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劉必榮教授談馬英九重申兩岸不可能聯手保釣

發表時間:

釣魚島主權之爭隨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美之際抨擊中國的言論,中日緊張關係不減反增。在當前中國與台灣都向日本宣示釣魚島主權之際,台灣總統馬英九重申“兩岸不可能聯手保釣”。馬英九為何如此重申,難道不怕中共因此在對台經濟互動軌道上故意放置一些棍棒,阻礙雙方經濟合作進程,以示報復。本台(法廣)就此問題採訪退位東吳大學劉必榮教授。

特別節目
特別節目 RFI
廣告

劉必榮教授:中華民國台灣在釣魚台問題立場必須非常謹慎。其實相關各方,如:中國、日本、美國,他們每一方都怕台灣與另一方相連:美國怕台灣與大陸相連,因為其實台灣地理位權屬於海權國家與陸權國家交會的中點。而中國是陸權國家,美國與日本都屬海權國家,所以,如果台灣與大陸走太近,那麼就會使大陸的實力藉由台灣,突破了美國與日本在西太平洋所建立的某一個島鏈,所以美國很怕發生這種情況。而如果台灣與日本走得近,中國大陸也會很緊張、很生氣,因為台灣與日本走得近,中國就會認為:中國人的問題是兄弟兩個人,胳膊豈可外彎!所以台灣也不可能去靠日本。台灣如果靠着美國,中國大陸同樣也會感到非常生氣,會責備台灣:同樣是中國人,為什麼去抱着美國人的大腿!因此,台灣不能靠美國,不能靠日本,也不能靠中國。所以,在保釣問題上,台灣走的是兩條平行線:台灣走台灣的保釣,中國走中國的保釣路線,兩岸不可能聯合起來對抗日本,因這在國際政治上,還不太敢如此做。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釣魚台問題不斷地緊張情勢升高之後,馬英九再度喊話,這也就是說,要美國放心,台灣本身不希望在保釣事情上橫生枝節,扯出其他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馬英九此次提出的理由是:中國大陸並沒有承認中日合約,中國與日本到底是處於“交戰”的關係呢,或是其他什麼關係?或者是中國與日本簽訂合約,作為雙邊關係的基礎,但北京政府並沒有承認這個合約,所以中台在釣魚台問題上沒有辦法走在一起。因此,台灣就以法律的問題來解決政治敏感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馬英九這樣做,因此直至目前,在保釣的問題上,台灣的分寸還算拿捏得不錯。

法廣:台灣想在各方面避嫌:避免給人聯手中共反日、避免親美反中共、避免過分親日而觸怒中共,台灣這樣有點東藏西躲的自我限制,加上美國本身也避嫌,不願給中共護台過於親中的印象,台灣是否到頭來有陷入三頭落空的危險呢?
劉必榮教授:
說到台灣在處理釣魚台問題上還算不錯,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台灣是把“保釣“與”反日“分開,就事論事,而中國大陸很明顯地是“保釣”等於“反日”。台灣的確與日本建立友好關係,但對釣魚台的主權,我們絕不讓步,我們是把問題切割出來處理。第二,台灣把釣魚島“主權”與“漁權”切割出來,也就是:在漁權問題上要爭取,主權問題上要“宣示”,不斷地宣示,讓主權問題持續地存在;這表示主權問題並沒有因為台灣與日本的友好而讓主權問題被擱置,因它終究還是中華民國的國土。但因我們曉得這是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主權問題,我們讓它成為“活的問題”,不斷去宣示,漁權的問題我們希望與日本談判。如此一來,我們也可以使得台灣的漁民享受到實際的利益。第三,因為台灣在走中間路線,這樣美國也比較放心,因我們不會靠攏到中國那邊去。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覺得台灣在釣魚台問題上走得應該還算好,而且還可以在各方面都可以得到一點分數的原因。

法廣:台灣總統馬英九如此重申“兩岸不可能聯手保釣”,他難道不怕中共會因此感到沒面子、下不了台,而對目前兩岸經濟互動列車軌道上放上一些棍棒,阻礙兩岸的經濟合作進程,故意不讓台灣經濟獲利以示報復,給馬英九下個馬威嗎?
劉必榮教授:
馬英九提出“兩岸不可能聯手保釣”,我想在某種程度來講,中國大陸不會因這個理由而批評說,馬英九不是中國人,沒有顧及中國人的利益,我想應該還不至於如此。馬英九本身是保釣出身的,他在學生時代,整個的論文,以及他花了幾十年時間研究釣魚台保釣,所以,他不可能在釣魚台的立場上有所鬆動。但是在主權問題上,在外交上,有些是做得到,有些是做不到的。在做不到的問題上,台灣就不斷地宣示,所以馬英九就這點上,他堅守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立場。就這點來說,同為中國人,中國大陸就不能用這點去批評馬英九。而且台灣也並沒有不保釣,我們只是不與中國大陸聯手,只是兩岸個走各的,我們認為我們的這種保釣方式更好。

而中國大陸也知道這件事情非常敏感,因為兩岸如果一聯手保釣,在涉及到主權的問題時,到底兩岸之間,國際政治上的敏感,美國及日本的緊張,這也不是台灣或中國大陸現在所能處理的國際情勢變化。所以,中國大陸一些人也許在外交上會有些說法,但中共那些涉台人事或決策人心裡應當非常清楚其中道理。因為這段時間,不管是客觀或主觀的環境,兩岸都不可能在這時候聯手保釣。雖然馬英九說“兩岸不可能聯手保釣”,但反過來說,今天如果真的在釣魚台問題,或是在海上,甚至包括在南沙群島,發生了什麼樣的衝突,或是有中國大陸的人受傷,希望台灣給予一些援助,補給一些水,我們不會因為說“不聯手”,就棄之不顧,那是不可能的,當然還是會給予中國足夠的支援。但很多事情,台灣可能是協調,是配合,但不是聯手,馬英九對於這一點說得很清楚,其實這是外交上一個很重要的宣示。

法廣:馬英九在留學生時代保釣,畢竟與現今在總統位子上進行保釣還是有情境上的不同。馬英九現今在總統位子上保釣,受到全民的矚目及高度期待。更何況,當時兩岸處在“未和解”狀態,現在兩岸和解了,以及身為總統的馬英九面臨第問題是必須在經濟上能夠取得中國的合作互利支持,否則台灣經濟有陷入危機的可能。那麼,台灣在保釣上到底有沒有牌可打?台灣如今是否只能遊走在中美日三角衝突的隙縫中爭取利益?

劉必榮教授:其實就台灣來說,可以從幾個角度來說,如果台灣提出一個倡議,比如說,馬英九提出“東海和平倡議”,接着希望美國、日本或中國都接受這個倡議,我覺得這個機會不大。而東海和平倡議,其實與中國大陸的做法有一點類似,也就是“共同開發,擱置爭議”,然後台灣把它加上一個條件,就成了東海和平倡議。以台灣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要大家接受東海和平倡議,遵守台灣的一些做法,實施東海和平倡議的主張,這不太可能,可是台灣必須要發聲,就這點去引起國際注意;台灣也是釣魚台的主權國,釣魚台距離台灣又是那麼近,所以必須要發聲。我覺得,東海和平倡議是一項台灣立場的宣示,但若要它成為外交上各國都遵守、接受、執行,我想那是很難的。我想中共心裡很清楚,這只是台灣的一個宣示。第二,談到其他的牌,以台灣這樣的立場來講,我們看到的是:沒有太多的牌來打,我們只是在這樣的一個中美日三邊情況下,爭取台灣最大的利益,這不只是涉及國際上的宣傳。而在這問題上,什麼是台灣的最大利益呢?那就是“漁權”。對於人民來說,當然談主權就涉及到地下的資源開發,當然這是個比較大的項目,但眼跟前最重要的就是台灣漁民的漁權問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台灣講了半天,講“共同開發”,但我們並沒有具體地談水底海底資源的一個共同開發方案。我們做的是,先與日本談漁權的問題,從近到遠的一步一步來做,所以整個釣魚台的問題,是隨着中美日三邊關係為釣魚台引起的波動起伏,然後台灣去調整它的最大利益政策。就目前來講,我們看安倍晉三在美國忽然對釣魚台問題變得態度非常強硬,這很明顯地是要把美國拉進來。所以,美國會不會回應,會不會被拉進來,這結果也牽動着中美日三國權力的互動。但就台灣的角度來說,安倍晉三在美國的講話,當然影響不到台灣。那我們就注意看,安倍晉三講話之後,中國這邊怎麼樣的憤怒?美國這邊怎麼樣地回應?會不會因此改變了他們的三角關係?然後,台灣才決定是否要做一些適當的發音、發聲,或怎樣的調整。所以,台灣在釣魚台的問題上基本上是處於被動的角色。那麼在這種被動角色中,我們怎麼爭取台灣的最大利益,這其實是台灣外交上的一個相當大的考驗。

中國大陸其實也很清楚,馬英九說台灣不可能與中國聯手保釣,有些人聽後會覺得不愉快,但其實就主政者或決策者,以及真正的學者,他們都心裡有數:目前情況下,不管是國際政治的複雜度,或者兩岸關係的敏感度,根本就不可能兩岸聯手在釣魚台問題上設謀如何對抗日本,這是不可能的!兩岸只可能是兩條平行線,就像台灣過去一直所做的,中國大陸行自己的保釣,台灣做自己的保釣,各自做保釣,是平行線進行。也許有些時候,雙方會有一些民間的一些協調或互動,但就官方來說,台灣絕對不會說兩岸如何聯合起來,對台灣來說,這樣做是最安全,也是最保險的方式;而中國也曉得這點。所以,就算中國也許心裡有點鬱悶,但我覺得這也是它必須接受的一個事實。

法廣:中共又是否會放手讓台灣遊走在中、美、日衝突的隙縫而不受到激怒呢?
劉必榮教授:
釣魚台的主戰場毫無疑問地是在美國,否則安倍不會在訪問美國的機會講出那麼激烈的話。很明顯地,他是想把美國拉下來,但美國也很聰明,它不見得會被日本所左右、牽着鼻子走。首先,大家都想爭取美國,但美國也有它的利益考量,或是必須維持與中國的關係。第二,台灣整個做法其實是柔性的,而且是理性的,並非“左右逢源”或投機。因如果台灣是左右逢源,那其做法會是:台灣與日本談漁權,但不敢在主權問題上向日本嗆聲。這樣做,就會讓中國大陸生氣不快,認為:明明大家都是中國人,兄弟可以鬩牆,但為何碰到外敵時,你台灣可以如此地忍氣吞聲呢?但台灣並沒有忍氣吞聲,台灣還是非常清楚地在主權問題上不斷地宣示,也就是:實質上我台灣與你日本談漁權,但在主權問題上我們會不斷宣示,這就不是“鄉願”或“投機”了。而中國本來想採取的態度也是:釣魚台問題是一塊,但與中日之間的經濟問題、經貿談判則以切割對待。但是,可能後來因為安倍晉三的講話,不斷地讓中日關係一路跌倒谷底,雙方的談判很難再繼續,這是後來情況的演變;可是中國原來的處理方式也是想採取台灣的這種切割方式。

這樣說來,台灣的切割是可以被諒解的、被理解的。所以在此情況下,台灣反而是在中國激烈的反日或保釣立場之外,走出了一條比較理性的、能放能收的保釣途徑。

所以,我覺得習近平新政權上台後,其實可以思考台灣這種切割保釣的方式,而不至於讓極端不理性或極端民族主義的想法去主宰了整個兩岸關係,或中、台、日的三邊關係。我認為,如果大家都能夠理性,應該還是可以解決這問題的。這其中,所有不理性的問題,可能讓局勢失控的,還是安倍晉三。安倍晉三的講話如果還是這樣繼續下去,那麼,我們前述所說的,也能都被顛覆掉,因那有太多不確定的變數。那麼,日本對這件事就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