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美國大選年看中美關係的波動與變化

發表時間:

美國的總統大選活動已進入火熱階段,而美國的對華政策也自然成為大家談論和爭議的焦點之一。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要求對中國採取強硬的態度,他在競選活動中多次指責北京在人民幣問題上的政策,羅姆尼稱,如果入主白宮,將把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為了競選連任,奧巴馬總統也在多個場合表現出對中國強硬的姿態。奧巴馬今年年初公布了美國全新安全戰略,將美國軍事重心轉向亞太地區。奧巴馬強調,美國雖然面臨預算壓力,但將努力確保其“軍事超強”地位。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和不斷壯大的軍事實力越來越令華盛頓憂慮。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指出,隨著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事逐步終結,美軍再度聚焦亞洲,而太平洋司令部的主要任務是捍衛南海航道。

國際縱橫
國際縱橫 RFI
廣告

奧巴馬還宣布2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將駐防澳大利亞。 五角大樓官員表示,美國B-52遠程轟炸機將被部署到澳大利亞北部。這是奧巴馬將防務重點轉向亞太地區的決定的一部分。美國的計畫是將B-52轟炸機部署到達爾文南部的一個基地,以向該地區的國家特別是中國顯示美國空軍的戰鬥力,同時凸顯奧巴馬政府對於該地區盟友的支持,因為部分盟友對於中國日益增強的軍力感覺受到威脅。美軍太平洋司令部與澳大利亞國防軍目前仍然在進行討論,但是五角大樓證實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去年11且份宣布要密切合作,為此雙方將增加互訪,將一些不同型號的美國飛機輪換到澳大利亞北部的空軍基地。

前不久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和華盛頓智庫學者李侃如共同發表了題為《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的報告。報告稱,中美兩國一直處於一種互不信任的狀態,如果任憑這個問題發展,在未來十年中,中美將處於危險的敵對關係。報告警示中美兩國存在的缺乏信任感問題,稱兩國均對彼此存在“不信任感”,但是,中國方面則更明顯。中國認為,作為一個“衰落的大國”,美國“企圖遏制中國的崛起”。李侃如博士認為,“我們兩個人都很關切這種不信任感將產生什麼長期後果,而不是短期後果。是15年以後的結果,而不是目前的關係。”“中美兩國的領導人對彼此的長期意圖都存在深刻的不信任感。”李侃如則認為,通過與美國領導人的談論,他發現,美國方面則認為中國企圖玩零和遊戲。一些官員還引述從中共內部得到的消息稱,中共官員正在討論零和問題。

美國的擔心也來源於中國經濟政策、網絡戰問題以及中國國防軍事的發展。從經濟上看,美國擔心中國的重商主義政策將有損美國經濟復蘇的機會。源自中國的網絡活動竊取了美國商業秘密和技術,進一步加劇了這些關切。而在軍事上,美國認為,中國軍事的優先發展項特別針對美國作戰平台的武器系統,擔心中國軍方在軍事計畫和理論方面缺乏透明度。另外,來自中國境內的對美國政府、軍事和私營部門進行的網絡攻擊,範圍廣泛且持續不斷,這讓主管網絡安全的美國官員頗為震驚,並對中國的行為規範和目的提出了嚴重關切。

王緝思則認為,中國對美國的不信任感主要根源於歷史,以及今年中國會成為第一流全球力量的觀念。儘管美國目前仍具有雄厚的實力,但是正在走下坡路。中國政治領導人認為,美國的終極目的是保持美國的霸權,並由此得出結論,美國將企圖牽制甚至阻礙中國的崛起。而中美之間 不斷增長的戰略互疑有三個主要來源,不同的政治傳統、價值體系和文化。李侃如與王緝思都認為,中美存在的不信任感“影響兩方的態度以及行動,從而產生更大的不信任感。”兩位學者都認為, 中美要採取措施減少這種互疑的狀態。通過討論可以在新型軍事能力方面、朝鮮半島的未來、在台灣問題、海上安全以及核現代化和外層空間軍事化等問題上獲得富有成效的結果。李侃如則在接受採訪時稱:“目前,最糟糕的情況是兩國的軍事發展可能導致真實的軍事衝突,雖然這絕對不是互抗的必然結果。”

王緝思被認為是一個了解內幕的學者。除了中國,王緝思在華盛頓也有影響力。他認識不少資深美國政策制定人,曾在多所美國學校擔任客座研究員。王緝思說,他在撰寫這本專著前,並沒有尋求中國政府的批准,也沒有諮詢有關當局的意見。李侃如是美國布魯金斯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的主任,曾經是克林頓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員。

法新社評述說,在這一份直言不諱的研究報告中,對對方國度甚為了解的中美兩國知名學者表示,這兩個太平洋大國正在謀求夥伴關係,但由於對對方的意圖不信任而受到阻礙。他們建議採取措施在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建立信任,包括深入討論防務問題,以及與日本和印度開展三方對話。王緝思在報告中寫道,中國領導人“頭腦足夠清醒”,尚未得出眼下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已受到嚴重挑戰的結論,鑒於中國對出口的依賴,中國也不認為美國的經濟衰落是可取的。但王說,在美國多次呼籲中國改善人權、在核問題上施壓並且向台灣出售武器之後,北京對美國越來越失去信任。李侃如說,在金融危機之前,中國認定美國將長時間留在頭號大國的位置上,但現在北京認為,華盛頓正想方設法“致力於放慢中國的崛起”。李侃如對法新社說:“如果這是他們的結論,那麼他們就不信任我們所做的事情的動機  事實上,我認為我們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是試圖接納中國,接受其崛起,儘可能具有建設性地讓其融入全球體系。”

俄羅斯《獨立報》認為,中美競爭將加劇。該報說,北京認為,美國在走向衰落,但仍企圖憑藉軍事力量遏制中國實力的增強。兩國之間的互不信任正在加強,如果任其發展,兩國將陷入軍備競賽,也可能出現直接對抗。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在評述布魯金斯學會報告時指出:“中國GDP規模確實有可能會成為世界第一,但人均收入甚至連世界100強都進不去。生活水平也仍屬於第三世界。現在是一個新的時代。”當然,中國在所有外交和內部發展問題上不會徵求美國的意見,但也不應受冷戰思維的局限。卡爾涅耶夫說:“蘇美對抗使得所有國家選擇陣營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即便美中無法彌合分歧,其他國家也仍將有迴旋餘地。”俄專家同時指出:“現在莫斯科和北京在一系列國際問題上立場相近。兩國都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但中俄不是盟友。因此我們不用想着在美中對抗中站在哪一邊。”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認為,如果美中爆發衝突,結果將是兩敗俱傷。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8日報道說,基辛格在參加印度的一個論壇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表上述觀點。在媒體問及是否“美中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時,基辛格表示,現實主義傳統理論認為中美之間將會爆發衝突,但是現實主義同樣告訴我們,如果這場衝突真的爆發,結果將不會產生勝利者,衝突將以兩國社會均“筋疲力盡”而告終。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最近表示,美國不尋求與崛起中的中國發生衝突,但呼籲新興國家能更“具建設性地”在全球展開更多行動。希拉里在美國海軍軍官學校發表的演講中很坦率地承認,2012年“不是1912年,不再是衰落的英國和崛起的德國之間的摩擦奠定全球衝突的基礎”。希拉里在安納波利斯對美國海軍軍官學校說:“我們不是在尋求新的敵人。今天的中國不是蘇聯。我們不是站在亞洲新冷戰的邊緣。”她說:“一個繁榮昌盛的中國對美國而言是一件好事,一個繁榮昌盛的美國對中國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只要我們都是以對地區和全球事務有貢獻的方式繁榮昌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