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巴黎「神聖之夜」跨宗教音樂會裡佛光山的聲音

發表時間:

歐洲佛教界人士和音樂家在佛光山海外都監院院長暨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的帶領下,5月28日參加巴黎聖梅里大教堂(L’Eglise Saint-Merry) 「神聖之夜」跨宗教音樂會。 這次音樂會由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及佛教共同演出。音樂會反映了歐洲宗教界的一種姿態, 各宗教團體通過聯誼告訴人們,宗教不是世界正在出現的紛爭和危機的起因,而是把人們凝聚在一起的一股和平的力量。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左)與佛光山滿謙法師(中)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左)與佛光山滿謙法師(中)
廣告

我們先來看一下音樂會的背景。天主教方面有推動各宗教間互動的總體策略。在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領導下的梵蒂岡今年5月10日就曾邀請滿謙法師作為佛光山星雲大師弟子率團參加由梵蒂岡宗座對談委員會主辦的“佛教,印度教,天主教對話研討會”。梵蒂岡希望在和平的主題下,通過對各種議題的討論,加強與其他各宗教間的共識。

這種共識在經濟和金融秩序跟不上科技革命所帶來的新一輪現代化浪潮的今天有着與時共進的珍貴。就在離聖梅里大教堂1600米遠的巴黎共和廣場,在紀念恐怖襲擊受難者的花朵和蠟燭的邊上,大量年青人和法國社會低收入階層的人聚集在那裡舉辦音樂會,學習班和演講會,這裡面有白人,黑人,阿拉伯人,亞洲人,有天主教教徒,有穆斯林,也有佛教徒。他們提出來的是 : 在科技進步帶動新產業的今天,如何讓陳舊的財富分配遊戲規則也能跟得上世界變遷的步伐,讓資本和財富不要被少數人合法卻不合時宜地無理地壟斷,在由此造成的社會性的和全球性的危機前提前結束這種災難性的壟斷。

去年9月25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峰會裡公布的幾個目標從側面但很明確地把避免陳舊的財富分配的遊戲規則所造成的災難反映了出來。聯合國用的詞語叫可持續,如果人類社會要可持續地“共生存”, 那就要: 消除貧困,消除饑餓,良好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和清潔飲水。

宗教界慢慢地發現,各宗教本來是凝聚社會力量的動力,但在資本和財富分配危機引發社會性和全球性紛爭的時刻,宗教往往被大資本控股的輿論拋出來,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宗教差異是世界紛爭的源頭,而資本和財富壟斷與地區和世界性的不穩定之間的關係就不再被聚焦了。

只有宗教界團結起來萬眾一心的時候,社會性的和全球性危機的經濟性本原和源頭就難以隱藏,他們就會很容易被芸芸眾生看到, 識破,被有權卻沒有機會享受到更美好的人生的老老少少質疑。

參加這次巴黎聖梅里大教堂跨宗教音樂會的各宗教團體在公開宣言中說:人類的敵人是無知和無動於衷。越來越強烈的恐懼感使社會 的“共生存”受到嚴重威脅。尤其是恐懼導致社會上各宗派團體各自為政,排斥鄰家宗教。人與人之間各自有別,這是人類組合的基礎。否認個性, 這種傾向很危險。面對這種危險,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和佛教共同舉辦5月28日星期六的這場音樂會。這是和平,團結,自由和負責任的行動。在對信仰的表達里,暴力沒有立足之地。明天的和平將在各種不同的宗教傳統的相遇和對話里產生,這種相遇和對話將為所有的人造福。

當各宗教之間的“共生存”以音樂會的形式被完美呈現的時候,他們實際上是給貧富差異失衡的不同階層的“共生存”提供了示範。

台灣星雲大師開創的佛光山跨國佛教團體在海外弘法的進程里,既呼應其他宗教在開展跨宗教對話和聯誼進程里提出的議題,也通過演繹議題的方式,把佛光山的世界觀通過對話平台傳遞出去。比方說,今年5月初在梵蒂岡的跨宗教對話中,滿謙法師不僅就梵蒂岡指定的對話議題“環保和生態”闡述了佛法中的相關思想和佛光山的實踐,同時還把自然生態環保引申到心靈環保上去,用她的師父星雲大師的話語為各宗教之間的“共生存”和不同貧富階層的“共生存”提供了佛學的根據。在5月28日的音樂會上,她更以花園作為比喻,用百花齊放來形容不同膚色,不同社會階層,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的和平。同時她特別提到蓮花和蓮花上的佛, 告訴聽眾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

在參與梵蒂岡倡議和組織的跨宗教活動,討論梵蒂岡關切的議題的同時,2017年佛光山也把梵蒂岡請到本山,更主動地與包括天主教在內的世界各宗教聯誼,進一步表達佛光山關切的議題,在交流與聯誼中與世界各宗教找到創造和維護和平所需要的共識和團結的力量。

請聽佛光山海外都監院院長暨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