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中國是否真的很快將成為全球頭號經濟體

發表時間:

中國是否真的很快就要超過美國而成為全球頭號經濟實體?英國首相卡梅倫最近在訪問中國時強調,中國如今已經變得“太大太重要”,以至於不能不在協助解決重大全球問題上“發揮作用”。最近有預測稱,保持高速增長趨勢的中國經濟,到2012年將超越美國。美國權威民間經濟調查機構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當地時間10日表示,二年後,以實際購買能力為基準,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國。不過以GDP(國內生產總值)為基準,中國想要趕超美國,還需10年以上時間。

國際縱橫
國際縱橫 RFI
廣告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報告說,隨着美國放慢腳步,中國的持續快速增長當可使其成為明年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該機構在其年度全球展望報告中說,至少從一個經濟指標來看,僅用兩年時間,中國甚至可能會超過美國,威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在今年增長10%後,2011年的漲幅可能達到9.6%。同比之下,據信美國經濟明年將放緩至1. 2%.而2010年的增長率為2.6%。按照最常用的衡量經濟規模的標準,處於第二位的中國5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與美國近15萬億美元的總產值之間的差距仍然很大。按照這一標準,即便保持現有的高速增長,中國可能也需要10年以上時間才能趕上美國,而目前的速度對中國而言將是難以維持的。但當考慮到購買力平價因素時,情況就不同了。購買力平價因素考量的是一國貨幣在國內實際購買的商品與服務,受到包括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在內的一些專業經濟學家的密切關注。考慮到兩國相同產品價格上的差異  換句話說,衡量兩國民眾的實際購買力  該機構預測,中國的經濟規模到2012年可能超過美國。再往前展望,2020年,中國在全球經濟中佔到的比重可能達到近四分之一,而美國為15%,西歐  即包括法德在內的歐盟15國  為13%。

該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巴特•範阿克告誡這種預測的主要風險是,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是否會遭受失控通貨膨脹或資產泡沫的衝擊。但是他的基本預測是,從2010年到2020年,中國與印度一起將佔到全球增長的半壁江山。範阿克說,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將會給中國帶來“重大挑戰”,一方面它所要承擔的確保全球經濟平穩發展的責任加大了,同時它仍要應對國內脆弱的經濟。與美國不同,中國眼下沒有表現出要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領導作用的跡象,它拒絕放棄通過保持貨幣人為低幣值以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中國的政治家聲稱,中國在技術上仍然落後於其他國家,並且其大部分人口仍生活在貧困之中,這表明他們不願意發揮領導作用。他們這樣做是對的。按照經濟狀況的另一個衡量指標  人均產出來看,中國遠落後於美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2009年,美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4.6萬美元。而中國的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對於中國經濟的評析,一向引人關注。11月11日,在英國一個年度高峰論壇上,沃爾夫再度全面分析中國經濟。他說:“中國在過去30年經歷了令人驚嘆的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很容易變得有些自滿,但我們仍應着眼於可能的風險。”沃爾夫警告說。他表示,中國經濟仍存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
沃爾夫認為,中國與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以購買力平價衡量的人均經濟產出仍只有美國的1/5。他展示的圖表還顯示,1949-1979年的中國並沒有縮短與美國的差距,但從1979年起開始大步追趕,中國人均GDP佔美國人均GDP比率從3%上升到了20%。沃爾夫認為,從日本經驗看來,中國有潛力將過去30年的經濟增速再延續20年,到2030年人均GDP有望達到美國的50%-60%,但前提是必須處理好目前面臨的重大風險。他將這些風險歸為六類:生產率、投資、金融、資源、外部需求和地緣政治。

今年十月底《經濟學人》雜誌發表了“中國──不可或缺的經濟體?”一文,文中利用各國出口至中國所佔其GDP比重過低的論點,認為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恐不如市場想像中大,根據其資料顯示,美國、歐盟與印度出口至中國占不到其國家GDP的1%,其餘國家也僅有台灣與南韓超過1成。難道中國真的不重要嗎?事實似乎並非如此!中國人口全球第一、第二大經濟體、車市規模今年上看1600萬輛居世界第一,同時煤礦消費量佔全球46%;進口粗鋼比歐、美、日加起來還高,甚至手機銷量可能高過全球國家總和等,上述的現象很難說服我說中國不重要! 而且《經濟學人》又在11月初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引擎,預計2011~2015年間的GDP平均成長率可達8.2%,到了2024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似乎和先前的論調有所衝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