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縱橫

法中建交50周年:對過去的評價和對未來的期待

發表時間:

50年前戴高樂將軍毅然決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與北京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成為西方陣營中第一個向北京派駐大使的大國。50年後的今天,回首過去走過的歷程,法中雙方都期待法中關係能持續良好發展,並進一步加強和深化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

廣告

究竟戴高樂將軍是出於何種考量而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曾經在戴高樂執政時擔任過政府部長、也是著名的漢學家阿蘭-佩雷菲特曾多次接受我們的採訪,每當被問及是什麼因素促使戴高樂將軍決定與北京建交時,佩雷菲特總是略帶幽默地回答說:“這完全不是基於經濟方面的考量”,意指法國並不是為了佔據龐大的中國市場以及看重中國未來的巨大經濟潛力才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的。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評價說,五十年前,戴高樂將軍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法國由此成為同北京互派大使的第一個西方國家。在冷戰正酣時期,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前所未有的舉動,同正在成為一個強國的中國建交是一個富有遠見的決策。當今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重要作用已顯而易見。

法國漢學家米歇爾-讓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分析說,作出這一決策,這首先是基於中國這個人口眾多,文化悠久的國家客觀存在這一事實。他指出,這也標誌着法國重返國際舞台,特別在是亞洲,意味着法國放棄過去的殖民行為,尊重國家主權、尊重人民自決權等。至於法國期待從承認人民中國這一決策中得到什麼,米歇爾-讓認為,這首先就有利於維持當時的國際平衡與世界和平。法國不再一切聽從美國的調遣,特別是1963年法國拒絕簽署禁止核擴散的莫斯科條約,也拒不參加在日內瓦舉行的限制核武器談判。這種自主獨立的意志得到中國的欣賞,而中蘇關係惡化也給北京與巴黎的關係增加了重要性。米歇爾-讓強調,與中國建交是基於戴高樂主義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戴高樂將軍是要與“永恆的中國”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對他來說,在成為共產國家之前,中國首先是中國,即人口眾多,地域廣闊,是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與中國建交並不是承認中國的政治制度,戴高樂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批評甚多,與中國建交只是承認上述這些基本的事實。

中國方面,有學者評論說,當年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總統決定打開兩國交往的大門,顯示了戰略智慧和遠見卓識。法國領導人不顧美國反對而決意承認新中國,顯示了法國的大國雄心和外交的獨立自主性;中國領導人不失時機地推動兩國 建交,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制裁和封鎖。通過建交,雙方在錯綜複雜的冷戰年代各自拓展了外交空間,增強了外交主動性,深刻影響了世界格局的發展,在世界外交史上和中西方交往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正如戴高樂當年在正式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所說,“目前還在觀望的某些政府,遲早會覺得應該仿效法 國。”

如何評價今天的法中關係,法國政府官方網站指出,在政治關係方面,1997年5月16日的法中聯合聲明將法中關係定義為“全面夥伴關係”。法國在1997年做出的這項決定是基於信念,曾在高層會晤時倍受肯定。兩國之間的互信對話伴隨中國向更加穩定、更快增長與自由邁進。中國如今已成為世界經濟、生態和金融平衡中不可或缺的、有影響力的一方。

法中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動雙邊高層頻繁互訪。在國事訪問、正式訪問或重大國際峰會期間,兩國元首定期會晤。2013年4月25日至26日,奧朗德總統來華進行國事訪問,訪問了北京和上海。現任法國外交部長曾三次訪華。法中關係發展圍繞三個重點:加強政治對話;本着對等精神致力於經濟關係再平衡;鼓勵兩國公民社會間增進交流,尤其是法中青年人之間的交流。法中兩國間的頻繁政治對話體現在重大國際和全球問題上的協調與溝通(氣候變化、經濟治理、世界金融與貨幣、地區危機等),這是法中關係的核心。在解決所有這些問題上,中國今天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方。在雙邊層面,法中全面傳略夥伴關係體現在深化經濟與傳統產業領域合作上,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民用核能方面,兩國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得到長足發展。這些合作以對等和互惠互利原則為基礎。法中關係正向有前景的新領域拓展,如環保、可持續發展、農產品加工、衛生和金融服務等。

在經濟關係方面,法方認為,法中經貿關係以重度失衡為特點。即便是在2012年,法國的出口非常活躍也不足以衝抵進口的增長, 2012年的對華貿易赤字創新高,達260億歐元。中國是法國最大的雙邊貿易逆差國,位居德國之前。2012年,法國在中國佔1.27%的市場份額(據中國數據),德國為5.33%,英國為 0.85%,意大利為1.03%。中國是法國第五大供貨商(排在美國、英國之前),在法國佔有7%的市場份額,尤其是服裝、皮革(29.3 %) 和電子產品(21.9%)在法國的市場佔有率排首位。

儘管兩國的雙邊貿易存在明顯反差,但法國在華企業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在新領域的經濟合作前景也非常令人鼓舞(環保、可持續發展、金融、農產品加工等 等)。在雙邊經濟關係中,“大訂單”繼續佔有重要地位,如空客集團、歐洲直升機公司、民用核能領域的阿海琺集團在中國的成功。法中兩國在核能領域的合作證 明兩國善於建設長期的工業合作夥伴關係。2010年,兩國元首決定實施覆蓋核燃料循環各個產業鏈的全面合作,進一步加強了兩國在此領域的合作夥伴關係。二十多年來,法國企業在中國建設民用核電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大亞灣和嶺澳核電站)。台山兩座EPR核反應堆的 建設鞏固了兩國間的長期合作關係。 法國與中國在此領域的傳統合作是依靠法國的卓越技術,無論是在性能還是在設施安全方面。核安全是兩國進行核能合作的支柱之一。法國企業在華投資主要通過建立合資企業來實現。眾多法國企業以合資方式落戶中國,如阿爾斯通、米其林、威立雅、雪鐵龍、拉法基等。由此,法國企業在華投資成為兩國經濟關係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今後法中關係的展望,法國文化部長菲莉佩蒂表示:“回顧走過的歷程固然很好,但我們更應該面向未來。通過系列活動,促使我們積極開展更密切、更富有成效、更大膽的對話。 2014年在法國和中國開展的各項活動將吸引更多公眾,勉勵我們開闢新的自由創作領域,使兩國人民更好地相互了解。”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寫道:“五十周年不應只是一次紀念歷史的機會,我希望在這個特殊年份的活動安排中,體現兩個忠實於各自歷史與文化的國家願意共同面向未來的願望。豐富多樣的慶祝活動將突出顯示多層次的法中戰略夥伴關係;企業、科研、創新、科技和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將呈現在顯著位置。”

在中國,一些學者提出了建立新型中法關係的問題。中國學者居伊撰文指出,建立中法雙邊新型大國關係,應着重把握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尊重彼此重大和戰略利益。二是實現利益平衡,鞏固中法合作的物質基礎。三是加強在多邊及全球治理領域的溝通與合作。他認為,中方應對法方對其周邊如非洲、中東的安全關切予以重 視,法方也應對中方在周邊問題上的政策給予理解支持。通過對話合作尋求互利共贏,避免局部競爭和摩擦對兩國整體利益造成傷害。近期中國首次向馬里派出維和 行動的安全部隊,參與由法軍指揮的聯合國馬里穩定團,開啟了中法兩國在非洲合作的新模式。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