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潮起潮落中的羅興亞難民命運

發表時間:

關於東南亞海域最近出現大批羅興亞穆斯林集體偷渡的事態進展,最新消息是馬來西亞、印尼等目的地國家同意給予難民短暫接納和人道救援,收留期限為1年時間。泰國也承諾不再驅趕難民船隻。另據泰國海軍報告,近日仍有大批難民船經過泰海域,人數不少於兩千。

曼谷專欄
曼谷專欄
廣告

東南亞突然掀起難民潮,可以說事態發生得十分突兀。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泰國海關擬出“接納-關押-遣返原地”的難民處理方案。然而緬甸政府不承認羅興亞穆斯林的國籍與身份,未來難保羅興亞人再度乘船南下。馬來西亞外交部長阿尼法昨天緊急飛往緬甸,就有關人蛇集團販賣羅興亞人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人們在關切難民境遇的同時,也隨之產生不少疑問。羅興亞穆斯林從何而來?如此亡命偷渡的原因是什麼?新聞媒體說難民們來自緬甸和孟加拉國邊境,相關的兩國政府為何始終保持沉默?難民潮牽涉東盟多個國家,包括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東盟作為一個地區平台,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儘管之前每年都有類似的羅興亞難民偷渡,但人數之可觀、場面之慘烈的集體偷渡屬本次最為震撼。綜合多方媒體消息,自5月初以來,取道安達曼海路偷渡的羅興亞人和孟加拉國難民多達8千人。有關羅興亞人登上“海上活棺材”、“羅興亞人成為被踢來踢去的人球”等刺目錐心的字眼,登上了各類報刊和媒體的標題。在緬甸,一名街邊小販被問起羅興亞人時顯得一臉茫然,表示“沒聽說過。”就連緬甸人權鬥士、諾貝爾獎得主昂山素姬,也曾表示自己不確定羅興亞穆斯林是不是緬甸人。即便在日本時遭到記者追問,昂山素姬也只是說“個人對生下來就沒有國籍的人深表同情”。在馬來西亞一個公眾社交網站里,人們以“黑鬼”來稱呼羅興亞人。日前,泰國一名電視台記者塔巴尼在採訪羅興亞難民後,發表了類似譴責泰國人缺乏人道救援精神的言論,隨即招來潮水般的指責,以至於傳出其本人打算引咎辭職的消息。來自公眾的指責輿論認為,塔巴尼是一名不夠專業的記者,未能詳盡了解事實真相,就盲目追隨西方媒體而指責國人。由此可見,泰國社會並未把羅興亞難民視為“值得同情的受害者”,而是把他們看作“試圖偷渡入境的非法人員”。 

泰國法政大學新聞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針對羅興亞穆斯林難民的消息報道呈現出兩個不同的新聞畫面,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媒體站在人道主義立場,側重強調“羅興亞穆斯林被迫亡命天涯和淪為受害者的形象”,這跟聯合國保持了一致的立場;而在另一方面,長期遭到羅興亞難民潮困擾的泰馬印尼等國家,則或多或少抱有埋怨西方媒體站着說話不腰疼的不滿情緒。 

印尼媒體則提出多個視角看待羅興亞穆斯林問題,其中特彆強調羅興亞穆斯林是一段“歷史遺留下的傷痛記憶”。儘管羅興亞人自稱是古代阿拉伯商人的後裔,然而他們當中大多數人來自二戰期間的孟加拉移民,當時為滿足開墾勞動力需求和組建抵禦日本軍隊的防線,英國殖民者鼓勵大批孟加拉國穆斯林移民到緬甸西部地區,後來在緬甸各少數民族紛紛投入反殖民鬥爭浪潮時,羅興亞穆斯林卻站在維護英國一邊,這或許是導致羅興亞人不被緬甸人普遍認可的原因之一。加上跟緬甸當地佛教徒衝突不斷,導致緬甸政府不僅不承認羅興亞人的公民身份,而且還加以嚴酷管制,並且多次試圖把若開邦一帶的羅興亞穆斯林驅逐到孟加拉國境內。而孟加拉國同樣不給予羅興亞人身份認同,導致羅興亞穆斯林成了名副其實的人肉皮球。 

在難民安置問題上,美國總統奧巴馬試圖扮演“白馬王子”的角色,在跟馬來西亞和印尼經過一番斡旋後,美方同意給予一定經濟援助並考慮在未來接收1000難民長久定居。然而這究竟能否徹底解決羅興亞百萬穆斯林的身份與人權問題,結論暫且不得而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