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為什麼港台會成為日本旅遊消費的生力軍?

發表時間:

由日本旅行業協會主辦的一年一度的“JATA世界旅遊博覽會”於9月12日-15日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Big Site)舉行,來自154個國家和地區的730個企業、團體參加了這次旅遊博覽會,中國一直是“JATA旅博會”的積極參與者,但是由於釣魚島問題,中國在2010年和2012年都沒有參加“JATA旅博會”,今年,中國12個省市、自治區和3個旅遊團體組成的43人的參展團來到博覽會進行中國旅遊宣傳活動,這也成了中日關係一片暗淡中的一個亮點。

DR
廣告

據日本政府觀光局發布消息稱,2013年上半年訪日外國人約為495萬4600人,比去年同期增長22.8%,刷新上半年最高記錄。其中,受到中日關係冷卻的影響,中國大陸遊客減少近三成,是所有被統計的國家和地區中唯一出現減少的國家,但其他亞洲國家及台灣、香港等地區訪日人員都出現大幅增長。同時據中國方面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周邊主要客源市場日本入境中國旅遊的人數出現明顯下降,同比下降55%。

而台灣和香港的訪日遊客增長率驚人,台灣為102萬9700人,增值達49.4%;香港為36萬6100人,增值達43.1%;在台灣全體外游旅客中,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來日本旅遊。台灣交通部觀光局指出,今年下半年日本旅遊風潮將持續延燒,預估達到200萬人次,刷新曆年來的紀錄。

從訪日人數來看,韓國最多,為132萬200人;台灣為102萬9700人,居次;香港為36萬6100人;中國大陸為53萬6200人,同比減少27%,

日本溫和的氣候、古老的文化、風光秀麗的自然、新鮮淡雅的美食和席捲東亞的大眾文化對兩岸三地的旅客具有同樣的魅力,中國遊客在釣魚島事件以前直線上升,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初的1972年,日本人每年訪問中國的總人數僅為1萬人;40年後,日均訪中人數已超過1萬人。日本人每年訪中人數,從2003年的225.1萬人次增長到2010年的373.1萬人次,最高的2007年達到397.7萬人次,將近400萬大台。中國人訪日總數,則從2003年的44.9萬人次上升到2010年的141.3萬人次,增長了2倍。由此,中日雙向人員往來合計從2003年的270萬人次上升到2010年的514.4萬人次,創出歷史新高。但是在釣魚島事件以後,雙方都出現了續下降的趨勢,但是同樣存在釣魚島問題的香港和台灣,來日觀光的人數不降反升呢?是什麼原因呢?這裡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1、成熟的經貿關係是不受政治因素影響的,以台灣為例,日本購島之後,台灣也出現了激烈的抗議活動,甚至出現了台灣海巡署艦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船水槍對射的局面,但是在經濟與貿易的領域一切都照常進行,2012年日本購島後,台灣也照樣參加了日本舉辦的“JATA世界旅遊博覽會”,一時的政治因素,並沒有影響源遠流長的經濟合作與人員往來。

2、成熟的法制觀念會帶來在安全上的互信,雖然在日本購島之後台灣和香港也發生遊行和抗議活動,但是由於深入人心的法制觀念,沒有發生任何打砸搶事件,日本也沒有發生任何襲擊華人和打砸華人店鋪的事件,這種“安全的互信”,是相輔相成的,只要一方失去這種信任,對方也會同時失去這種信任。

3、健全的多元性信息管道不會釀成極端民族主義情緒。對於中日之間的民間感情,從媒體看來是壞得不得了,沒有機會與對方國家及民眾多接觸的人,也只能通過媒體認識對方。但是媒體的規律和認識的規律有時是乖離的,媒體報道的是“特殊”,而真正認識一個“完整尺寸”,用日語來說就是“等身大”的對方,則需要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裡通過“一般”來認識。教媒體的老師常告訴學生:“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但是在任何國家,“人咬狗”都是偶發的,個別的,看到了“人咬狗”的新聞,就認為對方的國家都是“人咬狗”,那就會發生很大的認識偏離。因此,媒體是認識對方不可缺少的媒介,但有時也會形成誤區,如果媒體只有一種聲音,就會使受眾接受在特寫鏡頭下的對方的印象,善則全善,惡則全惡,而使人們忘記一般的、普遍的真實。

因此我們說:旅遊作為一種消遣與享樂,對人們來說是重要的,同時,對於認識一個完整而真實的對方的國家和人民,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真實的接觸有利於消除特寫性的誤區(以上東京專欄由法廣特約記者楚良一撰播)。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