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楊建利談中國阻擾各國赴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

發表時間:

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預訂在傳統日子12月10號在挪威奧斯陸舉行本屆和平獎頒獎典禮。根據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今年和平獎頒獎儀式可能無法頒獎,因為劉曉波的家人至今無一人表示能前往奧斯陸代替領獎;今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人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如今仍深陷大牢。

特別節目
特別節目 RFI
廣告

根據諾貝爾獎委員會秘書長倫德斯塔指出,截至18日,58個典禮受邀國中有36國接受了邀請,6國已表示不會派大使出席,其中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古巴和摩洛哥。倫德斯塔並說,這六個國家都沒有給出拒絕參加的理由。另外,有16國尚未作出回應。

例如韓國,中國的鄰國,至今仍不清楚是否參加。上周,韓國外交部表示,中國向韓國施壓,要求韓國不要參加頒獎典禮。韓國在考慮與北京關係的同時,顯得左右為難。

本月8日,位於挪威的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公布劉曉波獲獎後,中國就不斷警告各國如果派代表參加頒獎儀式,要自承後果。中國因此取消與挪威的一些預訂商貿交流。

包括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等在內的西方大國的大使已經決定出席儀式,但是很多亞洲國家迫於中國的壓力而遲遲未做出答覆。

諾獎委員會主席倫德斯塔感嘆地說,從未見過有哪個國家採取這麼強勢手段直接要求各國大使拒絕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中國如何採取手段影響其他國家做決定,也就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就此問題,本台(法廣)採訪了哈佛大學研究員、中國民運人士楊建利博士,他向本台表示:

我覺得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秘書長對中國的評論可說點到要害。因為就諾貝爾和平獎一百年來的歷史,本屆可能要創下好幾個“第一”的記錄。首先,本屆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連缺席的受獎人家屬都不能派代表出席領獎;發生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不能頒獎,這本身就具象徵性意義。再來,這是第一次一個國家因為自己的公民獲獎而感到如此憤怒,而且如此強勢要求其他國家大使及外交人員不要出席參加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這些對諾貝爾和平獎來說都屬於首次。所以讓我們看到中國政府仍然把此事弄錯了。因為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實際上是期待中國的改變。事實上,不僅是為民主運動,實際上此獎也為中國各界及中國政府提供一個進一步開放的機會。但中國政府偏偏把它當成是一種對它的羞辱,所以非得做出不符合基本文明標準的一些行為,如:要求其他國家不要出席參加等等。很明顯地,因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讓大家充分關注到中國政府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然後也要求別人和他一樣站在歷史錯誤一邊,這就顯得非常可笑。所以我覺得,雖然在前一段時間,中國政府的一些強烈反應不符合基本文明標準的行為都出來了,但我仍然認為中國政府對此問題還沒作出最後的決策;我仍然保持着一種希望,希望他們能夠把此次當作一個“機會”,而不要當作一個“羞辱”。

一個中國公民獲獎,應該是全體公民的榮耀,而實際上,這也是世界各國在提醒中國:中國這一大國,最近幾年有着經濟上非常強勢,在國際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這麼一個強國,難道你連自己國家百姓的輿論都要鉗制、不允許言論自由,這與一個大國的形象不符合。我認為,這種提醒是非常重要的。

法廣:你如何看魏京生等人曾表示諾貝爾和平獎不應該頒給劉曉波的說法?

楊建利:那些都只是一些個人的看法,我非常尊重他們的思路。但魏京生不也曾表示過,劉曉波獲獎對中國的民主是非常有利的,只不過或許魏京生認為有些人比劉曉波更應該得此獎,他們的獲獎會更加有利吧!

我認為大家在一個大方向上應該還是一致的。對劉曉波獲獎稍微有不同的聲音,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劉曉波非常值得獎勵,而且從他身上可代表了中國30年來,幾代人為民主奮鬥所作的犧牲及貢獻,而他本人現在因被判11年徒刑,正在正中國監獄服刑。這一切都使他成為中國民眾要求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成為30年來,中國民主運動的象徵人物,所以我覺得他得獎是當之無愧。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