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化武疑雲、空襲、聯合國:敘利亞戰爭何去何從?

發表時間:

敘利亞政府軍被救援機構譴責於4月7號使用化武對付一叛軍控制的小鎮,導致幾十人死亡,引發國際社會齊聲強烈譴責,而聯合國安理會將於今天召開緊急會議之際,周一(4月9號)又傳來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空軍基地遭空襲的消息。最新事件令敘利亞的局勢前景更加撲簌迷離,疑點重重。

敘利亞杜馬鎮疑似遭化武襲擊,一男子為兒童做檢查,2018年4月8號
敘利亞杜馬鎮疑似遭化武襲擊,一男子為兒童做檢查,2018年4月8號 /Reuters TV via REUTERS
廣告

法新社報導,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表示:至少有14名戰士9號在名為T-4的空軍機場的空襲中喪命,其中包括伊朗軍人。該軍用機場位於敘利亞中部的荷姆斯省,也被稱為提雅斯機場。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負責人拉曼表示,敘利亞盟國俄羅斯和伊朗的軍隊,以及獲得德黑蘭當局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民兵都在當地活動。防禦分析家也稱,該基地部署了大量俄羅斯軍隊,有噴氣式飛機定期從該基地出擊,打擊叛軍佔據的地區。

儘管敘利亞人權瞭望台組織在戰火肆虐的敘利亞擁有廣泛消息來源網絡,但仍無法證實是誰對T-4機場發動空襲。但在敘利亞官方媒體首先譴責空襲行為是美國所為被美國否認後,法新社周一引述俄羅斯國際傳真社報導,俄國軍方表示,是兩架以色列F-15戰機對一處敘利亞空軍基地進行了空襲。以軍共發射8枚導彈,但遭敘國防空系統成功擊落5枚。敘利亞政府也把矛頭指向了以色列。

以色列在衝突中曾多次打擊敘利亞軍事地點,襲擊伊朗所支持、配合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軍隊戰鬥的民兵護衛隊和基地。路透社報導稱,周一被問及俄方聲明時,以色列軍方發言人表示無法即刻置評。

就在空襲前一天,全球輿論被敘利亞政府涉嫌使用化武針對平民的消息震驚和憤慨。

報道稱,敘利亞政府上周五對東烏塔杜地區叛軍佔據的最後一個城鎮杜馬(Douma)發動一波猛烈的陸、空襲擊行動。在一段視頻中,出現十多具兒童、女性與男性遺體。可以聽到背景有聲音表示:”4月7日,杜馬市...這裡有股強烈的惡臭。” 叛軍控制地區的醫療援助組織敘利亞美國醫學協會及民防組織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這起疑似毒氣攻擊事件中有至少49人死亡。包括兒童和婦女在內。

敘利亞叛軍將周六在杜馬鎮發生的疑似化學武器襲擊歸咎於政府軍。但敘利亞政府否認政府軍發動過化學武器襲擊。阿薩德最有力的盟友俄羅斯稱上述報告不實。俄羅斯外交部警告稱,不要為採取軍事行動”捏造藉口”。

在國際方面努力確認化學武器襲擊一事的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罕見地直接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與該事件相關。特朗普於周日發推特警告稱,有關方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法國總統馬克龍周日也對化武事件進行強烈譴責。阿薩德政權的勁敵沙特阿拉伯和海灣國家周一也齊聲對敘利亞政府涉嫌使用化學武器做出同樣的回應。

歐盟也加入了譴責的行列,歐盟對外事務部稱“證據指向政權再一次發動化武攻擊。”一名歐盟外交官周一表示,西方盟國將根據照片、視頻、目擊者證詞,以及敘利亞飛機與直升機的衛星影像建立檔案。但他承認土壤樣本的獲取有困難。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呼籲國際社會“立即做出回應”。

阿薩德政府已經取得了東烏塔地區叛軍控制的地區,勝利指日可待之際,卻再次疑似使用化武針對平民,似乎完全自找全球的譴責,除了有恃無恐,多次越過紅線卻沒有被懲罰制裁外,真有必要這樣做,再次挑釁國際社會嗎?對於有聲音質疑阿薩德此時只用化武的目的,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的研究員Olivier Lepick在接受本台法語部採訪時表示,他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阿薩德的目的是要恐嚇民眾,完全摧毀叛軍,而且,即使被證實他們使用了化學武器,西方國家也沒有國任何軍事反應,因此阿薩德得以一而再再二三地使用化武,這也是阿薩德政府不斷向叛軍傳遞出他們“只有死路一條”的可怕信息。

目前不知特朗普總統要相關方付出何種重大代價的具體內容,但國際社會的回應則還是要通過聯合國來決定,聯合國安理會周一將舉行兩次會議討論此一事件。

聯合國戰爭罪行調查員之前已在敘利亞紀錄到33次化武攻擊,其中27次歸咎於阿薩德政府,該政府則是一再否認使用化武。聯合國網站報道指,安理會2015年通過決議,決定設立聯合調查機制,儘可能地查明敘利亞境內實施、組織、支持或以其他方式參與化學武器襲擊的責任方。並於2016年將該機制任期延長一年,但由於俄羅斯否決,該機制未能再繼續運行。足見可聯合國在懲罰疑似使用化武針對平民的阿薩德政權問題上的局限性。周一,即使安理會達成一致譴責敘利亞政府的議案,但俄羅斯手中的一張否決權王牌有可能將所有努力付之東流,成為紙上談兵的新案例,無法力挽狂瀾起到保護飽受戰爭蹂躪的平民百姓的作用。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要求安理會周一針對跟“和平和安全的國際威脅”有關的議題開會。莫斯科希望討論什麼確切主題目前尚不得而知。

敘利亞內戰2011年爆發,根據不同來源統計,死亡人數在34萬至48萬之間。幾百人人流離失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