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中國為什麼拒絕參加日本“3•11”地震追悼儀式?

發表時間:

3月11日,日本政府在東京國立劇場舉行了“3•11”地震三周年追悼儀式,天皇、皇後及日本首相等1200人參加了追悼儀式,各國代表和國際組織的代表也參加的追悼儀式,韓國去年由於領土問題等爭端,沒有參加追悼儀式,今年派韓國駐日本大使李丙琪前來參加,台灣駐日代表沈斯淳也出席了儀式,而中國代表卻連續兩年缺席。據悉,日本政府人士表示已將邀請函送往中國駐日大使館,但沒有得到回復。 

DR
廣告

中國連續兩年拒絕參加“3•11”地震追悼儀式,主要是因為台灣問題。2012年東日本大地震一周年之際,當時的民主黨政權雖邀請了台灣的代表,但沒有將台灣代表安排在國家與國際團體代表的位置,也沒有把台灣列為指名獻花的對象,這時的日本政府顧及到中國的立場,怕被中國指責為“製造兩個中國”。

而日本認識到台灣在日本外交戰略中的重要性,是在2012年日本購買釣魚島之後。在日本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之後,台灣方面的保釣行動反應之快、態度之硬、聲勢之大,為近年罕見。

2012年6月26日下午,台灣海巡署船隻奔赴釣魚島海域“護漁”。7月4日,當日方保安人員準備強行登上台灣保釣船檢查時,台海巡署艦艇態度強硬,馬上派出特勤人員搶先上船保護台灣保釣人士,日艦隻得怏怏而去。9月,近百艘台灣漁船齊集釣魚島海域,海巡署船隻和日本巡視船發生“水槍大戰”,讓日艦疲於應付。

當時日本認識到大陸台灣聯合保釣,對日本來說非常棘手,他們拿出漁業協定做誘餌,拉攏台灣。當時的外務大臣玄葉光一郎在2012年10月9日的記者會見中表明:關於日台漁業協定談判,我希望早日再次開始,進行建設性對話,進一步交換意見。

台日雙方從1996年8月起,開始就釣魚島周邊海域捕撈作業議題進行談判,一共進行了16次,都沒有結果,因此台灣漁民無法到釣魚島周圍捕魚。2005年,在進行第14談判後,當時的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呂慶龍對筆者說:台灣漁民遭驅趕的那個海域,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捕魚海域,從18世紀至今已經有100多年歷史了,他呼籲日本政府對此問題進行理性探討。

而在玄葉發言後的2012年11月29日,台灣外事部門宣布,台日第17次漁業會談的會前預備會議,定於30日在東京舉行,就雙方關切的“作業水域”等問題進行磋商。

安倍政權發足以後,中日圍繞釣魚島問題的爭端看不到解決的出口,安倍政權也十分擔心大陸與台灣聯手保釣,如果是這樣,一旦發生衝突連美國都無法出手。不過,馬英九2013年2月曾表示“不會與中國大陸聯手保釣”,日本政府官員透露,這讓日本聽起來是正面的消息,因此希望在台灣4月進入魚汛期前,能談妥台日漁業協定。

為了改善日台關係,安倍還不惜得罪大陸。2012年3月11日,在東日本大震災兩周年追悼儀式上,日本政府安排台灣代表坐在各國代表團及國際組織的席位區,中國大陸對此反彈,沒派人出席追悼儀式。

安倍於2012年3月13日在他的“FACEBOOK”中貼文寫道:“在3月11日舉行的東日本大震災追悼儀式中,中國以日本對台灣的安排為理由缺席。在去年舉行的追悼儀式中,雖然招待台灣代表出席了儀式,但是連台灣的名字都沒有念到。在震災發生時,台灣給我們的義援金超過200億日元,比世界上哪個國家都多,台灣是日本很重要的朋友。因此去年的做法是很失禮的行為。今年改變了去年的做法,為了表示我們的感激之情,我們決定對台灣實行“指名獻花”。

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013年3月11日的記者會見中說:日方在今年的追悼儀式上把台方人員與外交使團和國際機構人員安排在一起,這違反中日聯合聲明的有關原則和精神以及日方在台灣問題上所作承諾。我們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對日方所作所為表示強烈不滿和抗議。

而日本以前在類似的場合,從來不會這樣做。2000年6月8日,已故首相小淵惠三葬儀在東京日本武道館舉行,153個國家和3個地區以及22個國際組織的弔唁使節約6000人出席,中國當時的副總理錢其琛參加葬禮,台灣總統府資政彭明敏與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及總統府資政辜振甫來日弔唁,日本外務省次官川島裕以及外務報道官山崎隆一郎在記者會中被問及台灣人員的待遇時,異口同聲地強調“台灣的特使團不被視為是國家或政府的代表”,而被安排坐在屬於前首相友人的“特別緣故者”位子,但筆者當時採訪過王金平,王並未覺得受到冷落,他對筆者說:我們是被安排在親屬和友人的位置,和遺屬挨得最近,日本方面對我們也很熱情。如今大陸和台灣的關係融洽,作為台灣來說,也許不會刻意與大陸掙名分,但是安倍卻是一定要把追悼儀式,作為一張外交牌來打的。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