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夏鬥湖中法經貿合作開發區:中國奇蹟當喜且憂

發表時間:

法國夏鬥湖中法經貿合作開發區即將於2013年啟動運行。屆時,數千法國員工將為三、四十家中國企業生產電子和高科技產品。曾是世界工廠的中國搖身變成老闆令法國輿論且喜且憂。法國巴黎高等商校教授讓保羅-拉爾松(Jean-Paul Larçon) 接受了我們的電話採訪。

2010年5月,夏鬥湖市市長讓 弗朗索瓦-邁耶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為夏鬥湖一個展覽會剪綵。
2010年5月,夏鬥湖市市長讓 弗朗索瓦-邁耶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為夏鬥湖一個展覽會剪綵。 圖片來源: La Nouvelle République
廣告

曾幾何時,大批發達工業國的企業湧向中國,覬覦那裡巨大的市場潛力,貪圖那裡廉價的勞動力。但是,最近幾年,投資潮流出現轉向,中國也開始投資國外,而且規模逐漸擴大。有數據顯示,自2000年至今,中國海外投資增長了20倍。這些投資不限領域,更不限地域,西方發達工業國也在投資創業之列,多年充當世界工廠的中國也開始把廠房開設在西方國家。將在2013年啟動的法國夏鬥湖中法經貿合作開發區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夏鬥湖位於法國中部的安德爾省。按照計畫,自2013年起,三、四十家中國企業就將在這裡開工,由當地的法國員工生產電子和高科技產品。在法國不得不勒緊腰帶、執行財政緊縮政策應對歐元危機的形勢下,這項中法經貿合作項目創造近4000個就業崗位的承諾無疑令當地政府十分興奮。但是,曾是世界工廠的中國如今搖身變成怎樣的老闆確實也讓輿論喜憂摻半。我們請同我們談談相關話題。

巴黎高等商校研究中國跨國集團的經濟學教授拉爾松先生接受我們電話採訪時,首先介紹了中國企業來法投資的整體情況。

法國是中國第二大投資地

拉爾松:中國企業來法國開始於十二年前,此後平穩成長,越來越多,但2004年-2005年是一個起飛階段。從整個歐洲來看,法國是中國的第二大投資地,排在德國之後(美國為中國第一大投資地)。美、德、法三國對中國很有吸引力。在德國,中國可能主要投資生產行業,或者高科技行業,在法國,主要投資生產行業,也有服務行業,以方便銷售。法國目前大約有70家中國企業,他們活躍在不同領域,有電器、化工、綠色產業、機械、電訊 兩大中國電訊企業的歐洲總部雖然不在法國,但是,科技開發在法國;不過,太陽能開發企業好像引起一些爭議,中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英利雖然來到法國,但是,還不知道是否能站穩腳跟。中國企業主要集中在巴黎和里昂兩地,但是,涉足領域多種多樣。12年前來到法國的企業不斷增加投資,說明他們在這裡感覺不錯。他們不斷招聘,可以說領導層正逐漸法國化。

 中國企業來法國投資可以說有些反潮流。此前,很多法國企業轉往中國生產,圖的是那裡的廉價勞動力,中國出口得以帶動經濟高速發展靠的也是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價格低廉。現在中國企業來法國投資,面對的則是高成本勞動力。那中國企業來法國圖的是什麼呢?

投資法國是為了貼近市場

拉爾松:這很正常。中國向法國企業打開了市場,法國市場也向中國企業開放,但是,這兩者間的比例是1:10,就是說法國在中國的投資是中國在法國投資的十倍,這是其一。其二,法國企業去中國最初可能是為了廉價勞動力,但是,轉往中國生產幾乎是一個次要問題,法國企業去中國其實是為了向中國人賣產品,是為了在中國做生意,不完全是勞動力成本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是一個我們的企業需要的龐大市場。我很高興有像施耐德電氣這樣的法國龍頭企業大規模投資中國,這對施耐德電氣有利,對法國也有利。勞動力成本問題重要,但不是主要問題,重要的是中國是一個大市場,增長速度快,因此需要去中國。

中國投資歐洲,是因為中國的跨國集團和大型企業也開始走出中國,在國內市場上壯大之後,他們也希望在國際市場立足。中國企業有兩種戰略,一種是專註亞洲新興市場,比如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等,另一種是進軍發達國家市場:美國和歐洲,根據不同考量,或者去英國,德國等地,或者去匈牙利,波蘭等地,如果目標是低成本,他們就去布達佩斯,去華沙。來法國,目的就是市場,他們與法國人合作,或者通過收購法國企業,推銷設備,推銷服務,推銷機械……印度企業也是如此。像中國或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國家最強企業在世界各地投資,這很正常,能在法國投資,那就更好。這主要是為了貼近市場。投資有多種動機,或者是廉價勞動力,或者是自然資源(如果英格蘭有石油,中國可能會去英格蘭開發石油),第三種動機是尋找高科技中心,比如在法國投資一個科研中心,化學、雷達、光學儀器這些都是法國的強項;還有一種就是投資市場,所有企業都會考慮這個因素。比如中國大型電訊企業在法國立足,就可以更好地打入法國和歐洲市場。

中國企業投資法國的目標之一也是“法國製造”這個標籤,因為在消費者眼中,這個標籤是產品的質量保證書。儘管從歐盟的相關法規來看,零部件在其他國家生產、只是最後組裝在法國完成的產品仍然可以貼上法國標籤,但是,這些貼着“法國製造”標籤的產品,和傳統的“法國製造”產品是否有相同的品牌價值還是引發爭議。有人甚至就夏鬥湖計畫調侃發問:標註法國製造的標籤是否應當從中國進口?但拉爾松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產品的品牌,而不是產品的產地。

中式“法國製造”與傳統“法國製造”異曲同工?

拉爾松:我不太了解一個產品可以標註“法國製造”的具體比例標準,我知道德國和法國的規定就不太一樣。在德國,只要產品是在德國完成組裝,即使只有很少的德國技術增值,也可以貼上“德國製造”標籤。但是,我認為,這種“某國製造”的說法有些過時了。比如,本田汽車集團在廣東建廠,在一個100%的本田集團工廠生產汽車,這些汽車出口到歐洲,在幾周之內,就可以從廣東港口運輸到阿姆斯特丹。這些汽車是中國製造,還是日本製造?都不是,他們就是本田汽車。對於消費者來說,本田就是物美價廉的保證,產品在中國還是其他地方製造是次要的。所以,中國企業生產“法國製造”並不是為了弄虛作假,中國企業在法國是因為這裡有基本設施,企業不可能一切都從中國引進,他們可以在這裡組裝,然後利用這裡的條件向法國和歐洲各地區分發推銷。假設以生產冰箱和空調成名的中國大型企業海爾在法國建廠,由此組裝而成的冰箱還是海爾冰箱,如果這個品牌過硬,質量與價格合適,消費者喜歡,那這些冰箱在法國組裝,而不是在海爾設在意大利的工廠組裝又何嘗不可?

歐洲國家在彼此競爭,吸引好的外國投資人。中國企業業務能力並不都好,也不是都有好的領導,或好的管理人員,同法國企業一樣,中國企業也有好,有壞。那當然要選擇好的。除此之外,吸引中國投資人,還是美國或印度投資人,都很好,這對繼續法國的發展非常重要。

另外,一些工業項目在法國不如在新興經濟國家合適。比如,當年聯想集團收購IBM PC業務時,IBM很高興,因為PC生產是個很平常的業務,但是,聯想集團則通過收購IBM PC業務,得以躋身世界PC生產領域。雙方都得到了好處。

夏鬥湖:中國的加工廠?

夏鬥湖中法經貿合作開發區項目雖然承諾在當地創造4000個就業崗位。但是,圍繞項目的反應仍然是有喜有憂。喜的當然是這項大規模的投資計畫對當地經濟的帶動,憂慮則有各種明確或並不十分明確的內容。法國總工會在當地的負責人德尼-吉尼亞爾向法國《快報》周刊表示:“這是否意味着地區工業重建,我很懷疑。這些企業將只專註基本設施和商務,目的是在歐洲爭取新市場,創造就業的數字最後有可能比預計要少。”由法國企業領導人組成的僱主協會地方代表也對這項計畫令人期待的中國奇蹟表示懷疑,指出:“這些投資人對地方建設的看法與我們不同。但是,是他們出資建設,所以,我認為要小心,因為誰付錢,誰決定。”究竟新的開發區會給當地產業結構帶來怎樣的影響,各方顯然見仁見智。有人擔心中國投資者只是將大批中國製造的零部件帶到夏鬥湖組裝,最終使夏鬥湖變成簡單的組裝工廠,從而讓法國,甚至歐洲的工業就業遭殃。安德爾省國民議會議員社會黨人薩班則提醒說,這項計畫有潛在的危險,有可能只是把夏鬥湖變成進軍歐洲市場的地點。瓦勒德瓦茲省人民運動聯盟議員喬治-莫特龍也以意大利城市普拉托的經歷為例,提醒警惕,不過,他提醒注意的更是伴隨着中國服裝加工作坊發展的非法移民問題,而不是普拉托當地傳統的服裝工業倒閉。

但是,在拉爾松先生看來,所有這些擔心都不能成立。而且,中國在歐洲的整體投資並不強勁,在法國就更是如此,難說構成威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