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蔡崇國談中國新領導層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發表時間:

特別節目
特別節目 RFI
廣告

備受矚目的新一屆中國最高領導人---中共政治局常委會的新成員名單終於在十一月十五日揭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未來十年的領導人沒有懸念的由習近平擔任,法新社將他稱為中國的新舵手。針對中國最新領導層所面臨的未來中國國內和國際問題,今天我們請旅法時事評論人士蔡崇國先生進行分析點評。
 

蔡崇國先生你好
 

法廣:蔡先生,中國未來十年的新領導人已經揭曉,您怎麼看這次新領導層的組合?
蔡崇國:我不是很在意那些派別,我覺得:輿論界普遍的擴大了中國高層那些派別的分歧。實際上在中國政治,越是低層越是拉幫結派,到中央一層,那些任人唯親、拉幫結派的現象要少得多,這是因為,越高層看的越多,提得意見越多,上面的人越小心;而分歧呢,到不是誰過去是誰的人,到是中國政府往後怎麼走的問題?
其實現在各主要領導人之間的政治分歧實際上是越來越小了,這是一體化的趨勢,一邊的力量大,他們的觀點隨時都會改變,都是很現實的,沒有什麼意識形態的教條了。
 

法廣:那麼,您怎麼看中國民眾對這次十八大的召開?
 

蔡崇國:我主要是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現象:第一個是在十八大召開前一個月,我接觸了很多人,大家還是抱有希望的,很多人覺得十八大是八九年以後最重要的一次事件,它關係到了下一步怎麼走,特別是重慶事件,薄熙來倒了之後,有一個很樂觀的傾向,再加上溫家寶有關政治改革的講話;到十八大臨近之前,這種希望越來越小了,很多人很失望,一個是被十八大的嚴厲治安措施,預示十八大好像不可能有改革的氣氛,還有各種各樣,如代表哭的各種宣傳,令人失望;但是今天(11月15日),習近平的講話和胡錦濤比起來,確實還是有種改變。(就把)希望放在習近平身上。
 

總而言之,我倒是覺得,看中國未來主要是看中國現在存在一些什麼樣的問題?主要是看現在領導層主要面對的是什麼樣的挑戰?我覺得希望不要太高,他們面對不少的問題。
 

針對中國新領導層將面臨問題和挑戰

蔡崇國先生表示主要有一下幾點:

首先當然是經濟問題,貧富差別、經濟轉型,提高消費水準。習近平第一次在講話中提到,要共同富裕,也就是說要把經濟增長放在國內消費力的提高、內需的提高上面,這是領導層將面對的第一個問題;這一問題已經講了十多年了,一直沒有效果,那是因為,中央一直把它當作經濟政策的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政治問題,(現在要看)中央(新領導層)是不是能夠看到。

再一個是黨內結構橫向和縱向的調整:橫向是指政法委的權利過大,位居黨委之上、黨委又位居行政領導之上的畸形結構,及宣傳部對媒體和網絡的嚴厲控制,控制嚴厲是無政府狀態,與腐敗連在一起,與政治無關的東西被利益集團所控制。縱向則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問題,93-93年稅制改革後的惡果之一,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這使地方政府越來越變得像一個企業,而不關心民生,也就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這是必須要調整的,不然將會愈演愈烈。
 

第三個就是官員腐敗。蔡崇國認為:要反腐敗,有幾件事是要做的:一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家屬在大公司任職;再一個就是食品和醫療對官員的特供問題要解決;第三個就是包括黨員在內的民眾對未來抱有的希望越來越渺茫;針對這一問題,蔡先生表示:應當從司法獨立、政治、財經透明,及輿論寬鬆,這三方面來改善。
 

至於國際問題方面,蔡崇國先生對西藏發生越來越多的自焚事件非常擔心,他認為:藏人的宗教信仰,與漢人社會對生活品質的普遍追求是極為不同的,他希望越來越多中國人能夠理解這一點,而且這一問題已經越來越變成國際問題,超出了人權積極分子的範圍。
 

在外交方面,蔡崇國指出:中國政府近幾年的作為並不成功。與日本的關係如何走將是一大挑戰,如果走強硬路線,會嚴重影響依賴國際市場的中國經濟,他認為:目前的中國經濟是承受不了和外部世界的對抗的;如果持和緩態度,在國內則要承受非常沉重的輿論壓力,再加上與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在南海的主權爭議,引發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擔心。
另外北京與中東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也與以往不同,尤其是在茉莉花革命之後,這些國家向民主轉型。所有這些都或多或少內政連在一起。
 

最後,蔡崇國表示:國際政策與過去的區別之一,就是在於國內政策對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越來越重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