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廖天琪談“劉曉波遠行一周年追憶”活動

發表時間:

7月13日,是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逝世一周年紀念日。近一年來,劉曉波的名字絲毫沒有淡出人們的記憶。在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周年祭日之時,德國將在7月13日舉辦“劉曉波遠行一周年追憶”活動。獨立中文筆會、民主中國陣線、全球支持中國和亞洲民主化論壇等民間組織紛紛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大力的支持。本次活動的組織者之一、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女士接受了本台採訪。

公民論壇
公民論壇 RFI
廣告

法廣:這次追憶劉曉波活動的組織者和發起者是哪方人士?將有哪些人士參與?

廖天琪:5月間在科隆的一次廖亦武新書朗讀會上,我的朋友羅蘭。庫納牧師(Roland Kuehne)帶着他的學生也來聽講,會後我們坐在一起喝飲料談天,羅蘭提出這個建議,曉波逝世周年,我們應當有個紀念活動。羅蘭牧師也是萊茵馬斯職業高校(Rhein-Maas Berufskolleg)的宗教教師,多年來一直為曉波聲援。去年曉波去世後,我們還於12月10 日的國際人權節一起在柏林到中國大使館前為他舉行擡棺抗議,引起中外媒體的注意。

我們和廖亦武一起商量就把計畫敲定了,這雖然是一場追思禮拜儀式,卻將是一場十分盛大的紀念活動,德國文化界、政治界和新聞界都有人來參加。比如著名歌手比爾曼,將演唱一首紀念他當年共同作為異議分子的同行作家尤根。福克斯(Juergen Fuchs),此人後來被東德共產黨政府迫害致死,情形跟劉曉波一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穆勒(Herta Mueller)也將出席並朗讀兩首她翻譯的劉霞的詩。普利茲獎得主,紐約書評的作者張彥(Ian Johnson)將做主題演講,德國筆會的前秘書長維斯勒(Herbert Wiesner)也將代表德國筆會發言。廖亦武將和小提琴手一道演出他為曉波最後時刻寫的曲子。這中間穿插一些祈禱和祝詞,所以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當然還有旅居歐洲的中國人和一些民主人士來參加,像獨立中文筆會的副秘書長潘永忠、全球支持中國及亞洲民主化論壇主席費良勇、民主中國陣線,中國民主中國共和黨等組織的負責人會來參加。台灣駐德國辦事處的大事謝志偉也將在嘉賓之中。

法廣:本次活動地點選擇在柏林葛策馬尼教堂(Gethsemane)舉行,有着怎樣的特殊意義?

廖天琪:柏林葛策馬尼建造的歷史不過一百多年,但是它在抗拒共產極權,維護人權、推動民主方面有巨大的貢獻。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的風起雲湧和其被流血鎮壓的悲劇收場震驚世界。這一風暴也席捲東歐,東德政權立即受到異議分子的衝擊,人民上街抗議。這所教堂於1989年立即投入了這場運動,收容被政府追捕的群眾和異議分子,並且開放一個熱線電話,收集一切政府非法鎮壓的信息。這裡也成為一個公開演講的場所,教堂內經常有大型的討論時政的集會,上千人用來聽講。1989年的10月和11月,這個教堂塑造了歷史,10月2日,教堂日夜開放,成為所有反對政權者的避風港。主教對政府發話,要求東德成為民主和法治的國家。11月5號指揮家 Rolf Reuter 在教堂演出貝多芬第三交響樂“英雄”,並要求“拆掉柏林牆”。

這樣一個跟中國1989命運息息相連的教堂,他們的爭抗喜劇性地圓滿收場,我們在這裡紀念中國失敗的1989 民主運動和為民主人權殉道的劉曉波不是意義深重嗎。


法廣:劉曉波逝世一年來,中國的人權狀況是否有所改善?

廖天琪:中國人權狀況在習近平政權之下,每況愈下這是有目共睹的。今天7月9日中國李克強總理到柏林來訪,跟默克爾政府主談經濟,因為美國川普總統對中國進行經濟貿易的制裁,李克強到歐洲來尋求同盟。德國政府的人權專員科芙勒女士特別向政府提交一份人權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對異議分子、作家、律師的打壓嚴重,對少數族裔的迫害日劇,要求默克爾政府不要為了經濟而將人權議題擱置一旁。中國政府錢越多,對人民的壓制越厲害,這跟西方口頭上說的要通過提高貿易經濟水平,來改善甚至轉變中國的政治,推往民主化的一廂情願的說法,根本背道而馳。
近期以來好幾所大學的學生告密思想開放的教授,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成了共產黨的另一隻黑手,思想、學術自由完全被扼殺了。人們眼見“低端人口”被驅逐,異議維權人士被抓捕,少數族裔受壓迫而無動於衷,這是長期人權被政府打壓的結果,人心冷漠,道德淪喪。


法廣:至今,身有疾患的劉曉波的遺孀出國治病的願望始終未能實現,主要原因是什麼?

廖天琪:習近平政府將劉霞看成一枚棋子,進可攻退可守。他們不把人當人,也不劉霞看成是他們罪惡之手下被迫害致死的劉曉波的遺孀和至愛。他們冷血冷靜地看如何下子。國際壓力大他們並不在乎,自以為財大氣粗,但是現在美國也露出鋼牙利齒,他們就到歐洲來找同盟。在他們認為適當的時機,也許會放劉霞一馬,這個時機很難判斷,也許今年內有望。但是劉霞即便出來也還有人質在中共手中,她弟弟還在北京。劉霞自由了,也還是局限性的自由。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