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天津爆炸再度挑戰中國政府公信力

發表時間:

天津濱海新區發生特大爆炸事故後,儘管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全力防止氰化鈉擴散,居民仍對危化品導致環境污染感到恐懼;儘管北京官方宣布多名涉案高管被捕,大眾還是懷疑北京當局試圖掩蓋真相。本次節目我們就來看一看污染問題與事故調查這兩方面的最新進展。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首先,由於爆炸威力巨大,天津濱海新區的爆炸現場出現了巨大的水坑,據悉,這個水坑直徑約為100米,水深約6米,經過現場取樣檢測氰化物超標平均40多倍,同時,酸鹼值也出現超標。今天早晨,當局環保應急工作組的專家再次進入到大水坑進行抽樣檢測,中央社報道稱,以前都是單點位檢測,今天則是在大水坑周圍每50米就設立一個抽樣點位,這樣可以更全面的評估大水坑中的水質。據工作組的專家介紹,現在不同的點位濃度不同,濃度最高的氰化物超標達800多倍,濃度最低的只有2倍。

報道稱,現在大坑中的污水量大概有5萬噸左右,需要預備出10倍的儲水能力,也就是達到50萬噸水的儲水能力。而一套破氰設備日處理污水5000噸左右,所以要處理完全部污水,預計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

同在今天,路透社報道說,經監測後,天津當局宣布臨近爆炸現場附近的地表水發現氰化物含量最大值超標356倍。不過,當局卻強調天津的自來水民眾可以放心飲用。

被熱議的危化品污染問題,昨天,中國中央電視台引用了北京公安消防總隊副參謀長李興華的話說,天津爆炸核心區空氣監測除了氰化鈉,還發現了神經性毒氣。央視報道中採訪醫學專家意見表示,神經性毒氣可導致心臟驟停,應予提防。

不過,昨天晚些時候,中國另一官媒新華社發文闢謠,指天津港“神經性毒氣”之說屬“重大誤判”。新華社的採訪對象,據悉是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幾位研究員,他們則認為:“事故現場根本沒有產生神經性毒劑的可能”,並暗示現場的測量儀器不夠權威,可能出現了誤報。

中國兩大權威官媒這種互相矛盾的說法,讓擔憂爆炸導致環境污染的天津市民感到無所適從。他們在社交媒體上表達自己的情緒說:“有沒有毒氣?關於真相我該聽誰的”。

的確,天津爆炸案疑點重重。《紐約時報》今天報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中國政治瀆職和猖獗違反安全規定,在這場災難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爆炸案發生逾1周後,天津市長兼天津市委代理書記黃興國首度在昨天出面表達“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北京官方也試圖控制民眾日益高漲的憤怒。

紐時指出,肇事的瑞海國際物流公司的兩大股東,利用他們的政治關係,拿到在港口區設立倉庫的政府批准,明顯違反在住宅區3200英尺距離內存放危險化學品的規定。

報導說,瑞海兩大股東中,董事長是於學偉(Yu Xuewei),曾任職中國國有化工企業的高階主管,另一位副董事長董社軒(Dong Shexuan),則是前天津港公安局長的兒子。兩人利用隱蔽持股方式,故意隱瞞擁有公司的股權。

瑞海國際成立於2012年,股東使用他人名字,主要避免利益衝突。41歲的於學偉坦承使用表弟李良(Li Liang)持有公司55%股份;董社軒則用同學名份持有45%股份。

另外,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上午再度召開會議指出,對天津爆炸事故要徹查事故責任並嚴肅追責,對事故周邊群眾及企業的受損情況,合情合理研究制定救助、補償方案。

北京領導人雖如此信誓旦旦,但民間的反應又如何呢?紐時文章指出,很多中國人依靠的不是官方消息,而是社交媒體,民眾和審查機構在那裡玩着貓捉老鼠的遊戲,一方渴望答案,一方則急於刪除任何不利於政府形象的內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