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張偉國:艾未未事件促進了茉莉花革命在中國的發展

發表時間:

中國知名的藝術家和人權活動人士艾未未4月3日在北京機場出境香港時被抓事件引發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各方在聲援艾未未、要求中國當局儘快釋放他的同時,對於中共為什麼在此時抓捕他原因和背景也有種種猜測。美國“動向”雜誌4月號推出艾未未特輯,封面大幅標題“中央欲施壓,公安部長不盡同意,加罪艾未未內幕”極為引人注目。那麼艾未未被抓事件與中共高層人事動向具體有怎樣的聯繫?本次特別節目時間,我們電話採訪“動向”雜誌主編、曾經擔任“世界經濟導報”駐北京記者站主任、目前居住在美國舊金山的張偉國先生,請他談談對此問題的分析。

特別節目
特別節目 RFI
廣告

艾未未事件發生的整體背景和根源
總的來講,共產黨在今年開始,對異議人士、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群體事件”的壓力不斷地增高。因為它本身就有一鍾政治的周期。在中國的政治體系中,每當權利交替發生的時候,總是出現這種狀況。現在十八大召開的期限日益臨近,高層為了一種權利交接過程中的安全,按照他們過去的“慣性”,就習慣性地加強控制。

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當口上,我們看到北非、中東茉莉花革命也影響到了中國,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信號就被加倍地放大。本來,茉莉花革命好像也就是網絡上的一些網友的議論,或者是對北非、中東的的一些介紹。那我們看到第一波還沒有開始的時候,當局就已經先下手為強了,這個就是(艾未未事件發生的)整體上的背景,即:國內加緊控制的政治周期和國際上茉莉花革命的風潮,也有人稱做新一輪的民主化浪潮正好彙集在一起,加劇了北京當局的恐懼,這是一個大的背景。

而根源呢,我們認為主要是中國、特別是在六四以後,共產黨的統治的政治合法性已經蕩然無存,流失得越來越嚴重。過去這些年鄧小平搞經濟發展,用經濟收買來換取老百姓的一種認同和默認,讓它繼續統治。那麼現在高速發展的通貨膨脹實際上把原來開的支票都無法兌現了,經濟上的好處顯然也在不斷地被他們收回去,變成了既得利益集團獲益的一部分,所以這種大的背景使得社會這一部分、老百姓這一部分缺少了他賴以保持穩定的基本的條件和基礎,哪怕是當局的維穩經費超過了軍費,也沒辦法把過去22年以來的統治模式繼續下去。

中共內部對實際上對是否抓艾未未意見不一
在這種時候,我們看到北京的領導者有點是病急亂投醫了,表現在艾未未這件事情就是一個相當典型的案例。(中共高層)內部當然有有不同的意見,有的人主張要對他(艾未未)要 “一棍子打死”,要將各種各樣的罪名都加到他的頭上去,不得翻身,另外也有一些相對理性一點的,(認為)也需要一些至少在檯面上講得過去,就是以中共自己的政策法規也可以說出些“道道”來,否則的話會激起更大的不安定因素,所以這種意見的爭論應該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艾未未工作室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好幾次被警察、稅務以各種名義檢查,這種情況,一個是表明了他們要下手了,另一方面,也顯示他們“舉棋未定”,即便是這一次他已經被抓起來了,到現在為止,實際上正式的罪名還沒有出來,正式的法律手續還沒有出來,證明他們的這種爭論還沒有結束,意見還沒有一致,

 意外事件是中國“工程師治國”的盲點
這裡面實際上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共產黨從鄧去世以後,老一代革命家基本上退出歷史舞台,上台的人在當時所謂第三梯隊要年輕化、專業化、知識化,選擇的人最終變成了工程師當家了,中南海從江時期開始,到胡錦濤當家的時期,政治局常委或委員名單里,工程師佔了一個絕大的比例,所以一直有一個“工程師治國”的說法,他們也的確是兢兢業業,所有小的社會動亂,它基本上都可以掐死在萌芽當中。過去這些年、六四過去的22年中,中國社會群體事件,實際上也是一種大的動亂了,多則象漢源這樣動則十萬人的,小的一兩萬人的也經常有,那麼為什麼這種事情在北非迅速地就可以蔓延成一個政權倒台的一個大的社會風潮,而在中國,“星星之火”就沒辦法相互之間聯繫起來?總是被切斷分而治之?他們用各種各樣的手法,不管是收買也好、加強控制也好,抑或是我們尚不知道的,反正它是算得非常精明,計算得相當精確,從這一點來講,不得不承認,22年來,這種工程師治國是起了一點作用。

那麼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萬無一失了呢?工程師治國也有一些盲點,這個盲點就是它算不到的地方,中國有一句話講“人算不如天算”。他們的主題思路不是如何疏導民怨、使國家怎麼完成政治轉型、走上一個健康的、理性的、一個現代民主憲政的體制,而是越來越向後退。當初改革的理由好像成了現在追求的目標、本來要改革的提出現在被說成是世界上最好的體制。這樣一來,不管其價值系統也好、政治體制也好,本身運轉的問題也好或者是方向性也好,都交集在一起,這個包袱也越背越大,加上與既得利益集團的關係,把他們捆綁得無法邁出新的步伐去搞改革,只能在這個體系內“等死”。在這種情況下,它抗拒對外的風險,不管是內部的社會群體事件、還是國際上風起雲湧的社會風潮都是反應相當過度。這種過度,在他們的領導人方面的表現就是強硬、僵化、一種極左的比賽,看誰比誰硬,象薄熙來這樣的把毛(澤東)的一套東西也搬出來,變成了一種“時髦”、變成了一種政治風向,在這種時候,對於艾未未的問題就變成了不搞艾未未,其統治就將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中共日益僵化極左,將自己置於沒有退路的地步
如果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可以通過法律依據正常處理的案例,到了現在這樣一個當口下,

尤其是象艾未未這樣一個有國際影響、在國內網上有如此大號召力的藝術家和維權領袖。對他的處置變成“不進則退”。退的話就象鄧(小平)當年在天安門事件中所講的,他們沒有退路,一退的話政權就垮掉了。中共它越來越僵化到把自己能得沒有退路的地步。

政治學教授吳國光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描述,他講這種工程師治國,你只要想得到的事情,他都可以防止掉,而中國未來的變化就在意外當中,你只要有一個意外,它相當得脆,一碰就碎,而且是崩潰性的。而現在有很多意外不是老百姓搞出來的,是你當官的搞出來的、是既得利益集團搞出來的。比如上海的工人罷工,一看就知道是自己的通貨膨脹的表現,油價全部被中石化等壟斷國企控制在手裡。艾未未事件恰恰就是誰也想不到的、變成了一個他們自己製造的意外事件。

 艾未未事件中共意外促進茉莉花活動在中國的巨大發展
茉莉花革命前面一波又一波,好像在民間基本上是弱下去了,因為壓力太大,很多人都不敢出聲了。我們看到一個景象就是,在那些指定的茉莉花散步的地點,外國記者比參與散步的人多,警察又要大大地多於外國記者,變成了當今自己在嚇唬自己了。

艾未未這件事情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現在是不管是他本人也好,還是茉莉花活動的積極分子參與者、組織者自己公布的信息來看也好,艾未未基本上是在做他自己的事情,沒有直接介入到這個活動當中去。當局只是說你的影響力太大、甚至於到現在為止也只是說他有經濟問題,根本就不敢講是茉莉花革命的問題。

這樣一來,這個意外我們看到的效果就茉莉花活動在中國有了一個巨大的發展,或者講這個發展有了一個很大的動力,不但是表現形式還是參與的渠道、還是各個階層的群體。我們看過去維權運動也好,法輪功也好,或者是紀念六四也好,民主黨的組黨運動等等,參與群體都限定在某一特定的群體里,而艾未未事件出來以後,不同界別全打開了,各個社會階層的人都有,尤其是年輕人,海內外也都連成一片了。包括艾未未本人,他自己這些年的堅持,使他他成為新的、我們不是說是領袖,而是這個運動的一個“旗手”、一個走在前面的人、一個領頭的人。共產黨已經把他的條件都創造好了,就是這種意外是共產黨自己造就的,中國未來的變化如果講都是由這樣一些意外來完成的話,那艾未未這件事情應該講就是一個很完整的案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