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何清漣:網絡新媒體的發展有利於敲開中國輿論管制的大門

發表時間:

中國社科院7月12日頒布2011年《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這份報告,中國已經是目前全球新媒體用戶第一大國,擁有網民四億五千七百萬。但報告同時透露,截至2010年底,中國註冊網站較2009年同期相比,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一。這一驟減的數字與當今網絡時代、中國互聯網迅猛發展、方興未艾的大背景顯然是矛盾的,怎麼看這一問題,中國新媒體的發展目前旅居美國的知名學者何清漣女士就此接受本台採訪。

特別節目
特別節目 RFI
廣告

法廣:據相關報道,這是中國互聯網站年度總數第一次出現下降,究其原因,據藍皮書執行主編、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生的解釋有兩個,一是經濟方面的原因,指在整個金融危機態勢下,不能形成盈利模式的網站被淘汰,二是管理方面的。指中國凈化網絡空間,關閉淫穢色情網站導致。劉瑞生特彆強調關閉網站與網絡言論自由無關,說“中國互聯網言論自由度非常高,近年來因言論尺度而被關閉的網站非常之少“。 您對他的這一解釋有什麼看法?

何清漣:我認為劉瑞生的看法肯定不是中國的現實。從江澤民時代開始,就有了政治問題非政治化處理的傳統,這些年來,整肅色情網站往往成了打壓政治類網站的借口。

新華網6月13號在網站頭 條位置登出了55家從事非法網絡公關活動的網站被依法關閉的消息,其中它列出了所謂非法網絡公關網站。那麼計算一下,其中至少有2 0多家是明顯的帶有維權性質,而且這些網站,你如果去看一下,它們根本和色情無關。我至少可以列出這樣一個名單,比如“民生觀察”,“百姓發掘網”“百姓新生網”“熱點315”“消費投訴315”以及“315天涯投訴舉報網”。象後面這幾個與315有關的網站,主要是以投訴有毒食品、有害商品、尤其是關於食品安全的網站,這些網站從成立之日起,就與色情無關,這一點我認為是共產黨政治問題非政治化處理的手法的一種實際運用。

此外,我還注意到,其實真正的色情網站沒有被關閉,在各大門戶網站,包括一些省級官方報紙的網站,只要沿着新聞條拉下去,很多色情廣告、包括相關商品的銷售都出現在頁面上,這些信息和黨中央及政府的消息幾乎同時出現在一個頁面上,只不過位置在下部而已,我自己試着打開一兩個,根本就沒有被刪除、被屏蔽的跡象,可見打擊黃色網站及非法網絡公關的網站是“名”,實際上是掃除這些政治類網站。本來政治類網站註冊就極為困難,在55家網站中,如果有將近一半是這些政治類、維權類網站的話,那麼我就認為,主要的目的是打擊他們。

法廣:但藍皮書肯定了網絡媒體在中國發展的作用,稱其在形態、傳播方式和社會影響方面超越了傳統媒體,而且已經成長為社會滲透度、融合度極高的“社會化媒體”。您對網絡媒體在中國社會中的作用怎麼看?

何清漣:網絡對於敲開中國輿論管制的大門極有用處。應該說集權國家對付如何操縱傳統媒體很有經驗,這一點我在《霧鎖中國 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那本書中已經對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已經有非常詳細的研究分析。但進入互聯網時代後,由於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所以政府的這種控制就變成了一種追趕新技術,如果要總結的話,我認為是一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教學相長”的方式。新技術一出來,網民就利用新技術把政府控制嚴密的網絡敲開一點點,然後政府就又想辦法。方濱興(北京郵電大學校長、中國網絡防火長城(GFW)的首要設計師)就是政府現在專門用來發明創造控制網絡的一個科技領頭羊;而“五毛”和“網絡水軍”呢,就是他們用來擾亂網絡輿論,讓其變得有利於政府的一隻隊伍。所以我覺得應該說,網絡現在是中國的老百姓唯一能用來對抗專制和輿論管制的有利工具。

法廣: 對於新媒體的概念現在各種定義很多,其中,無論是從消息的傳播速度還是其組織動員方面,微博的作用和影響都是革新性的。很多突發事件最早都是在微博上發布的。而微博最近在中國展也是高速發展,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最近統計,中國微博用戶從2010年底的6311萬爆發增長到1.95億,與6.1%的網民增幅相比,微博用戶增幅高達208.9%,微博成為用戶增幅最快的互聯網應用模式。您怎麼看微博在中國微博的這一興盛發展?

何清漣:中國政府在極力抗拒之後,最後決定在中國創造性的控制下使用微博。在海外我們大家都知道,微博被稱為社交網站,比如Twitter和 Facebook,它們在蘇丹大選中首次顯示作用以來,接着又在中東、北非革命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微博因為有幾個特點,信息海量、及時性、傳播快,所以目前已被排列在僅次於傳統媒體和網絡的第三大媒體。以我自己親眼所見,今年中國的“茉莉花革命”實際上就是最早在Twitter上傳開的。2月17號晚上,我在網上看到,有一個叫“秘密樹洞”的推友發出一個將20號在全國十大城市發動茉莉花集會的消息,並且說詳細情況將由“博訊”(網站)公布。這條消息如果沒有自由亞洲電台的丁小發現、並把它做成新聞,後被其他的海外中文媒體,如VOA、BBC等跟上,那這個消息可能就被淹沒了。博訊也就不敢發那條消息了。丁曉是在2月18號上午把相關的頁面複製,並且發了一條消息,然後其他的媒體跟進,但是當時大家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博訊在這個時候把他們早就收到的這封公布十大城市的集會地點的信息發了出來。

然後就是中國警方重兵出鎮,過度防衛,後來一直延續有了第二次集會、第三次集會….,集會的城市由十個、擴大到20個、25個、30個、40個…. 。政府非常被動,它如果把它當成一個網絡傳言,不去(阻止),那麼到場的圍觀者很可能就真的變成了集會者。而過度防衛呢,又確實至少是讓政府內部的官員們、公務員群體看到了危機,動搖了人心。所以它是在兩難之中選擇了一個認為是保險的辦法,即過度防衛。一直防衛到第六、第七次(集會號召)以後。
這場中國的“茉莉花革命”到現在為止,外國媒體都把它當成一個真的發生過的、被政府絞殺的(事件)。但在我看來,它是一個在網絡上發動的一場“虛擬革命”。

微博現在已經成了世界各大媒體記者找到新聞來源的地方,在中國的微博中,參與者有很多是新聞媒體界人士。據說比較有名的微博名人中,有7成與媒體有關,我覺得這個數字很可能真實。他們確實是把微博當成是交流信息、交流情報、互相聲援的一個平台。

法廣:微博的繼續發展是否會有利與打破官方的言論控制?

何清漣:我認為中國政府正在研究控制微博的技術和方法。在互聯網時代剛剛興起時,因為我剛剛離開中國,所以我在中國開不了博客,我在海外只是寫寫文章,然後被網友轉載,所以對博客時代,本人其實是缺位的。但是微博時代,雖然我加入得比較晚,但是根據我在Twitter上的感覺,Twitter在茉莉花革命以前是非常活躍的,中國那時的Twitter被關閉,微博還沒有發展起來,各種政治異議人士、海外異議人士、還有一些對自由民主有渴求的人全集中在Twitter上,當時,艾未未是其中的一個“明星”人物。為什麼Twitter名氣這麼大?就是艾未未曾經用Twitter成功地組織了一次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抗議活動。當時藝術家抗議拆遷,艾未未利用(Twitter)搞了一個“飛行集會”。在Twitter上發出消息,全世界轉載了這條消息之後,等警察趕去的時候,遊行已經結束了,Twitter也因此名氣大漲。
但是後來經過“茉莉花革命”以後,中國政府意識到第一,必須在中國自己發展微博,把這些人留在國內。第二,是採取了一些方法,不讓異議人士包括其中一些“大牌”異議人士上Twitter,讓他們寫出保證書,或者是把他們關起來,所以Twitter上現在已經慢慢地人氣散了,也不再像過去一樣大家集中關注政治類消息,而是成了一個“自說自話”的平台。而國內呢,微博已經(發展)起來,新浪(微博)是最大的,網易、騰訊等也都相繼開了微博。我自己不太明白為什麼中國現在把微博的重點選在新浪,其他網站顯得反而相應寬鬆一點?新浪現在屏蔽信息、過濾信息、與一些傳播自由民主自由思想的知識分子發生衝突的事情已經有多起。比如政法大學的蕭瀚就與新浪發生衝突,因為新浪刪他的東西刪得過多,而且用蕭瀚自己的話說,他們創造性的發明了一種過濾方法,大意就是把內容改得面目全非、或者至少是把一些犀利的言辭刪掉了。蕭瀚認為這是嚴重閹割了他的思想,所以憤而退出新浪,最後他在新浪上花了8個小時的時間,逐條將他認為被閹割過的文字刪除,告別新浪,到其他的網站“安家”。其他類似的事件也發生過多起。

我個人認為,微博是目前比以往的博客更容易傳播思想的新管道,但是它也有其弱點,首先是容納量有限,加上進入門檻低以及有些信息非專業人士製作,可能有真假難辨的信息等等,所以微博的發展可能還取代不了傳統媒體,在今後一段時期內,這幾種媒體可能要並存發展,各有各的優勢。而中國政府,比如像方濱興等可能會繼續去鑽研如何去控制微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