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何清漣:中國通脹源自30年超量印鈔

發表時間:

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就美中彙率爭執接受了本台專訪。她說:最近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巨大。去年,中國超量發行很多貨幣,中國政府已承認超量發行量43億,但旋即又否認這個數據。據我估計,這數據還可能低估了。因金融高官吳曉明說過一句話:過去3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就是依靠貨幣超量發行來支撐的。

特別節目
特別節目 RFI
廣告

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17日提出一項最新報 告,這項年度報告再度指出,美國應該把中國定為“彙率操縱國”,並就其導致貿易扭曲的產業政策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這項報告還呼籲美國政府,就彙率問題懲戒中國。

由12人組成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表示,它認為中國在一些重大領域未能履行9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所作的承諾。

委員會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並沒有給美國帶來明顯的益處,十年來雙邊貿易並未因此而趨平衡。委員會報告還說,中國持有大量美元債務資產,是其資本控制體制的一部分,目的是壓低人民幣並鼓勵出口。報告因此建議,奧巴馬政府應該對美國製造商提供補助,並敦促中國開放包括太陽能、風能和電池等進口綠色科技等產品的市場。

這個委員會當天發表的年度報告也再次指責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彙率,以獲取出口優勢,從而導致了中國對美巨大貿易順差。報告說,中國能夠以四倍於從美國進口商品數額的規模向美國出口,對美國經濟產生了主要的負面影響。

但是,中國外交部19日反駁這份報告的指責,形容美國國會的這份報告是 “充滿冷戰思維和政治偏見”,並呼籲這個委員會“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官員還表示,全球化是導致美中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美國必須解決自己的失業、過度消費和儲蓄量過低的問題。

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19日,在法蘭克福演說時則遠距離叫陣指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目前的經濟不平衡現象,不應該歸咎於美國的政策。而且擺明是指中國地說,一些新興經濟體人為壓低本國幣值。

美中雙方近日再度就彙率貿易議題你來我往地叫陣、互相指責,中國甚至指控美國“干涉內政”,本台(法廣)採訪了旅美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請她就此爭議進一步分析評論。

何清漣:我認為中國政府反應過度,因為中美彙率問題已經談了好多年。每次當美國國會態度比較激烈一點,要求懲罰中國,實際上白宮經常是採取種種辦法讓“懲罰中國”的建議不能付諸實施,或是延後並一次又一次地與中國商談。這種情況下,中國因此現在也吃准了美國,基本上知道美國不會把中國定為“彙率操縱國”。因為一旦定為彙操國後,兩國之間的一些事就會很麻煩。所以這個是高調反駁。

此次中美之間提出很多指責的議題,其中一條就是人民幣彙率低估了百分之20至40,過去幾年來中國升值幅度不夠,以及貿易順差問題。

貿易問題是多年來積累的,中國對美順差11.76億美元。此點,中國自去年開始一直想降低貿易順差。 但不幸的是,去年八月,順差還是很大。中國對全世界貿易順差還是很大,全球貿易順差百分之90集中在中國。 所以,美中貿易不平衡對美國就業帶來損害;但中國不肯承認這點。

此外,我認為中國對美國的反駁也不正確,中國說,這是干預中國內政。事實上,人民幣彙率及兩國貿易問題真不是“內政”,二十兩國關係中的一環節,所以這個的反應是“過度”了。

法廣:美國一直敦促中國改善巨額貿易順差、兩國貿易不平衡的問題,中國官員則表示這是全球化所導致的,並說是美國過度消費和儲蓄過低,美國必須解決自己的失業問題,不應該怪罪中國,是這樣嗎?

何清漣:此次G20峰會上,受到批評的是中美兩國國家。各國對美國的批評是:美元發行過度,美國人借錢消費。但就此點,自前年開始,美國正在改變克服這個問題。目前美國儲蓄率正在提高,而且提高速度蠻快的,已達百分之幾,所以美國人正慢慢改變“過度消費方式”。另外一條指責是針對中國的指責。中國與美國情況完全相反:內需不足,長期依靠向全世界出口廉價商品。但此次G20峰會結果,世界各國,並沒像開始時約定的,就人民幣問題較中國做點讓步。

所以峰會後,中國政府很高興,其他國家則垂頭喪氣。但中國政府返國後並未向國內說明這點,只是說“總算叫這些國家學會了妥協(向中國妥協)”,但卻不向國內宣傳各國對中國的指責。

事實上,路透社就此發表了一篇文章,指“中美兩國站在世界對立面”, 文章被翻譯成中文,但中國網上不刊登此文章。此文內容正是批評兩國經濟模式,而現在情形是:美國正慢慢改變,而中國就是不改。

“中國不改”是有幾個原因的,中國是有苦難言,為什麼呢?

因為全世界從無一個國家有過現今中國的狀況:人民幣對外有升值了壓力,對內則面臨巨大貶值壓力。就這點,我去年替英國國家廣播電台寫的一篇文章,現在基本上大家都認可了我這個說法。

最近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巨大。去年,中國超量發行很多貨幣,中國政府已承認超量發行量43億,但旋即又否認這個數據。據我估計,這數據還可能低估了。因金融高官吳曉明說過一句話:過去30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就是依靠貨幣超量發行來支撐的。

30年來中國一直走這條路,今天情況已經落到這種程度,所以30年來積累的毛病,今天一起發作了。

所以,現今中國為何不願對外升值人民幣,事實上人民幣是對內貶值,也已導致出口問題的嚴重。如紡織品行業,全球紡織品供應量,中國高居世界第一,佔了全球百分之45。而今年棉花價格上漲一倍,工資、水電、煤氣、能源等一律上漲,這導致紡織品業已無法再生存下去。

我個人的經驗,從美國各地商場可以看到這一點。過去,每年聖誕節,我總是看到大批made in China(中國制)衣服降價處理。今年,可說貨架空空如也,根本無來自中國的衣服降價促銷。這也說明原材料價格的問題。原材料上漲,也就意味貨幣購買力下降,購買力下降就導致通貨膨脹,這也就等於人民幣彙率貶值。其他如蔬菜等農產品價格上漲,大家也都看到了。中國政府承認,去年到今年同比上漲了百分之60,民眾埋怨聲更高,食品上漲一倍多,大家哀叫“吃不起”。

所以我認為中國政府是必須要撐下去。否則貨幣貶值會更糟糕,但我相信,中國政府不同意貶值,最後會通過價格上漲、價格倒逼,讓人民幣升值,購買力下降就等於貨幣升值。不過這樣,美元就沒獲得什麼好處。

法廣:但中國也指責美國拚命印鈔票來促使美元貶值,連帶刺激中國的通貨膨脹,真是這嗎?

何清漣:“美國印鈔票說”是中國想把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轉稼給美國,實際上這說法不對。因事實上,中國不是貨幣自由兌換國家,百姓沒人能使用美元購物。所有進入中國的美元都得拿到銀行賣給政府,政府再以人民幣購回美元,這些就成了中國的外彙儲備。這只能說,中國的外彙儲備過高。但外彙儲備多元化的同時,如今卻出現了一怪現象:過去在深圳,是香港居民辦理到深圳的東門大市場“購物一日游”。港人到深圳東門大批採購吃的、用的物品拖回香港。如今情況改變了,反倒是深圳居民到香港買東西,而且到香港買醬油。由於火車不暢旺,中國還開通了成都、上海等幾條前往香港購物的火車。

而在香港這些美元自由兌換的地區都未引起通脹,在不自由兌換的中國內地卻引起了通脹。所以可見中國怪罪美國大印鈔票是沒道理的。中國的通脹是中國自己產生的,因為連包括香港等與中國緊密連接的周邊地區都沒有通脹問題(香港可是美元自由兌換區)。所以通脹原因並不是如中國所講的情況,中國沒理由埋怨美國或其他國家,中國只能埋怨自己30年來拚命超量發行貨幣。

法廣: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日宣布啟動6000億美元的定量寬鬆計畫,中國擔心通脹及熱錢流入因此指責美國,您的看法如何?

何清漣:中國當然要譴責了,因為中國凡事都要找個替罪羊。其實美國此次投入6000億美元定量貨幣寬鬆,只是在美國國內消化,若引發通脹問題,也只是在美國國內有通脹。中國之前譴責美國消費過度、儲蓄率低,現在又指責這一點,充分顯示是拿歷史數據來說事。其實,自去年12月起,美國儲蓄率已經上升百分之7,這幾個月來也一直在上升。這說明美國已經極大改變其消費模式。

中國有一種替罪羊機制:不檢討自己。大家想想看,那個國家禁得起30年的超量發行貨幣?還有中國的房價弄到竟然比世界其他國家都貴。以在北京買三房二廳住房的價錢,到美國可以買二套、三套,到房地產昂貴的紐約可以買一套更好品質的住房。

全球GDP第二的中國,人均GDP卻只排在世界第一百位之後。中國政府以土地資源為主的經濟發展,造成全球最貴的房價,中國經濟弄到這種地步,中國政府真沒什麼好怨別人的,只能怨自己!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