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中國之旅》:導演麥左丹獻給中國的影片

發表時間:

法國導演麥左丹編劇和導演的影片《中國之旅》(Voyage en Chine)最近在法國上映獲得了不少好評,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法國普通的女人突然收到電話,說他生活在中國的兒子不幸在一場車禍中遇難,但由於行政上的問題,她不得不親自到中國去將兒子的遺體運回法國,就這樣,一個幾乎沒有出國門的法國中年女人踏上了中國之旅,影片就圍繞她在中國的經歷展開。

《中國之旅》劇照 主演姚朗德-莫洛和屈菁菁
《中國之旅》劇照 主演姚朗德-莫洛和屈菁菁
廣告

 導演麥左丹的法文名字是Zoltan Mayer,這部圍繞着中國,生死,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線索展開的影片實際上是他獻給他深愛的這片中國土地的禮物。

 在接受法廣的採訪時,他首先還是談到拍攝《中國之旅》這部影片的初衷:

 麥左丹:實際上這部電影產生的最初原因是我和電影的女主角扮演者姚朗德∙莫洛(Yollande Moreau)的見面。當時我們兩人共同的朋友介紹我們認識後,這位朋友告訴姚朗德我很喜歡中國,她說她也正好認識一個很優秀,很有意思中國女孩,接着我們就開始談論中國的話題,隨着話題的展開,關於中國的一些畫面就在我的腦子裡出現了,我就很想帶她到中國去。我們見面的第二天我就開始寫電影的劇本。

 法廣:姚朗德∙莫洛是法國著名的演技型女演員,她的演技早已得到大家的公認,那麼扮演的這位媽媽第一次去中國,他要去中國將在車禍中去世的兒子遺體運回法國來,您是否希望通過這樣的旅行來反映一種文化上的衝突呢?

 麥左丹: 實際上,從表面上看可能是這樣的,但這一點並不是我的初衷,也不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我想表達的是這個女人通過在中國的這次旅行,認識了他兒子生前喜歡過的這個國家,這是她兒子曾深愛的地方,而她通過經過這次旅行也逐漸開始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可能讓她最終超越自己,打開以前她根本沒有想過要去推動的夢想之門。我在影片中更願意表現的是這個中國,這個我自己喜愛的,傳統的,而且是多面的中國。

 西方媒體報道中國的方讓我感到很痛苦。我現在感到非常高興的一件事就是,這部電影放映後,不少人前去觀看,也有很多人來告訴我說,他們以前自己對中國不感興趣,但是看了這部影片後,就很想去看看。

 中國當然有一千張面孔,中國人也是形形色色,也有很多與現實接觸的方式,這一點放在法國,土耳其或者波蘭都是一樣的。所以,我不想刻意將文化對立起來,儘管文化的不同的確存在,但這不是電影的主題。

 法廣:那您自己和中國的關係如何,你在中國旅行過嗎?

 麥左丹:是的,我在中國旅行了很長時間。實際上我和中國的關係說來話長,我小時候就東方文化吸引,中國,日本,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讓我十分着迷,我一直覺得自己和中國人很親近,時間也證明了這一點。

 我的父親是匈牙利人,而中國人和匈牙利人有過共同的祖先,從外表上看,一些匈牙利人還真有點東方的特色,所以,我就想可能我的靈魂由此而來。也許我的祖先就是蒙古人,我也不知道,但是如何解釋我和感到中國文化如此接近呢?我經常意識到這一點……

 法廣:這的確是一個需要考證的問題,但是我們先回到電影本身來,拍攝電影,尤其是一個法國導演在中國拍電影一定要經過很多行政手續,你們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麥左丹:這部影片有兩個製片公司,一個就是法國的Haut et Court公司,因為這是法國的原創影片,所以主要還是法國的資金,包括Canal Plus電視台,法國電視三台等都參與了進來。而同時影片還有一個執行製片人,這是一個美國人,她叫娜塔莎 德維利耶(Nathacha Devilliers),她在中國上海有公司,十年來生活在中國,還有一點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就是她也深愛着中國。她盡了最大的努力讓這部電影在最好的條件下進行拍攝,關於拍攝的許可證等等都由她的公司負責,和她一起工作的中國女孩也為這部影片付出了很多,這一點也讓我很感動,因為這雖然是一部法國電影,但實際上,有很多很多多中國人為它付出了精力來製作並且喜歡這部影片……

 影片付出的除了中國人外,當然有主角姚朗德∙莫洛 ,還有我的法國女製片人,以及製片公司的投入,Haut Et Court製片公司是個獨立製片和發行公司,已經拍攝了不少影片。

 法廣:再說說這部影片的女主角姚朗德∙莫洛,她是法國著名的女演員,而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她而拍攝的,您還記得她到達中國時的反映是什麼?

 麥左丹:當然記得,她一到中國自然是感到有點毫無頭緒,但是因為周圍的中國人的支持,她很快被這些人, 還有與她配戲的其他中國演員所感動,到現在她還經常談起這一點。

 還有另一點也讓我感到難受。當然姚朗德∙莫洛是女主角,但是不能忘記別的演員,比如屈菁菁,她扮演的是車禍去世的兒子的生前女友,這也是影片中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還有柳玲子,以及所有其他的演員都很重要,是他們一起構成了影片的靈魂,而這一點,很遺憾的是法國媒體很少提起,大家很少問我有關中國演員的問題。

法廣:中法兩個劇組如何協作,一起工作呢?

 麥左丹:劇組裡有8個法國人,60個中國人,所以這個劇組應該說主要是中國的,所以我常說這是一部中國電影,他們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來製作,我覺得中方付出的實現這部影片精力和夢想超過了法方。

 法廣:就像您所說,中國有千張面孔,而影片表現的是中國的鄉村,和城市化的進程有一定的距離,有一些觀眾說看了您的影片以後想去中國,那在影片表現的農村和城市的現實之間的差距會不會太大?

 麥左丹: 我在拍攝的時候,首先還是主要跟隨影片悲劇色彩的線路,我想講述的是這個主題比較私人化的一面,所以我要思考的是我想要表現的影片的深度,我要考慮自己和主題的關係,比如為什麼我想講這個主題。一個孩子的死亡,這是一個很嚴重,很嚴肅的主題,所以自然很難走出這個主題,我有失去親人的經歷,但我自己還沒有孩子,但我想,失去一個孩子一定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這些當然是我首先要考慮的,然後才會起想我要呈現什麼樣的中國,這時我當然就會選擇我認識的中國,我熱愛的中國,我可以信任的中國。

 但我並不想分得這麼清楚。這也是為什麼我讓影片中的女主角之一  丹潔生活在上海,在時尚圈工作,也看到她在一個豪華酒店裡的鏡頭。我並不想只拍攝風景如畫的中國鄉村,美化鄉村的生活。但是我想用我認為合適的方式來呈現我喜歡中國道家文化,但是我不想將中國的農村和不斷發展的城市對立起來。

 丹潔是影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大家可以看到她很時髦,從事時尚工作,她來自城市。這也是講述中國四川農村之外的另一個中國的方式,我安排影片中的一個主角來自城市,而不是道家文化依然存在的農村。

 法廣:這部影片的另一個主題也很有意思,女主角,也就是前往中國尋找兒子遺體的媽媽實際上對她的孩子生活了解很少,這也是不少人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

 麥左丹: 是的,的確有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講述的是這個女人的重生,這個在某種程度上也曾幫助我重生的中國。

 我的家庭也分散在世界各地,我的父親說匈牙利人,我的母親是法國人,但有塞內加爾血統,我父親和他的匈牙利家庭也發生了某種分裂,他30年以來生活在國外,我經歷了不少這樣的家庭故事,有分手,也有拋棄等,所以我也很希望能談到這個主題,但是同時也有重歸於好,這也是我感覺和中國文化如此接近的原因之一,我們西方人受笛卡爾的二元論文化的影響,在行為處事上都表現出這一點。影片講述的正好是一個媽媽和兒子最後和好,是自我發現的過程。在這一點上中國文化就明顯和我們不一樣。

 法廣: 中國目前有不少和法國導演合作的例子,不如不久前上映的《狼圖騰》,您是否有這方面的計畫?

 麥左丹:我的下一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中國女孩在馬賽的故事,還是由屈菁菁扮演一個建築設計師,為了一個項目來到法國。女主角接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正在離婚,要離開孩子,而影片中的法國女主角也正在與男友分手,所以影片中有很多分手的情節。這是下一個計畫,但我已經在考慮另一個劇本,我的製片人和很希望再去中國拍攝,我也希望拍攝一部百分之百的中國片,全部用中國演員,這不知是一個想法,而是我內心深處的迫切願望。

 但是要在中國找到資金,拍所謂的非大眾片就不太現實。比如這部《中國之旅》中,我採用的拍攝手法就不是商業片的方式,中國也有很多這樣拍攝的優秀導演,但是在中國院線實際上並沒有他們的位置,但是他們在國外到反而有一定的市場。

 法廣: 您從事攝影工作多年,是如何走上導演這條路的?

 麥左丹:我現在還是攝影師,最初是演員,後來開始攝影之後,也取得一些成績,但雖然攝影在我的生活中變得更重要了,但是我一直沒有遠離演員生活,我也給演員做培訓等,但雖然我一直喜歡電影,但是當導演的夢想來的很晚,在30歲之前我從來沒想過要當導演。

 在影片中,需要一張死去的兒子的照片,我就拿了一張自己年輕時的照片來,所以我很高興在中國死過一次,可能也在中國重生。

法廣:你的這種說法真是很令人感動,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您對中國的熱愛程度,但遺憾的是,由於市場配額等因素,《中國之旅》這部影片將不會在中國上映,那如果我們的聽眾想看該怎麼辦?

 麥左丹:這部影片將在中國一些地方放映,而且不久後肯定會出DVD影碟。應該說,我對這種局面還是感到很傷感,因為中國的所有合作人都希望中國人看到這部片子。

 我感謝遇到的所有中國人,讓我能深化自己很多年以來思考的問題,關於中國,中國的多樣性。我想我儘力在做的事情就是讓西方也了解中國如此豐富,強烈和有意思文化。感謝那些向我伸出手幫我了解中國文化的人,我想繼續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法廣:中國已經成了您的一部分?

 麥左丹:是的,現在我不是百分之百的法國人,我也是中國人。

 感謝麥左丹先生接受法廣的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