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公民論壇

中歐關係40周年:官方話語背後的問題與矛盾

發表時間:

2015年是中國與歐洲聯盟建立外交關係40周年。40年間,中歐關係從相對單一的經貿往來逐步擴大到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但是在相互依賴性日益加強的經貿往來依託下的中歐關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矛盾,似乎始終缺少些實在實在的政治動力。建交40周年之際,雖然雙方領導人均肯定合作取得的進步,但在6月29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17次中歐峰會卻明顯缺少熱情與高潮。我們為此電話採訪了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中國及東亞戰略和國際問題專家顧德明先生(François Godement),盤點中歐關係在官方話語背後的實際狀況。

2015年6月29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左)以及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右)會晤。
2015年6月29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左)以及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右)會晤。 圖片來源:路透社/Yves Herman
廣告

法廣:第17次中歐領導人峰會雖然恰好是中歐關係40年,但中國總理李克強與歐盟領導人的會晤幾乎沒有引起歐洲媒體的關注。您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顧德明:我想,這次會晤沒有引起太多注意有兩個原因,一是此時正趕上希臘有可能離開歐元區事件以及恐怖主義襲擊再次衝擊歐洲及其周邊近鄰。第二個原因是李克強在國際事務中的身份並沒有特別引人注目之處,在國際舞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佔去了大部分的空間。李克強沒有習近平那樣出名。

法廣:總體來講,中歐關係狀況良好,高層政治互動頻繁,但這種關係還是給人一種表面文章的印象,您怎樣認為?

顧德明:我覺得應該區分為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我們可以稱作是本質的內容,也就是中歐雙方在40年間的經貿關係發展;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稱作是形式內容,或者說推動雙邊關係的政治動力,也就是高層會談。而在這一點上,可以說中國在40年間一直對歐洲方面的提議有些充耳不聞,比如才啟動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方後來突然改變主意,提出要簽署一項自由貿易協定,歐盟方面又重新提出自己的立場,希望先談判雙邊投資協定。目前,相關談判還在繼續,這些談判需要很長時間,我們的確看不到中國方面表現出特別的熱情,中國很明顯更熱心與歐盟成員國分別談判。

法廣:也就是說,在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中,中國與各成員國之間的雙邊關係仍然勝於中國與歐洲聯盟本身的關係?

顧德明:中國一直傾向於這樣的做法,因為在雙邊關係中,中國是投資人,所以,更有優勢,同時,面對一個不團結的歐洲談判當然更容易,有時候這也是因為歐洲人彼此間難以達成一致,這已經眾所周知的事。所以,中國現在更傾向於一國、一國地談判,而不是與歐洲聯盟談判。但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明確聲明:中國很重視歐盟機制,重視歐洲的團結。這看上去有些矛盾,但也是事實。我想這並不意味着缺乏誠意,因為一個統一的歐洲市場對中國出口商有利,倘若這個統一市場上規則也得到統一,那就更好,因為在某些領域,比如投資,各國的規則千差萬別;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中國當然也希望避免面對一個太統一、太強勢的對話者,中國自身的優勢正在於能行動一致。中國就這樣在這兩條路線間周旋,同時中國也認為歐洲聯盟本身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大國,在亞洲也沒有戰略重要性。中歐雙邊關係也許是戰略性的,但這只是因為只要歐盟不採取對中國十分不利的政治立場,雙方間並沒有在中國看來十分重大的分歧。因此,彼此間並沒有充分、完全的政治對話,中國傾向於拒絕討論涉及中國或其亞洲鄰國的話題。

法廣:中歐對話中還有一些未能解決的問題。比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在很長時間內,歐盟一直拒絕讓步。如今情況如何?雙方立場是否有所接近?阻礙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顧德明:我認為這個問題在2016年以前仍然會止步不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承諾的過渡期(15年)將在2016年結束,如果無人反對,中國幾乎可以自動具有市場經濟地位,但這還是需要有一項表示贊成的聲明,需要取得一致同意,並不是自然而然可以完成的。就是說,一方面,歐盟知道與中國的談判有這樣一段過渡期,在談判結束後,中國就會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同時,歐盟重新發現這個轉變並不是自動完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這個問題的解決會取決於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進展,但很難想象歐盟會採取與目前狀況完全不同的立場,可以想象會有些延遲,可能不會立即做出決策。

法廣:中歐間另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八九六四後歐盟做出的對華武器禁運措施。歐盟28個成員國目前是否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一致,同意解除禁運?

顧德明:儘管歐盟理事會曾經在2004年的某一天宣布原則上同意解除禁運,但據我所知,歐盟立場並沒有出現變化。解除禁運需要多項條件,其中之一是中國批准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國簽署了這項公約,但始終未批准公約。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所以,我想不會有關於解除禁運措施的討論。更何況,在軍事上,亞洲地區,尤其是在中國海,出現了很多緊張關係。

法廣:人權對話是中歐政治對話的組成部分。中歐人權對話是否有實質性的進展?這種對話是否處於聾子對話似的狀態?

顧德明:我認為中歐人權對話不是進步了,而是退步了。2014年年底,雙方曾有一次人權對話活動,但歐盟方面幾乎沒有通報相關消息。歐盟各國在這個問題上態度非常不同,公開宣示立場的成員國越來越少,所以,並沒有做出非常有力的行動,來鼓勵或迫使中國在人權對話中有所承諾。

中歐人權對話嚴重缺乏成效

第17次中歐領導人峰會的次日,李克強自布魯塞爾抵達法國訪問的當天,法國協會組織“中國團結”以及“人權聯盟”6月30日在國民議會一個會議廳舉辦中國人權問題討論會,希望喚起法國以及歐洲政界人物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中國團結協會主席、漢學家瑪麗•侯芷明、人權聯盟中國事務負責人Alain Bouc、以及人權觀察法國部負責人Jean-Marie Fardeau 、無國界記者亞洲部負責人Benjamin Ismaïl等人在會上介紹了中國人權現狀。他們強調尊重人權是中國政府的國際承諾,因為中國簽署了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中國政府也簽署了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未批准)。但與會各方也一致認為,法國及歐盟政治領導人對中國人權狀況反應漠然,多年來的中歐人權對話嚴重缺乏成效。

人權聯盟中國事務負責人Alain Bouc向我們表示:“中歐人權對話完全沒有任何成效。有些人甚至認為這些對話的結果適得其反,正因為這些對話活動沒有成效,所以他讓外界以為人權問題得到關注,從而使得其他活動成為可能,於是,違反人權的行為反而變得更加容易了。”

事實上,沒有任何一位國民議會議員或參議員響應邀請,出席6月30日在國民議會場址內舉行的中國人權問題討論會。但人權活動人士並不因此而放棄,討論會活動決定致函法國和歐盟領導人,再次呼籲他們關注中國人權。

Alain Bouc 表示:”我們還是抱着一線希望,歐盟領導層尤其是歐盟委員會領導人換屆後也許有希望採取更明確的立場。無論如何,我們都會要求法國政府在歐盟層面努力,推動歐盟面對中國集體採取更加堅定的立場,逐步改變這種各國勢單力薄地與中國對話、無法取得任何成果的局面,就是說要集中力量去努力。對於中國來說,歐盟以他在經濟、科學以及技術領域的實力,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對話者,中國不能等閑視之,正如中國不能不考慮美國方面的反應,因為美國是他不得不面對的夥伴一樣。“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