢?是否同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當地的水壩受到嚴重損壞有關係呢?

王維洛: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有2380座水庫出現險情,其中有69座存在潰壩風險。正在施工之中的武都水庫大壩出現了13處貫穿性裂縫。2010年12月29日,武都水庫正式下閘蓄水,成為四川省調控洪水的骨幹水庫,被譽為“第二個都江堰工程”。進入2020年7月下旬,四川省水利廳負責人表示,根據當前12座大型水庫(包括武都水庫)的庫容情況研判,四川的預留防洪庫容仍然充足,足夠應對江河下一階段的強降雨。但是8月17日下午14時,副省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堯斯丹冒雨趕到武都水庫,現場督導水庫緊急泄洪。武都水庫緊急泄洪,造成下游中國科技重鎮綿陽市的嚴重水災。保證水庫大壩安全度汛,特別是突出抓好病險水庫大壩安全度汛,並把保證水庫大壩安全度汛提高到政治站位上來,這是四川省諸多水庫大壩、特別是在地震中受損水庫緊急泄洪的原因,也是造成2020年長江5號洪水的主要原因。

法廣:您在之前的訪談中就提到中國的幾萬座水壩中有一半是定時炸彈,那這些水壩既然已經在哪裡了,應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夠減緩災情?

王維洛:首先必須改變對洪水的認知,不應該一味地去抵抗洪水。而是應該保護河流的自然生態,保護河床,河墁,讓洪水自然地疏通,而不應該區堵。今天在歐洲,過去的大壩,水泥堤壩基本上都拆了,讓河水自然地流暢。恢復河道的自然蓄洪能力。四十年前,重慶的洪峰之所以沒有造成嚴重的洪災就是由於河流的自然蓄洪能力強。另外,不能壓縮河床在濕地上建房,今天千湖之省的湖北僅僅之剩下兩百多個湖,水流的空間越來越狹窄,那麼,洪水來的時候自然會到處外泄。所以洪水淹沒,衝走的房子也都是最近幾十年內修建的房子。法國的河流都有很寬的河墁淌。洪水來的時候就可以排水,沒有洪水的時候,就是牛羊或者老百姓散步走路的草地。

法廣:這些水壩既然已經建了,如果拆掉它們技術是否很困難而且還可能會造成經濟損失?

王維洛:其實,這是一個思想觀念轉變的問題。中國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後花了360個億來維修那些遭到損壞的水壩,而這些錢投進去永遠是無底洞。修建水壩其實是一個已經過時了的計策,這是西方在認知上的轉變。當初中國是從俄羅斯引進的概念,今天看來大壩的利弊應該已經很明顯了。但是,中國的水利部門的學者以及管理部門都沒有進行這方面的反思,這是中國目前最需要做的。

感謝王維洛先生接受法廣的專訪,本次要聞解說節目是由楊眉采播,感謝各位的收聽,我們下次再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