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王建偉談“英雄造時勢”的鄧小平

發表時間:

2014年的今天8月22日是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110歲冥誕,中共當局高調慶祝,兩天前8月20日中國現任國家主任習近平在紀念大會上讚揚鄧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者”,中央電視台亦播出48集《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連續劇,鄧小平再度成為輿論焦點,本次節目因而特地邀請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主任王建偉教授談談相關話題。

廣告

法廣:今天或許評論鄧小平施政的功過還有點早,但他肯定有其歷史地位的,您覺得可從那些方面切入?

王建偉:鄧小平的功績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我想是,他結束了毛澤東晚期的錯誤,將中國從不斷的政治運動狂熱中解脫出來,使國家能夠致力於經濟與現代化的發展,所以中國老百姓有句話說,毛澤東使中國人站起來,鄧小平使中國人富起來,不是沒有道理的。自鄧1978年復出以來,提出改革開放的指導方針,中國便從此走上經濟高度發展的這麼一條道路,經過三十多年時間,中國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就是說,鄧小平能夠在國家歷史的關頭,結束毛時代的錯誤,撥亂反正,讓中國的經濟真正發展起來,這應該是鄧最大的歷史功績。

法廣:常言道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也能造時勢,鄧小平屬於前者還是後者?

王建偉:我覺得鄧小平更多是英雄造時勢,因為,在1976年毛澤東去世後,華國鋒雖然把四人幫給掃除了,當然去掉一大障礙,但華國鋒遵循的還是毛的那條基本路線,所以,如果沒有鄧小平出來的話,那中國很可能還是走老路,就會耽誤很多時間。因鄧小平對世界的洞見,知道中國必須對外開放,中國才會有今天,所以從鄧個人的角度而言,英雄造時勢的成分多一些。

法廣:鄧小平這項特點是否與他早年留法後又在前蘇聯待過有關?

王建偉:我想是。鄧與毛澤東或其他一些中共第一代領導人不一樣,留洋的經驗讓鄧對西方相對地比較了解,思想比較不那麼保守,眼光也比較開闊。鄧小平晚年的時候,仍然保留一些法國生活的習慣,比方說,訪歐時他還會特地帶回法國麵包回國給當時留法的好友們。所以他在國外學習的經驗,對他的世界觀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法廣:鄧小平的名言“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這話中突顯出的實用主義是否可說是鄧推行改革開放的根源?

王建偉:鄧是有實用主義這方面的,他認為大家不要去爭論什麽是社會主義,什麽是資本主義,中國人一般認為市場是資本主義,計畫經濟就是社會主義的。而他就說,不要去爭論這些東西,市場和計畫經濟,其實都是手段,只要是在實踐過程中,有效的就都可以運用。但我想強調的一點是,雖然鄧有他實用的一面,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他的理想。他當時提出改革開放,確實體認到中國那時走到一個死胡同里了,經濟體制也好,一定程度上政治體制也好,沒有一種改革的話,社會主義在中國就沒有前途了,然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也沒有前途。鄧的改革開放,也不僅是經濟,他還是有一個Vision(願景),就是說不要剝削,中國還是要走社會主義的道路,雖然僅讓一部分的人先富起來,但最終的目標,還是要讓所有的人共同富裕起來,不要兩極分化,這個是他的理想,但是呢,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這一點在中國做的不是很好。

法廣:鄧小平帶領中國走上經濟改革之道,國力大幅提高之後,接下來大家也都期待中國現任領導人能夠帶領中國往政治改革前進,您認為有此可能嗎?

王建偉:如何定義政治改革又是一個有爭議性的問題。我想從習近平的角度來看,習應該也和鄧一樣認為西方的民主制是不適合中國的。習近平在前兩天慶祝鄧小平冥誕110周年講話時,再度提到外國好的部分我們要學習,但是不能食洋不化,不能把西方的東西照搬過來,這也不是個宣傳辭令,他可能是真的如此相信,因為中國有自己的國情,自己的文化、歷史傳統,西方的民主制到了中國未必有效,當然他也可以找許多的例子來證明這一點。所以,中國許多智囊團體目前也在思考中國能不能找到一條有即別於以前傳統的共產或社會主義的道路,又有別於西方民主制的第三條道路。因此我想,習近平自己肯定是要進行探索,看能不能找到一條既能保持社會穩定又保證經濟高速增長,同時呢,又有比較清明的政治,使老百姓可以真正當家做主的這麼一條道路。能不能找到這樣一條道路?從西方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國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還是有可能。習近平因此提出幾個自信,所謂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等等,就是說中國對她自己走的這條道路要有信心,她要走出一條所謂的中國式的發展道路,至於能不能做到,現在就下結論還過早。但,習近平想必也意識到如果只有經濟發展,即經濟改革而沒有政治改革的話,中國這條發展道路還是走不下去的。

法廣:中國在文革期間有某種強烈反智主義的聲音,現在這種聲音仍一如往昔?

王建偉:跟過去相比這方面應該好得多。鄧小平當時也提出來要解放思想,不要受到過去一些條條框框的束縛。習近平上來後也是強調要解放思想,要嘗試一些過去沒做過的事情,以前鄧小平沒試過的現在是不是就不能做了,我想也未必。因此,中國官方現在也說不一定要按照過去的方式來做事,當然,中國共產黨做為執政黨,也有自己的底線。當有人想要挑戰他的執政地位的話,目前他是不能容忍的,除此之外,中共現在看來還是願意聽取不同意見,從善如流,他主觀上是這麼希望的,在客觀上,他能做到多大程度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換句話說,中國官僚體制龐大,一個體制有它的慣性,慣性很難改變,就像大象的屁股有時推也推不動。

法廣:鄧小平在位時曾替右派平反,那您覺得六四在何種情況下有機會被平反?

王建偉:我覺得六四和反右發生的時空與歷史背景還不太一樣。反右基本上是毛澤東時代發生的事情,實際上,反右這個運動鄧小平本身也曾積極參與,後來他上來以後,撥亂反正,就把這個事情給平反了。那六四的話,現在還是相當敏感,我覺得有一點為什麽中共不會去動不想去動六四這個瘡疤呢,可能也有一些習近平他的重新評價或怎麼的… 有一點非常重要,但一般人不大重視,就是說,六四發生了,這之間鄧小平的作用,有很多人不同的說法,到底他起了一個怎樣的作用,我們目前也不是特別清楚,但當時他確實是中共最高領導人。說這是個悲劇,當然現在看是沒有什麽問題,但在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就是說在六四發生以後,中國並沒有改變改革開放的方針,這條道路還是繼續走下去。鄧過人之處也在此。他把六四平息了,想保持社會穩定,但他又強調,雖然發生六四,這並不說明開放改革發生錯誤,所以,在1992年,他以八十多歲的高齡南下,發表南巡講話,因為六四之後,很多保守的勢力就又跑出來了,說是以前錯了,才會發生六四,應該要改弦易弓,但鄧小平說不是這樣的,改革這條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因此他南巡時大聲疾呼,進一步把中國推向改革開放,如此才有今日中國經濟的起飛。這也解釋為什麽中國國內,當然,除了一些主張民主的人士,或所謂的異見分子自推動要平反六四,不過,在中國整個社會層面,要求對六四重新評價的呼聲不是那麼強烈,因為在六四後,中國還是繼續一個比較正確的道路,使得中國取得一個比較大的發展。所以說,六四發生雖然有二十多年了,但從時間來看還是稍短,我想比較明智的做法,還是再過一段時間再來看六四,大家也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        *         *

實際上,在中共官方推出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電視劇只敘述到1984那,即中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為止,外界指出這麼結束似為迴避六四。不過,鄧小平女兒鄧榕曾在美國回答媒體相關提問說,“那是個悲劇”,話中的深意,就且待歷史的檢驗了。

(感謝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主任王建偉教授接受本台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