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英國/中國/經貿

在華英國企業呼籲中國官方改善監管不確定性,減少“灰色地帶”

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23日報導,中國英國商會警告說,中國政府應在數據安全和其他問題上提供更大的監管確定性,以幫助恢復外國投資者的信心。路透社援引該商會稱,在悲觀情緒達到創紀錄水平的情況下,大多數英國公司對在華的新投資採取了“觀望”態度。中國英國商會周二發布的年度立場文件表示,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關係、放緩的全球經濟、越來越多關於自給自足的討論以及投資者觀念的轉變,是給商業前景蒙上陰影的首要挑戰。

英中兩國國旗資料圖片
英中兩國國旗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中國英國商會上月底公布了《在華英國企業:2023年疫後復蘇調查》。在中國市場重新開放之前,43%的企業表示對2023財年的市場前景感到悲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市場重新開放後,企業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在中國宣布放寬限制後,有76%的企業表示對未來前景的樂觀程度上升。不過,並非所有受訪者均對疫後的營商環境持樂觀態度。自從中國調整優化防控措施以來,有22%的受訪者對2023年中國市場的經營前景持中立(14%)甚至更悲觀(8%)的態度。

據悉,該調查旨在評估中國調整疫情防控政策對英國企業的影響,以及企業對中國市場前景的展望所發生的變化。調查時間在44日至17日進行,收到了超過110份問卷,受訪者來自初創公司(6%)、中小企業(51%)和跨國企業(43%),代表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在華英國企業的觀點。企業預計在疫後面臨三大挑戰1. 地緣政治問題(90% – 包括中美關係、中英關係、台海關係、俄烏衝突2.  監管不確定性(67% – 中國的監管環境存在不確定和不透明性,在遵守地方法律法規,遵守中國的數據安全規定,例如跨境數據傳輸規定等方面尚存在不確定性67%);3.  經濟前景(63% – 中國經濟前景和全球經濟前景。調查稱,受訪者對中國未來經濟前景的看法依舊存在分歧。 

調查表示,各行業的受訪者對中國政府最近放寬疫情防控的決策反響積極。但調查結果也表明,在華英國企業希望中國的監管環境繼續提高透明度,在對2023年的發展前景感到更悲觀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一(33%)表示,中國的政策環境不透明依舊是其態度消極的原因之一。在所有受訪者中,有超過四分之一(28%)表示,中國不確定和不透明的監管環境是其在疫後面臨的三大挑戰之一。因此,調查結果建議當局進一步闡明將如何優化營商環境,這將受到英國企業的熱烈歡迎。此外,調查顯示,英國企業仍在觀望中國政府計畫如何“全面改善營商環境”,有70%的受訪者採取了“觀望”立場,希望了解支持外資企業的具體政策。 

中國英國商會主席李安(Julian MacCormac)說:“有一些緊張情緒;這不僅僅是在個別行業,而是在整個領域”。李安在北京告訴記者說,“英國公司願意並希望在中國投資......然而,在這方面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這就是我們的調查結果讓我們有一點擔心的地方。” 他補充說:“70%的公司都說現在對中國市場作出這些長期承諾還為時過早”。即將離任的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向《金融時報》表示,外國投資者很謹慎,數據安全的不確定性和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正困擾着企業。

中國正在尋求鼓勵私營企業重新開始投資,以刺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復蘇,由於嚴格的疫情控制,該國去年的增長速度是幾十年來最慢的。但外國企業抱怨來自北京的信號不一,最近幾周,中國官方對諮詢公司進行了打擊,因為它們的一些工作被指觸及國家安全問題。美國及其盟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局勢使前景惡化。中國官方本周宣布,美國半導體製造公司美光(Micron)在華銷售產品未通過中國的網絡安全審查,要求其國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停止採購。

報導指,中國英國商會在其立場文件中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商業環境的建議,稱在中國的數據安全和IT法規方面的導航是英國公司在中國面臨的首要挑戰之一。中國已經公布了涵蓋外國企業可以發送到海外的數據數量等領域的要求。但這些法律對什麼是重要數據、敏感信息和個人信息缺乏明確的定義,特別是在汽車行業等特定行業應用中。李安說,雖然這些法律帶有嚴厲的懲罰,但由於法律的模糊性,遵守這些法律很困難。該商會呼籲當局進一步明確新法規的實施方式,特別是在數據安全和稅收方面,以便減少“灰色地帶”。

中國英國商會還擔心,突然的政策變化正在產生不確定性。這甚至適用於受歡迎的政策逆轉,如當局決定在去年12月結束其“清零政策”,或推遲2021年的所得稅改革,這將增加外國人的成本。分析師表示,中國的經濟復蘇比預期的要弱,因為出口放緩,而且一旦封城結束,消費者就不會進行一些人預期的 “報復性消費”。李安在談到“清零政策”結束後的商業情緒時說:“那股解脫和‘歡呼’的浪潮,它有點不存在。”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英國和中國的貿易額為1110億英鎊(1400億美元),使中國成為英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

中國政府今年的目標是GDP增長5%,而去年是3%。代表歐盟在華企業的伍德克在周一的一次簡報會上說,如果不進行痛苦的改革,以減少其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和解決其他結構性挑戰,中國將發現很難實現快速增長。伍德克說:“中國已經摘下了長在低處的果實”。他不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見頂”,因為這意味着可能會下降,而是說已經“趨於平穩”,預計從這裡開始只有溫和增長。伍德克說:“這次很困難,因為迴旋的餘地……要少得多。”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