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法國

得獎人迄今最多場面溫馨創新的第22屆台法文化獎

第22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9月10日傍晚於法蘭西學院舉行。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自將此一榮譽頒給投入蘭嶼達悟族文化調研達47年的學者艾諾(Véronique Arnaud)、07-08年開始記錄台灣社會的導演尚若白(Jean-Robert Thomann)、多次到台創作的編舞家黎卓(Christian Rizzo)以及致力於台灣族群國家認同與民主進程主題的高格孚教授(Stéphane Corcuff)四位得獎主,表彰他們長期在各自領域讓世人發現台灣的熱情及貢獻。

第22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左五為得獎人高格孚、左六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左七駐法代表吳志中、右五獲獎人艾諾、 右三獲獎人尚若白。2018年9月10日
第22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左五為得獎人高格孚、左六文化部部長鄭麗君、左七駐法代表吳志中、右五獲獎人艾諾、 右三獲獎人尚若白。2018年9月10日 台灣文化部提供
廣告

本屆台法文化獎的四位得主之間,從他們本身來看也許沒有什麼特殊關聯,然而或者早在上個世紀或者從本世紀開始,他們卻因個自機遇和專長紛紛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並關愛上了這塊土地的文化、風土、人情。

為何說本屆台法文化獎的場面溫馨創新呢?首先談談溫馨,在頒獎典禮中主辦方特意為出席嘉賓們準備了介紹得獎主的短片。從影片中,我們看到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東南亞中心榮譽研究員艾諾對錄音保存大海之子達悟族的語言歌謠不遺餘力;來回台法兩地48歲的尚若白導演自豪記錄下了台灣歌仔戲和選舉的珍貴鏡頭;多年來與台灣藝術家共同創作的編舞家黎卓敘說13年前因緣際會到台北駐村隨後開始的美麗情緣;里昂政治學院副教授高格孚從碩博士論文即投入台灣研究長期觀察其身份認同、轉型民主的孜孜不倦。

再來看創新的部分,今年除了頒獎,還首度舉辦研討會,以便讓得主和與會人士分享自己最新研究成果。論壇以尚若白的「台灣,以歌述史」作為開場,導演意欲透過百年來不同時期的歌曲來記錄台灣的政治歷史;艾諾從「飛魚」談起達悟族的捕魚儀式和文化意涵;最後,高格孚藉「太陽花運動」闡釋運動前後的台灣公民社會、年輕人對民主的訴求及參與方式的演變。至於黎卓則遺憾地無法出席,並請其左右手代為領獎。

本屆得獎人數是自1996年設立以來最多的一次,基於何種考慮?前來巴黎主持頒獎典禮的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主要是因各領域翹楚踴躍報名,台法雙方評審就每位候選人的參選事跡充分討論後,決定破例評選出4名獲獎者。所以不僅是獎金分配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四位得獎人正是呈現了台灣文化的多樣性。

她續說:“我們認為台灣文化的多元多樣,以及這裡面做蘊含的彼此尊重差異的包容,正是台灣文化的一個獨特性。所以希望今年透過四個獎項來呈現它的多元面貌。”

00:29

台灣文化部長鄭麗君訪談音頻

另外,鄭部長在致辭中,除感謝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22年來和文化部持續舉辦台法文化獎,從而鼓勵了更多的歐洲人在不同領域持續探索台灣文化,讓台灣文化和世界有了更深刻的連結。

對於目前台灣文化政策是否有“去中化”疑慮?鄭麗君部長回應指出,文化就像種樹一樣,其實會自然成長,不會是說是一個部長或哪一個人可以去做一個怎麼樣的減法,就是自自然然地成長。在這塊土地上,包括原住民以及不同時期的移民他們已經很自然形成了生活方式跟選擇了一個他們生活的方式,不太可能去進行所謂的“去中化”的文化政策,所以這種擔心其實是一種誤解。同時,也很期待中國能夠尊重理解每一個社會裡面其自然發展的獨特面貌。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