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與你回味今年阿維尼翁藝術節(一)

發表時間:

  您也許和我一樣,每年帶着驚喜的目光看着阿維尼翁藝術節開幕,又帶着回味的目光看着它落幕。年年阿維尼翁都有新的創意,那麼剛剛結束的今年第64屆阿維尼翁藝術節有什麼新的氣象呢?

2010年阿維尼翁藝術節
2010年阿維尼翁藝術節 圖片/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
廣告

在法國歷史名城阿維尼翁舉辦的一年一度阿維尼翁藝術節,是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戲劇藝術盛會。您也許和我一樣,每年帶着驚喜的目光看着阿維尼翁藝術節開幕,又帶着回味的目光看着它落幕。在今天這個文化藝術專題節目里,我只能以回味的目光來跟您談今年的阿維尼翁藝術節了。因為,從7月7日開始的藝術節專業演出(稱作“In圈”)經過將近20天的熱鬧場面之後,已經在7月25日落下帷幕;而同一天開場的外圍演出(稱作“Off”圈)持續到7月31日也結束了。

對於一個喜歡看戲的人,等到一場大戲結束,再靜下心來談論和總結,雖然跟身臨其境的那種感受不同,跟置身在劇場不同,跟藝術節期間熱鬧非凡阿維尼翁街頭的感受也當然不同,但恐怕回味更深長吧?看戲之後說戲,畢竟比看戲前說戲要有意思得多。不知您是不是贊同我這個說法。

阿維尼翁藝術節是每年夏季在法國阿維尼翁市舉辦的國際性民間文化藝術節,從1947年創辦以來,至今已有64年的歷史。年年阿維尼翁都有新的創意,那麼剛剛結束的今年第64屆阿維尼翁藝術節有什麼新的氣象呢?

可以說,今年阿維尼翁藝術節的特色是“音樂-視覺-詞語的盛宴”,也就是將音樂、話劇、朗誦、舞台表演以及高科技造型等形式彙聚一堂。在戲劇演出之外,還安排朗誦會、展覽會、討論會以及戲劇論壇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營造一種既有歷史內涵又有現代感的大劇場效果。用主辦者之一鮑德里耶(Vincent Baudriller)先生的話來說,“我們盡量讓藝術節年年都不同,去年主要是突出‘史詩’,今年的重心則是放在書寫和音樂性方面”。不管重心放在那裡,藝術節的宗旨始終是“大膽”和“創新”。這也是藝術節創辦者的初衷,讓高雅戲劇藝術走入民間的同時,又不失藝術自身的尊嚴和品位。今年的阿維尼翁藝術節,無論專業演出還是非專業團體演出,依然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相結合。

首先來說“陽春白雪”方面,本屆藝術節官方安排的專業演出,開場戲是有戲劇界“怪才”之稱的瑞士德語藝術家馬塔勒(Christoph Marthaler)導演的現代音樂劇《Papperlapapp》。這台大戲從藝術節開幕首日起,在阿維尼翁教皇宮連續演出9場,可以說是今年阿維尼翁藝術節的重頭戲。

瑞士劇作家馬塔勒導演的音樂劇《Papperlapapp》劇照
瑞士劇作家馬塔勒導演的音樂劇《Papperlapapp》劇照

這部長達2個多小時的音樂劇,題材上與教皇宮的歷史有關,劇作家試圖透過劇情折射出阿維尼翁教皇宮的歷史,舞台方面也是為了今年藝術節在阿維尼翁教皇宮露天劇場演出而專門設計的。對教皇宮歷史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阿維尼翁的教皇宮地位與歷史上王權與教權的政治衝突有關,那就是七百年前有“美男子”之稱的法王菲力普四世與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一場大較量,阿維尼翁教皇宮的歷史就是從這裡產生的。對劇作家馬塔勒來說,阿維尼翁教皇宮那神秘宮牆後面的故事,那迷宮式的廊道里發生過的謊言和真實,直到今天都還沒有被揭示出來。

單是這部戲的名稱《Papperlapapp》就有某種神秘感。這是一個已經陳舊的德語詞,帶有詼諧和俚俗的成分,意思是“胡說八道” 或“豈有此理” 。但從讀音上聽起來卻別有一番意味,讓人感覺到是對“教皇” (Pape)的影射。

《Papperlapapp》這部戲,實際上是一次漫長的時間之旅。奇特的是,劇作家馬塔勒沒有讓古裝人物出場,這個戲不是一出古裝戲,而是一部現代戲,上場的都是我們現代人,穿着西裝革履或現代服飾,以現代人去演繹歷史。在專門為舞台設計的道具中,既有充滿神秘感的教廷聖骸石棺,也有現代人使用的洗衣機,這些道具就擺在教皇宮那高高的、莊嚴而沉重的宮牆下面。而整部戲給人的印象,就好像是我們現代人(包括演員和觀眾)重新走回那個歷史時代,恍惚之間,好像歷史才剛剛開始。劇情由一系列日常人的場景、獨白、清唱及合唱組成。劇中人一上場,就用德、英、法三種語言作了一段冗長的獨白。整個戲有許多荒誕的情節,但充滿親切和幽默。通過這些布景、道具、人物、劇情和音樂,馬塔勒成功地讓阿維尼翁教皇宮那沉寂了七百年的宮牆復活,發出沉重的歷史回聲。

馬塔勒是今年藝術節特別邀請的兩位“合作藝術家”之一,今年還上演了他的另一齣戲《防範未來》(Schutz vor der Zukunft)。馬塔勒是一個對歷史、場所和建築物有濃厚興趣的藝術家。《防範未來》這齣戲,是他2005年在維也納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建築後起意創作的。這座建築就是維也納的Otto Wagner醫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座建築有它不大為人所知的一面,它曾經是納粹用來作為滅絕精神病患兒的一個實驗中心;現在,該建築的一部分已經改作劇院。

《防範未來》就是為這座劇院而寫的,劇本由與馬塔勒合作的女劇作家斯特梵妮. 卡普(Stefanie Carp)執筆,馬塔勒本人擔任導演。前面已經說過,馬塔勒對戲劇演出的地點非常講究。他特別選定這齣戲在阿維尼翁尚弗里天主教學校的院牆裡演出,而且演出現場沒有座椅,觀眾只能站着看戲。對導演馬塔勒來說,這出歷史內涵如此沉重的戲,是不能在舒適的劇院里演出的。劇本主題相當鮮明,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防止納粹時期那種利用“安樂死”手段來滅絕某一部分人或者利用醫學科學來篩選“優越人種”的可怕悲劇在未來重演。藝術節主辦者鮑德里耶說,這齣戲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好的戲之一,令人難忘,不愧是劇作家為悼念納粹“種族優越論”受害者譜寫的一闋令人心碎的安魂曲。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