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書香世界

《經濟成長的終結》

發表時間: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停止增長,我們將要面對怎樣一個真實世界?人們曾天真的認為,退休基金破產之後,影響到的只是我們的退休金?當經濟不再成長,只要省吃儉用,一樣照常過日子?不過,英國學者史帝芬.金恩寫了一本書《經濟成長的終結》(When the Money Runs Out: The End of Western)告訴我們說,當經濟陷入停滯,社會根基也會開始動搖,政治更可能變得一塌糊塗。我們都將深受其害!

廣告

本書剛剛在9月由台灣的商周出版社出版了中文譯本2012年,台灣陸續傳出“勞保將破產”、“軍職、教育、公務人員退輔基金將破產”的新聞,而政務人員退輔基金更早在2010年便已宣告破產。除此之外,健保自開辦以來更是長年處於虧損狀態。事實上,放眼國際,社會福利制度可能無以為繼並非台灣獨有的問題,《經濟學人》雜誌在2013年6月的封面報道中也提到,歐洲領導人必須遏止慢性透支的社會福利。

我們知道,在這些制度在設計時,都根據一個前提  經濟會不斷成長。然而本書作者回顧過去經濟發展的歷史軌跡發現,西方世界在過去六十年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成長,在歷史上並非常態,亦即我們很可能要面對長期的經濟停滯。而當前用以挽救頹勢的刺激方案,也只是救急的止痛藥,效果有限還會造成不良的副作用。

作者指出,長時間的經濟停滯將使“不信任”的氛圍瀰漫在社會與國際的各個角落,凸顯出“三大斷裂”,即:富人與窮人的斷裂;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斷裂  世代間的矛盾;債務人與債權人的斷裂。

以世代間的矛盾來說,2013年5月底,瑞典由於貧富不均和青年失業問題,首都斯德哥爾摩爆發近一周的暴動,該國青年失業率為23.6%,是全國平均值的3倍。目前在歐盟國家,年輕人的失業率約為25%,德國、法國、西班牙與意大利都啟動緊急計畫來幫助年輕人。

當經濟陷入停滯,社會上的贏家和輸家彼此缺乏信任,形成交相指責的風氣,所有人也就很難繼續合作下去。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停滯很可能逐漸成為永久的事實。如果不願正視並著手解決因經濟失敗而衍生的種種困難,最後只會讓政治朝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傾斜。而面對人類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我們該如何避開前方滿布烏雲的極惡之地?

本書作者史帝芬.金恩(Stephen D. King)是滙豐控股(HSBC)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與資產分配研究中心全球主席,也是英國政府亞洲工作小組的成員,經常在《金融時報》與《泰晤士報》發表文章。

全書共分為十章,包括第一章“我們錯將進步視為理所當然”,作者在這一章中指出:我們認為經濟衰退都是周期循環的,總會在逆境中反彈回升。不過,不是永遠這樣的;在第二章“停滯的痛苦”中,作者指:人類不喜歡失去已經擁有的。在經濟停滯時,不僅缺乏進步,更糟的是要抗拒經濟上的掠奪;第三章“修復凋敝的經濟”,作者提出:利率下調、刺激方案與量化寬鬆似乎都沒有效,提振經濟的政策只會延長痛苦的停滯;緊接着,作者在第四章“刺激方案是會上癮的止痛藥”中提出觀點:我們希望貨幣與財政的藥方可以救我們,但持續使用這些止痛藥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在第五章“刺激方案的限制”之後,作者在第六章“失去信任,也失去成長”中指出:信任不僅能提升經濟效率,更是社會體系很重要的潤滑劑。沒有信任,經濟很難復元,人類的互動也將逐漸毀壞;第七章作者重點討論“三大斷裂”,指:一旦經濟陷入停滯,這三個斷裂就會被凸顯出來:富人與窮人、老年人與年輕人、債務人與債權人;第八章“從經濟失望到政治動蕩”,作者預言:不願正視並著手解決因經濟失敗而衍生的困難,最後只會讓政治朝民粹主義及保護主義傾斜;第九章“一塌糊塗的反烏托邦”之後,作者在第十章“如何避免成為反烏托邦”中指出:我們不能假裝只要一點點額外的量化寬鬆,或額外增加一些政府支出,就能解決當前的經濟困難。這個建議說來簡單,卻難做到。

作者建議:至少就最低程度來說,我們應該徹底檢討大學的課程,未來應加強經濟史的傳授。而且,經濟史課程也不應該只涵蓋一些重要的情節  像是大蕭條、一九七○年代的通膨  也要涵蓋歷史上曾試圖寅吃卯糧,假裝明天會更好,但實際上卻飽受經濟及政治威脅的國家的情況。唯有研究這些事件,經濟學家才有能力針對當前及未來的種種挑戰提出真正有用的建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