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寇健文教授談中共十八大對台海兩岸關係影響

發表時間:

關係著中共領導班子十年一次權利交接的中共十八大本月八日拉開帷幕,預訂十四日結束,十五日舉行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屆時將有中共政治局常委選舉等的多項人事變動。而中共十八大對台海兩岸關係可能產生什麼影響,本台(法廣)為大家採訪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寇健文教授。

特別節目
特別節目 RFI
廣告

法廣: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開幕致辭的講話中為中共未來十年政治走向定調,在對台政策方面有哪些重點,其對兩岸關係會有什麼影響?

寇健文教授:中共整個對台政策的部分都延續性比較強,基本上“和平發展”、“和平統一”是他們政治上的最主要基石,包括“九二共識”在內,也在政治報告里特別被提及;這是在上次十七大報告中所未提及的。此外,在對台部分,報告中提出兩點值得我們注意:第一,在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並作出合理合情的安排;這是屬於政治關係的部分。十七大有提到要簽署和平協議,要結束敵對狀態,這一次應該會談得更清楚,一些特殊狀態合情合理的安排。第二,它提到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法廣:中國國家主席接班人習近平曾於1988年還是福建福州副市長時微服陪伴到台灣探親的妻子彭麗媛。當時,化名為白羽(習字的繁體字拆開、上下開顛倒位置即為白羽)的習近平經過友人介紹與台灣一教授會晤。根據這名教授日前向媒體指出,談話中,這位當時自稱企業家的白羽先生對台灣各政黨情況了如指掌,並想知道如果政權變革,民進黨對大陸政策走向,令他印象深刻。一向給外界印象溫和、低調的習近平,卻在兩年前訪問墨西哥時語出驚人,他說:“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饑餓和貧困,三不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霎時,給人態度強硬的感覺,令歐美錯愕。那麼外表溫和的習近平上台掌權後,對台政策會不會比胡錦濤更強硬呢?

寇健文教授:首先,一國領導人的個人個性會影響到整個政策的走向,但我們不要忘了,中共還有一個權力結構在那裡或是制約他,或是限制他。所以第一,中共現在領導班子在作決策時是採集體領導制,其領導班子是多頭馬車的權力結構。在此情況下,一個大的政策一旦決定了,要改變它,是不容易的;除非大環境出現變化。所以,如果把這個框架放在對台政策來看,其實胡錦濤上台後,從中國大陸的角度來看,他的兩岸政策相對來說是成功的。所謂“成功”,就是兩岸關係在胡錦濤上台之前是比較緊張的,尤其是90年代的時候,有 好幾次出現關係緊張。而這種緊張情勢在胡錦濤上台後,基本上可說是化解了。從這個角度來講,胡錦濤的對台政策是成功的。

那麼既然胡錦濤的對台政策是成功的,相對而言,習近平剛上台後,他如果想要大幅度去改變胡錦濤的基本方向,我認為困難度會比較高一點,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那個需要”,因為現在的政策相對來說是成功的。所以我想,也許幅度上會有一些微調,速度會有一點快慢、有些調整,但習近平剛上台時,他的對台政策恐怕與胡錦濤政策的走向相對來說是比較接近的。但習近平是不太一樣的,他確實是有很多台灣的好朋友,是他過去在福建工作時認識的。我知道有一些台灣的企業家與習近平真得很熟稔。所以一些台商的意見,或者代表台灣這邊民間企業家的一些聲音,事實上比較容易被反映到中共高層,這是在胡錦濤時代所無的情況。胡錦濤雖然是中共的真正掌舵者,可是他在台灣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所以他聽不到民間的聲音。而習近平,因為他在福建工作的時間非常長,而且福建也是台商非常多的一省份,所以他在擔任當地領導的時候就認識了當地的一些企業家,因此,起碼台商的意見比較容易反映到中共決策高層。我認為,這是與胡錦濤時代比較不同之處。

對於在中國大陸的台商來說,大陸經濟政策由以前的由沿海地區的出口業慢慢往內陸移,然後,由消費及擴大內需方向發展,大陸市場因此對於台商來說會越來越重要,這會對台灣有所影響。

法廣:中國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之前在一次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講話時,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說法轉變為“同屬一個國家”,引起台灣各界解讀說,中國大陸只承認九二共識中的“一中”,而不承認“個表”。這種把“中國”換成“國家”的說法,在政治角力上究竟有什麼實質上的不同意義,對台灣會造成什麼衝擊?此外,在十八大的報告中,對此點有何着墨?

寇健文教授:的確,大家對這點有不同的解讀,民進黨認為,“同屬一個國家”的尺度比“同屬一個中國”的尺度更緊縮。民進黨說,中共實際上在逼國民黨直接回答“兩岸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這樣就迴避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不一樣之處。民進黨認為中國大陸官方藉此更進一步逼迫台灣;但中國官員表示,他們原非此意,而是涵義比較松的,並認為如果台灣覺得“一中”壓力很大,大家就不要談“一中”,而談“一個國家”,也就是說可以用另外一個名字來代表國家,如果這樣解讀,那尺度就比較寬鬆了。因為它可能是國中有國,即有“中華民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在這兩個“國”的上面還有一個共同的帽子,它也叫做一個“國家”。這就是兩岸雙方出現的不同解讀。

所以,從十八大政治報告來看,其實又回到原來最基本的點: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而過去,“九二共識”在中共政治報告里是比較少提及,但本次十八大卻特別提到“九二共識”。所以,它的空間稍微大了一點,且同時也回應了台灣民進黨。此次我們看到政治報告里提到“九二共識”,在我印象中,可能是“九二共識”第一次正式被寫入中共的政治報告。這一寫進去,等於也給民進黨一個壓力,因民進黨的迴旋空間因此變小了。因此我們也在看,是否中共想要藉着這個報告的機會也對民進黨施點壓力:“現在我的牌已經發出來了,我就是要九二共識”,然後,中共等着看民進黨會怎麼回應。

法廣:台灣與日本關係非常密切,台灣人相當關心中共十八大後,中日間的緊張關係是否會緩和,或中共對日政策會更加強硬,因為這將連帶影響到台日雙邊關係及台美日三邊關係。

寇健文教授:基本上,在十八大政治報告當中,在這方面有稍微提到一些相關東西,我覺得值得注意,報告特別提到“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絕不屈服於任何外來的壓力”,在國防部分也提到“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從這個角度來看,基本上,隨着整個中國大陸的大國地位相對穩定後,對於一些國際爭端,尤其是對周邊國家爭端的態度,特別是涉及到主權與安全的議題爭端時,它的態度會比較強硬一點,但這種強硬又沒到準備要作戰的地步。所以,中共在其十八大政治報告中也提到《現在看起來,它還是在“戰略機遇期” 》,這個名詞背後代表了整個國際的格局相對是穩定的,沒有重大的改變。所以中國大陸應該會利用此時去處理它的內政問題、維持經濟發展,以及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

從大格局來看,中共不期望、也未準備要發動戰爭、要改變,比如:與美國爭霸,這是目前沒有的。但是相較於五年前或是十年前,它的國力增加了。所以,當它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大國的時候,它有個期望:《當它與周邊國家有摩擦,特別是與安全、主權有關的摩擦時,別的國家也應尊重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所以,日中關係,雖然絕對存在摩擦關係,但也不至於瀕臨作戰的情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