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中國大降原材料關稅 柴油和航空油達零關稅

在國際油價因國際能源署將投放6000萬桶原油應急儲備而再次下調之際,中國宣布,七月起大幅調低33種商品的關稅,主要涉及能源和原材料,減幅由0.5 百分點到9個百分點不等,當中,柴油、航空煤油將降至零關稅。中國財政部解釋,此舉是為了抑制輸入性通脹,專家則指出,此舉有助解決「油荒」和平衡外彙儲備。

廣告

財政部網站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3種商品中,以鎳廢碎料的減幅最少,由1.5%減至1%;減幅最大的,是化纖制充氣褥墊和航空煤油,減9個百分點,而後者更因此降至零關稅;大部分商品的減幅為6個百分點。除了汽油和燃料油之外,下月起大減關稅的商品以不同種類的棉布較多,另外有充氣褥墊、救生衣、防毒面具、雷達生命探測儀等救災物品,鋅錠、鎳廢料等有色金屬原料,以及變色鏡等日用品。

財政部表示,大幅降低關稅是要進一步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保證國內經濟平穩運行,加強中國救災和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

中國今年初已對六百多種商品實施較低進口暫定關稅,今次是年內第二次降稅。市場預期,未來北京政府或會繼續透過關稅調整,以配置國內外市場資源。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恆接受中國網絡電視台訪問時則指出,中國外彙儲備已經突破3萬億美元,主要用於購買外國國債等虛擬資產,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關稅有利於提高實質資產比例,有助調整中國外彙儲備結構。

他續稱,隨着經濟發展,中國已經由能源出口國變為進口國,其中石油進口量佔整體需求量五成左右,能源很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因此需要利用國外能源補充國內的能源需求。

亦有成品油分析師指,七月是中國煉油廠傳統的檢修高峰,鼓勵進口可能是為了提前預警並應對可能出現的“油荒”。

中國石油原油進口部門相關人員向易車網表示,中國第一季進口成品油110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7.7%,但與以億噸計的中國燃油消耗量相比,進口成品油占的比例較小,預料零售油價不會因此大幅下調。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